上海又關了一家蔦屋書店,到底發生了什么?
來回拉扯了三個月,上海市中心的這家蔦屋書店,終于還是關門了。
今年1月,這家TSUTAYA BOOKSTORE上海MOHO店“因場地裝修原因”,暫停營業。
不久后原來的書店位置變成了網紅健身房,“最美自習室”的靠窗位置擺滿了跑步機,令許多書迷錯愕不已。
圖:@馨璐小苑
期間官方曾辟謠過關于書店關門的消息,并稱書店將會搬至一樓擇日重開。
直到昨天,蔦屋發布了閉店通知,稱“因運營方原因,我們不得不決定終止該門店的運營”。
5年前,在上生新所開啟第一家中國蔦屋書店后,國內整個實體書店的格局有了巨大改變,網紅書店迎來了新的標桿。當時,蔦屋計劃在中國開1100家店。
時過境遷,從去年9月至今,蔦屋在中國已經接連關了三家,現在僅剩12家。
中國消費者對于國內蔦屋書店的情緒其實很矛盾。
很多人喜歡蔦屋安靜又高級感的精致氛圍,青睞其選書眼光;同時,國內蔦屋的書價高得離譜,吐槽聲不絕于耳。
這次,蔦屋MOHO店的關門,背后卻折射出另一重運營模式上的水土不服:網紅書店IP+商場自主運營,似乎已經行不通了。
書店變成了健身房
上海靜安MOHO商場,外灘君最近實地去現場深入逛過一圈,基本上一半的商鋪位置都空置或停業狀態。
除了地下小餐飲稍有人氣之外,一二層人流稀少,唯有三樓的健身房生意興隆。
這家商場在江寧路上的位置并不算偏僻,除了離地鐵站稍遠外,還算是比較有市口的位置。
馬路對面有不少網紅餐廳,烤串、潮汕牛肉火鍋在飯點時經常大排長龍,與MOHO的冷清形成鮮明反差。
這次關門的這家蔦屋書店,就位于這家MOHO的3樓,三年前與商場同期開業,是這家購物中心曾經的流量招牌。
書店有著大面積的靠窗景觀座位,并且不強調“消費落座”,而是允許顧客自由入座辦公、自習,每個座位都配備插座。
因為漂亮的沿街景觀,這里很快因為“上海最美自習室”的名頭走紅,與以往人們印象中提到蔦屋書店就想到“高消費”不太一樣。
由于周圍有著大量辦公樓,這家蔦屋書店便成了周遭白領的心頭好,不少學生黨也喜歡在這里看書自習。
今年1月17日,人們來到這里卻吃了閉門羹。
當時蔦屋發布了暫停營業通知,稱MOHO店所在場地即日起進行裝修改造,期間暫停營業,具體開業時間將另行通知。
但很快,蔦屋的書架桌椅被撤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大大小小的健身器材。網紅健身房Change Pro成了這片場地的新主人。
網紅書店成了雞肋
這家書店的內部工作人員也懵了,在網上求助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蔦屋能重新開業。
“1月13日我們中午吃飯時才被通知下午兩點閉店收拾,短短四天清空店鋪讓健身房進場,好好的圖書文雜被放到倉庫落灰。”
曾有消息稱,這家蔦屋書店會搬到商場一樓重新開業,但遲遲沒有進展。上個月天津蔦屋書店閉店消息傳來,又加重了店員和書迷的焦慮。
上周,該工作人員發帖透露,書店是否會重開仍未得到具體說法,且“二月工資到現在都沒發”。
到了昨天,一切終于塵埃落定,蔦屋發布公告官宣閉店消息。
公告中提到:“上海MOHO店采用特許經營連鎖加盟運營,暫停營業期間我們始終與運營方積極協商重啟事宜。”
“然而,由于運營方原因,經慎重考慮,最終我們不得不決定終止該門店的運營。”
言下之意很明顯:商場主觀上就不想再繼續經營這家書店了,因此無奈閉店。
這件事情背后,其實也反映出蔦屋書店這個IP進入中國后的現狀。
蔦屋在中國采取的是特許加盟模式,自己作為品牌方給予授權、運營指導,負責圖書、文創采購等供應鏈,實際運營則交給各家地產商自己操辦。
簡單來說就是蔦屋提供IP和產品,MOHO商場負責運營。這是商場自己的店,自然也沒有場租一說。
三年前開業時將蔦屋這一大網紅作為商場的金字招牌,一方面是希望達到吸引顧客的效果,另外還能在招商環節帶動更多品質商家入駐。
但在實際運營中,蔦屋這樣的標桿級網紅書店,運營成本并不是小數目。
如果無法自主盈利需要商場長期輸血,當書店的引流效應消失時,會被商場毫不猶豫地放棄掉。
中國版蔦屋為何變味
上個月剛黯然退場的蔦屋天津伊勢丹店,同樣也面臨這樣的遭遇。上海人對伊勢丹都不陌生,這兩年該日本百貨品牌在國內式微的新聞屢見報端。
天津伊勢丹已經成了其國內唯一一家商場,原本開在B2的蔦屋被舍棄,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去年九月,外灘君曾經報道過蔦屋西安店關店的消息。
在那之前,這家店因為美學空間設計上榜過“中國最美書店”,風頭一時無兩。但僅在開業三年后,西安蔦屋就宣布終止營業,令許多人惋惜。
西安店背后運營方邁科集團,在去年一月被西安地方法院批準破產重整,對于投資高達1.4億的西安蔦屋后續運營顯然力有不逮。
以及像上文提到過的,蔦屋MOHO店和其他蔦屋書店相比本就顯得“佛系”,不消費也能入座,在收益方面可能更難達到期望。
在消費者這一邊,對于蔦屋的不滿其實就來源于商品定價。對于大量進口書、藝術書籍和攝影圖冊來說,蔦屋顯然有自己的“匯率”。
“畫冊價格基本就是日元價格去掉個零,按照現在匯率來說,差不多比原價貴一倍了。”“這里的谷子價格也很離譜,我在日本買過吉卜力撲克牌原價36元,這里要賣70。”
了解蔦屋在日本的現狀和經營模式后,我們可能才會更理解為何它會在中國水土不服,變成了只能靠高價書和網紅打卡賺快錢的網紅書店。
2003年蔦屋推出T-CARD積分卡,不僅能在品牌加盟店使用,還連通了各大百貨公司、加油站、便利店等,到如今幾乎無處不在。
當下在日本,T-CARD持有者已經達到7000萬人,超過總人口的一半。
相比傳統書店賣書盈利,蔦屋在日本更像是一家手握大量數據的咨詢公司,數據就來自這1000多家深入每個街區的實體書店。
他們知道這個街區的中產在假期流行去北歐旅行,就會在顯眼處放上挪威等國家的旅行書和明信片;某個街區的主婦們正在流行哪種新菜式,立馬就會在書店上架菜譜,請來料理雜志主編在店中坐鎮……
創始人增田宗昭起初對于蔦屋書店的定位,就是“做一個生活方式的提案場所”。這并不是一門賣書的生意,售賣生活方式才是更長遠的目標。
中國蔦屋團隊曾嘗試過,用街采等調研方式來掌握更多的國內消費者數據,但這樣的小規模努力,在這個文化消費階段的中國龐大市場,很難起到作用。
進入中國時,蔦屋書店曾高調地表示,計劃在國內開1100家,去年最多時開到15家,然后半年時間連關五分之一。
在網紅書店光環漸漸褪色后,中國的蔦屋書店如何才能繼續走下去,恐怕不只是文化產業的課題。
文、編輯:Cardi C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外灘TheBund
/ /
/ /
/ / /
/ / /
/ / / /
/ / /
特別企劃
外灘 X AIGLE/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