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狂風”,從北至南咆哮肆虐,謂言“N年一遇”!
但更猛的“風”,應該是三河市的“綠化風”!
四月以來,三河市有“三不敢”:花不敢紅,天不敢藍,夜不敢黑。皆因當地的“店招”禁止使用“紅藍黑”三色,基本上改為了綠色,正所謂主打“綠色環保牌”!
三河市,隸屬于河北省廊坊市。但其行政區域并不與廊坊市區相連,被包圍在北京、天津之間,形成了“雞鳴聞三市”的特殊區位,因此被戲稱為“飛地”。
“飛地”的屬性讓三河在行政上雖隸屬于廊坊,卻在經濟、生活上與京津深度交融,這種獨特地理位置使其在京津冀地區獨樹一幟。
所以,因其特殊的區位,“三河易色”持續引爆網絡。
那么,三河市為何這般積極推動“綠化運動”呢?
“春風又綠江南岸”,風月同天嘛,“河北”的三河自然也必須要“綠”!
當然,言傳更甚的是“權力任性說”、“封建迷信說”、“利益驅動說”……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不過,按三河市有關部門的說法是,紅色會讓人亢奮,讓人煩躁。
顯然,真正會令人亢奮到失去理智的,是“權力”。
三河市“店招禁用紅藍黑三色”事件,就是典型的“決策的隨意性與權力濫用”。目前,該事件以“市委主要負責人”被免職、全面整改告一段落。
“一綠到底”的三河,要追究領導的“肆意妄為”權力任性之責,但更應深思的是,對這起荒謬絕倫明顯不合常理的決策,為何無人出來質疑并拒絕執行呢?
一、“一把手”的傲慢與失控
“強制統一商鋪招牌門頭”,近年來各地被曝的不勝枚舉,就連大上海也未能免俗,但是,大家為何偏偏獨對三河市“窮追猛打”呢?
事實上,面對洶涌的輿情,三河市若及時回應、道歉,輿論早就應該平息下去了。而該市愣是一直憋著沒正面發聲,導致輿論持續發酵不可收拾。
國家級媒體對此事的定性堪稱嚴厲:
新華網斥責“城市治理如同兒戲”,將“權力任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人民網直指這是“權力亂作為破壞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強調“法治才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人民日報批評“要面子不要里子”,質問“招牌顏色何時成了官員的審美實驗田?”
據悉,“三河易色”這事,并非“三河市委主要負責人”的首次“顏色管控”,在其擔任廊坊市固安縣委書記期間,他就曾推行類似政策,要求商戶禁用紅藍底色廣告牌,僅允許國際連鎖品牌保留原色。這一政策因爭議未果,隨著他的調任不了了之。而固安縣相關文件如今已悄然刪除,仿佛從未存在過。
有意思的是,隨著“三河易色”事件的發酵,順帶著把同省的滄州任丘市也給曝光了,據說那里的主政者對樹形過不去,全部剪成了方頭,簡直匪夷所思!難道任丘的領導是海綿寶寶迷?
三河的“綠化運動”、任丘的“方頭樹”,這些行為被批評為“權力的任性”和“形式主義”。
“三河禁用某些顏色,是書記的要求。”網上后續爆出一條三河某市監部門領導的訪談視頻,該領導如是說。
“按書記的要求”,這也印證了此前坊間傳聞,即三河敢如此違法行政,全部來自于主要負責人的想法和授意。
所以,這些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決策,背后往往都是“書記一句話拍板”,下面的人一層層執行。
事實上,縣級“一把手”的權力的確很大,就像陳行甲在一次訪談中談到,當他在湖北巴東擔任縣委書記時,曾有另一名書記和他開玩笑說:縣委書記晚上做個夢,第二天就能有人給你實現。
搜索顯示,地方“一把手”權力傲慢與失控的事情并不少見。
貴州省委原書記孫志剛為推進農業改革,一年能消滅掉800萬畝玉米。有的地方掛出了這樣的標語:你敢種我敢鏟,堅決消滅苞谷桿。
曾任河南盧氏縣委書記的杜保乾,堪稱把權力用到淋漓盡致的地步。他每次外出視察,都是前呼后擁。一回到縣城,縣電視臺馬上中斷正常播出,打出“重要新聞”字樣,讓全縣人民一刻不耽擱地目睹杜書記的風采。有一次,杜的母親從外地到盧氏看望兒子,杜下令公檢法司的領導去縣界迎候。見了母親,杜手一揚說:“從這里往南200公里,就是你兒子我管的地盤。在盧氏我說了算,您也說了算!”當時盧氏民謠傳“高高山上建牧場,牛圈賽過別墅房”,這位“土皇帝”做的荒唐事罄竹難書……
說到底,這些無法制約和鉗制的權力,一旦喪失理智和常識,政府公信力將受到重創。
更為關鍵的是,沒人敢說“不”。下面具體辦事的人,為啥沒有人站出來反對?這個才是個問號。
二、基層干部為何害怕當“出頭鳥”?
“一把手”的話成了不能質疑的金科玉律,變成了人人都要遵從的“圣旨”,這背后無不反映出“絕對權力的絕對權威”。
所以,三河市的“禁色令”背后所暴露的真正值得深思的是,“侵害群眾利益、破壞營商環境”,為什么如此明顯不合理的政策能夠一路暢通無阻地執行下去?其他干部不可能不知道,也絕非真心贊同,但在“書記”的權威之下,即便有意見又能如何呢?基層干部只能硬著頭皮推進。
針對上述這些問題,自媒體“鄉鎮工作筆記”發文認為,事實上,一些地方政策的制定往往是自上而下的過程,當上級提出某個想法時,下屬部門通常不是討論可行性,而是習慣性地研究如何落實,有沒有困難,如何解決。即便有干部心里犯嘀咕,也很少會公開質疑——質疑上級決策風險太大,輕則被貼上“站位不高”、“搪塞推脫”的標簽,重則影響個人前途。于是,即便有人私下抱怨“這工作沒法干”,但到了正式場合,大家還是會異口同聲地說:“堅決貫徹落實。”
接下來,基層可能面臨兩種局面:嚴格執行,被質疑“瞎折騰”,出了事,輿論批他們“形式主義”,還可能以“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為由被追責。如果執行不到位,上級又會批評他們“執行不力”“作風不實”,甚至影響考核評優。真是“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
事實上,基層干部進退兩難的困境反映的是一些工作機制的缺陷。
基于此,要制定有效的反饋機制或保護措施,讓基層干部“敢發聲”,不怕“說錯話”。即便問責時,應該明確區分責任,而不是讓基層干部背鍋頂雷。
另,最新消息是,政府出錢,免費給三河的商戶們“改色”了。可是,網友們并不買賬:“對如此強烈的輿論爭議,愛答不理,之前那么長時間不出來回應,非得等到‘一把手’擼下來!現在解除‘三色禁令’,來回折騰市民,說得好聽費用政府承擔,不還是納稅人的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