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牽動世人眼光。然而,因為特朗普將面對“三大悖論”,這決定了美國將在6個月內“認慫”。
一、
首先問您一個問題,特朗普是一個瘋子或蠢人么?
貓智深認為絕不可能。一個瘋子怎么可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后,又跨到政界,成為美國第一人?
一個不瘋的人,怎么會有那么多奇葩政策乃至言行呢?
這是由他背后的選民決定的,任何政治家都在演戲(所以許多演員能做好總統,比如里根和澤連斯基),以換取選民的好感和支持。
特朗普的支持者中“紅脖子”占了相當大一部分,他們的選票能極大影響其政策,因此特朗普的“出格之舉”并不意外。
什么是“紅脖子”?
美國有人列出分辨是不是自己“紅脖子”的標準,讓人忍俊不禁,我列出幾條無傷大雅的,讓大家看一下:
1、你去海洋世界玩的時候帶了魚竿(……);
2、你修剪草坪之后發現草里面有一輛車(不愛打掃院子);
3、每天都有人敲你的門,以為你在院子里賣舊貨(同上)
4、你半夜上廁所需要穿衣服穿鞋還得帶個手電筒(大農場+老房子);
5、你在商場的停車場和別人槍戰過(南方民風剽悍……);
6、你有好幾個同輩親戚的名字和內戰時期的南方將領一樣(南方群眾不忘歷史);
7、有十條以上的官司告你的狗(……);
紅脖子,特指美國南方鄉下白人。他們被主流文化中被定義為貧窮落后、沒文化、有種族主義傾向的白人。
當然不可以簡單將特朗普的擁躉簡單等同于“紅脖子”,但他們中的多數人都有著學歷低、保守、白種人和反對移民的標簽。
根據過往統計,特朗普在無大學學歷的白人中贏得約63%的選票,而拜登為35%。
在農村地區,特朗普贏得65%的農村選民。(所以,他格外重視我國的農產品進口政策)。
另外,由于特朗普反對移民的政策,多數白人選民支持他,但他在非裔選民的支持率僅有16%-20%。
總之,特朗普的支持者確實以白人、非大學學歷者、農村居民和中老年男性為主,許多并沒享受到全球化的紅利,用我們的話來說,屬于美國的“國家發展太快,請等等你們人民”那部分人。
(然而,由于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和保守的貿易政策,他在中等偏上的白人選民中支持率也較高,但頂級富豪則多支持他的對手)
看懂了他的支持者,也就理解特朗普的政策了。近年來,美國企業為追求低成本和高利潤,大規模將制造業外包至海外。從1980年至2020年,美國制造業就業崗位減少了600萬個,大量工人失業。到了2024年,雖然美國新增就業崗位超過220萬個,但制造業崗位卻減少了8.7萬個。
鑒于多數低學歷的白人都是特朗普的擁躉,也不難理解他提出制造業回流的政策了。
但美國的人工成本高,工業品并不具有競爭力。為此,特朗普提出了增加關稅,增加其它國家產品的成本,幫助美國制造業回流,順便也增加政府關稅收入。
二、
特朗普的想法聽起來很好,但卻不可行,因為其陷入到三大悖論中。
第一個悖論:
他對中國產品增加關稅是想讓一部份美國人有工作,從而其改善生活。但缺少中國的產品,卻會降低絕大多數美國人的生活水平。
貿易戰并不是今天才開打的,早在2017年8月美國啟動301調查時,中美兩國的貿易戰就開始了。
之后,特朗普和拜登連續兩屆政府一直在貿易上打壓中國產品,一刻都沒有放松。
然而結果怎么樣?
?2017年,中國出口總額為15.33萬億元?。
2024年,中國出口總額達到25.45萬億元。
即使單論對美出口,7年間也增加了22%。(但占的美國進口份額減少了)
由此可見,中國產品在國家上大行其道,并不是哪個老爺賞飯吃,而是有其必然性。
簡而言之,中國制造在成本和產業鏈配套上的雙重優勢,從而為各個國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尤其是日用品,而這些正是中低收入民眾所需要的。
此次美國增加關稅,將極大增加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以蘋果手機為例,其絕大多數組裝工序以及核心供應商都在中國,據Rosenblatt證券的預測,當特朗普政府僅僅對中國商品加征34%關稅時,iPhone 16 Pro Max在美國的售價就將突破2300美元,后面再加關稅,iPhone在美國的價格已經不敢想了。
貿易戰又不是今天才開打,蘋果這家公司在這七年間不是沒想過往其它地方轉移,結果怎么樣?
有報道稱,相對于中國鄭州廠區的99.3%的變態級品控,蘋果在越南工廠還在為達到80%多的良品率苦苦掙扎。?
美國普通人用的大量日用品都來自中國,以沃爾瑪為例,其是美國最大的連鎖零售商,為美國普通民眾提供生活日用品。據悉,沃爾瑪全球采購的商品中,約有60%來自中國。根據公開數據,2023年沃爾瑪中國采購額超300億美元,連續幾年成為沃爾瑪最大的商品進口國。
另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如果特朗普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收60%關稅,美國收入中等的典型家庭每年的支出將因此增加約2600美元。
而根據耶魯大學去年10月公布的一份研究估算,因關稅導致美國家庭的額外支出成本可高達7600美元。
(由此可見,對中國完全貿易脫鉤絕不是特朗普想要的。他想讓中國屈服,從而控制進口中國商品的種類,并從中獲取收入。)
這第一大悖論,其實特朗普本人也預料到了,他的應對之策是將從進口商品征收的關稅用于補貼減免美國人的消費稅,以緩解普通民眾的生活壓力。
但在中國對美國對等增加關稅后,特朗普提出對中國產品加稅到125%,對其它國家只實施10%的基礎關稅。
這意味著他自己的補救措施落空了,因為125%的關稅意味著中美之間基本不可能有貿易,他也無從獲得關稅,而從它國家征收10%的基礎關稅遠遠不能補貼消費稅。
三、
特朗普的第二大悖論是:
他必須聯合其它國家共同抵制中國,才能讓中國屈服,為此他必須對其它國家示好。然而,這樣他就不可能阻止中國的制造業轉移到他的盟國。因此,制造業仍舊回流不到美國,他最多只能和中國兩敗俱傷。
德國的?圖林根州是音樂大師巴赫的故鄉,2023年1月,中國寧德時代在這里投資的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生產開始運營。
這家工廠投資金額折合人名幣過百億,每年可生產約3000萬個電池,最多可提供2000個工作崗位。
2天前在匈牙利,該國外長西雅爾多在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是匈牙利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且沒有之一,來自中國的企業在匈牙利投資170億歐元。
據悉,目前已有比亞迪、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等多家公司通過海外設廠等方式布局匈牙利。
在墨西哥邊境的倉庫里,貼著“Made in Mexico”標簽的中國電動車電池堆積如山;
在泰國的土地上,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光伏園區正蓬勃發展。
中美貿易戰不是第一天開打,早已經打了8年了,中國已經在全球各地進行了產業布局。(代價是國內的就業崗位)
直接對美貿易方面,通過這幾年的調整,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額為5249億美元,僅僅占中國總出口的14.7%。
因此,此次貿易戰對中國來說絕不是無準備之戰。就算中國不向美國出口1美分的商品,也不會傷筋動骨。
特朗普想讓中國屈服,必須聯合歐盟、東南亞等其它國家,徹底讓中國外貿斷絕。然而,那中國企業在其它國家生產的產品他該怎么辦?
收高稅收?那他將得罪其它國家。
放任不管?那中國將從與其它國家的貿易中“回血”。
而且其它國家會怎么想?難道他們不明白“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的道理?中國即使被特朗普抑制,這些產業也只會流向東南亞、東歐等國,而不會回流美國,那誰將是特朗普下一個打擊對象?其它國家非常清楚,因此他們不可能真心實意與美國聯合對付中國。
所以特朗普也打破不了第二悖論。
四、
特朗普的第三大悖論是:
世界經濟的大趨勢是分工合作,發達國家在金融和創新方面有優勢,發展中國家在制造業上有優勢。然而,特朗普卻想逆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不僅要想讓美國壟斷人工AI,還想賺生產NIKE鞋的錢。
“看看這支鉛筆,光靠一個人是造不出這支鉛筆的,數千人合作才制造了這支筆。”弗里德曼解在近日一個廣泛傳播的視頻中說,一支鉛筆的制作,木材來自華盛頓州的林場,筆芯來自南美的石墨礦,橡皮來自馬來亞的橡膠種植園……成千上萬人合作完成一支鉛筆,最后由你花上幾個美分來交換他們付出的勞動。
前天,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也在社交媒體轉發了一段塵封的視頻,被認為透露出他對全球化分工的支持。
在分工中,美國、西歐的發達國家,能生產芯片等高科技產品,卻不生產耐克運動鞋。這不意味著他們不能成產鞋,而是他們的人工成本高。
你能想象,美國的工人拿著5千塊的工資,在酷熱的車間里每天工作12個小時么?
你能想象,美國的白領拿著1萬塊的工資,在寫字樓中逼仄的隔斷中996嗎?
特朗普連生產nike鞋的錢都不想我們賺。
然而,他搞得制造業回流,本身就是逆全球化,注定沒有結果。就算美國人使用自己生產的昂貴的nike鞋,也會大幅降低生活水平,即使特朗普想用天荒夜譚般的補貼消費稅的手段,終究是癡人說夢。
特朗普面對的困難是每個發達國家都面對的,即制造業流失導致工人就業困難。然而,歐洲多數國家采用高福利這些人進行彌補,并加大勞動技能等方面的投入促進其就業。
美國卻不能采用這些措施,因為特朗普面對的第三大悖論其實是美國模式的死穴:
美國最初是一群被迫害的教徒建立的國家,他們主張限制政府權力,提倡個人奮斗。因此,美國政府相對歐洲國家,對企業的稅收少,是成功者的樂園,大量的創業者也一波波蜂擁而至,使得這個國家充滿朝氣。
也因為政府干預相對較少,美國的貧富差距在發達國家中較大,其基尼系數已達0.415?,遠超0.4的國際貧富差距警戒線,有很多群眾生活困難。
總之,這個國家是上限高下限低。(當然是相對發達國家的,發展中國家別去碰瓷了)
特朗普雖然是總統,但他畢竟只是一個人,改變不了美國300年來發展出來的體制和思想,也逆轉不了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不得不說,對于美國窮人,特朗普是某種意義上的英雄,但他最終的結局終究獎是螳臂當車。
五、
2014年之后的兩年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最后兩年任期,也是他政治生涯中最難過的兩年。
這一年奧巴馬輸掉了中期選舉,共和黨在參議院和眾議院中都獲得了多數席位。
在之后,奧巴馬的重大政策政策在第114屆國會的通過率接近于零。
比如在2014年11月,奧巴馬宣布通過行政命令實施“童年入境暫緩遣返”(DACA)擴展計劃,但這未經過國會批準。
奧巴馬依賴行政權力推動《清潔電力計劃》,但未能在國會獲得立法支持。
我為什么說特朗普將在6個月內向中國認慫呢?因為明年就到中期選舉了。
中國因為體制優勢,人民的忍耐力更強,而美國呢?
在越戰中,越南軍民死亡人數在100萬至160萬之間,而美國只陣亡了5.8萬人,他們就撐不住了。沒辦法,美國的人命比越南人金貴。
我不是否認美國民眾在國家遇到危險時的風險精神,但是,中國對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沒有任何領土訴求,中國對阿拉斯加不感興趣,關島也不是我們自古以來的領土,美國普通人愿意為了打贏一場對遙遠大國的貿易戰,每個家庭每年付出7600美元的代價么?
如果特朗普輸掉中期選舉,他知道自己將面臨什么------無所作為的混兩年,然后下臺,然后等待著審判和牢獄之災,就像他第一個任期結束時那樣。
所以特朗普會在6個月內認慫。
反正中國人會打乒乓球,大不了再來一場乒乓外交,不過這次主動方變成美國了人了。
也有很多在兩國都有利益的企業,他們每年會在華盛頓進行大量游說,也會撮合兩國。比如蘋果和特斯拉,這種關稅他們怎么活?
你能想象出馬斯克現在的心情么?
附:
特朗普必然會認慫,這是由于美國體制帶給他的限制,但從整體來看,美國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對我們還是有巨大的優勢。
從長遠來看,我們應對貿易戰的根本,在于進一步將經濟增長的引擎從出口切換到國內消費,從生產型國家變成消費型國家。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通過解決二次分配的問題,讓你我這樣普通的群眾分享到發展的紅利,從而振興國內消費,讓我們從“乙方”轉變為“甲方”。
因此,去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中提到的九項重點任務中,第一重點的是提振消費。會議提出,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
而眾所周知的是,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是增加居民收入和完善居民保障。
只有群眾們富起來,才敢于消費,從而順利從“生產型社會”轉向“消費型社會”,擺脫對外貿的過分依賴,不再被特朗普借海外市場捏住喉頸。
要提高消費,讓群眾敢花錢,關鍵還是提高居民收入,并且加強群眾在工作、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即落實同樣是本次會議提出的“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次特朗普倒是做了件好事,至少在倒逼我們深化改革,讓我們加快改革的步伐。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部分參考資料:
《J.D.萬斯:十字路口的“鄉下人”——評【鄉下人的悲歌】》劉軍 《經濟觀察報》
《關稅后:蘋果高端手機2300美元?美國消費者承壓性受考驗》德才
《蘋果一旦退出中國市場,誰的損失最大?答案你可能不信》倪衛濤
《特朗普關稅戰第二季,備戰》《財經》記者 江瑋
《匈牙利外長:歸功于中企 匈牙利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動汽車生產國》央視新聞
《中美貿易戰八年回顧:中國如何轉危為機,重構全球貿易版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