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陸爍宜
來源丨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丨陸爍宜
編輯丨鄭琳
3月28日,均勝電子(600699.SH)正式披露2024年年報,帶來業績增長放緩的消息。
年報顯示,2024年,均勝電子的營收同比增速大幅放緩,歸母凈利潤同比則下跌11.33%。對于正在沖擊港股IPO的均勝電子來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好跡象。均勝電子的公告顯示,今年1月16日,該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遞表,欲實現“A+H”兩地上市,擬募資用于投資新一代汽車智能解決方案、擴大海外業務市占率、補充營運資金等。
而除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均勝電子的有息負債還大幅增加,導致2022—2024年利息費用相當于同期利潤總額的75%。此外,2024年,包括均勝電子董事長王劍峰在內的3名董監高還因公司違規使用募資的問題被上交所通報批評。年報顯示,2024年這3名董監高均獲得漲薪。
3月27日,就公司債務壓力、違規使用募集資金遭處罰、巨額商譽的減值風險、業績增長疲態等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均勝電子發送郵件并致電詢問。4月16日,時代商業研究院再次致電均勝電子董事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將向公司有關負責人反饋,但截至發稿,對方仍未回復。
三年利息費用侵蝕利潤總額的75%,頻繁并購后關停多個歐美地區工廠
年報顯示,2024年,均勝電子的營收為558.64億元,同比增速為0.24%,跟2023年的11.92%相比,增速大幅放緩;歸母凈利潤則為9.60億元,同比下降11.33%,跟202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174.79%相比,由正轉負。
對于歸母凈利潤大幅下降的情形,均勝電子在年報中稱,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持續增強,但2024年主要是對歐洲地區的業務進行重組整合、削減人員,產生了一次性重組費用導致歸母凈利潤大幅下降。
2024年,均勝電子對其歐洲地區業務進行資源整合,在德國地區削減了約600名研發、管理、生產等人員,同時在歐美地區關停了多家工廠。均勝電子認為,此舉短期可能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但是長期將有助于增強盈利能力。
為何均勝電子要收縮在歐美地區的業務?
或與該公司頻繁并購的“后遺癥”有關。自2012年以來,均勝電子陸續并購德國Quin公司、德國TS道恩公司、美國KSS公司和日本高田公司的股權或資產,完成了全球布局,并從產品單一的汽車內部功能飾件供應商搖身一變成為中高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不過,從資本結構來看,均勝電子頻頻并購也為其帶來大量的債務負擔。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均勝電子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分別為49.64億元、38.36億元、151.85億元,共計239.8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6.97%、7.61%、26.97%。Wind數據顯示,2024年末,均勝電子的資產負債率從2023年末的66.38%上升至69.07%。
均勝電子表示,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和長期借款較上期末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公司取得廣東香山衡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權并將其納入公司的合并范圍,加上借款規模有所增加。
而隨著有息負債增加,均勝電子的利息費用也持續增長。
Wind數據顯示,2022—2024年,均勝電子的利息費用分別為9.32億元、11.21億元、11.30億元,分別相當于當期利潤總額的194.26%、63.61%、56.64%。時代商業研究院據此測算,2022—2024年,其利息費用共計31.83億元,相當于同期合計利潤總額的75.12%,嚴重侵蝕利潤。
違規使用1.46億元定增募資,3名涉事董監高2024年竟獲得加薪
耐人尋味的是,自2022年以來,均勝電子曾多次違規使用募資,其中部分募資被違規用于子公司的日常經營。
2020年10月,均勝電子曾定增募資25億元。而2024年6月22日,均勝電子披露的《關于收到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及整改的公告》(下稱“公告”)顯示,均勝電子存在違規將募集資金劃轉至一般戶、未按規定用途使用募集資金、以自有資金代墊募投項目合作方應支付的募集資金等情形。
具體來看,2023年11月1日,均勝電子全資子公司寧波均勝智能汽車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智研院”)因償還往來款需要,將募資專戶中的1.46億元劃轉至均勝電子的一般戶。同年11月2日、3日,均勝電子分別將0.4億元、1億元轉回智研院募資專戶,并于2024年3月25日將余款連帶利息共計612.02萬元轉回智研院募資專戶。對于上述情況,均勝電子未履行內部審議程序,也未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直到2024年3月28日才披露相關情況。
另外,公告還顯示,智研院還曾以“用于基本戶工資支付等”名義將募集資金從募集資金專戶轉到一般戶,再由一般戶用于支付員工日常報銷款、代墊上海均勝百瑞自動駕駛研發有限公司(均勝電子全資子公司,非募投項目實施主體)員工工資、食堂管理費、采購冰箱、凈水器以及綠植等非募投項目用途。均勝電子未按規定用途使用募集資金,且相關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由于存在上述違規情形,均勝電子及時任董事長王劍峰,時任董事、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李俊彧,時任董事會秘書俞朝輝被寧波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2024年8月9日,上交所也對該公司及上述3名董監高予以通報批評。
不過,時代商業研究院發現,2024年上述3名董監高均獲得了加薪。年報顯示,2024年,王劍峰、李俊彧、俞朝輝的稅前報酬總額分別為465.44萬元、516.95萬元、153.03萬元,跟2023年的450.03萬元、501.94萬元、125.21萬元相比,加薪15萬~27萬元不等。而2024年,該公司的管理費用為30.76億元,同比增長16.67%。其中,職工薪酬為14.57億元,同比下降1.63%。
(全文2042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