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至18日,杭州市生態環境系統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媒體業務培訓,70余名環保宣傳骨干集體"充電",學習短視頻創作、AI技術應用及新媒體傳播策略,推動生態宣傳從"紙上談兵"走向"視覺互動"。
本次培訓由杭州市生態環境局主辦,市生態環境宣教信息中心、余杭分局、余杭區五常街道辦事處承辦。
五常街道作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重要節點,將持續深化"AI+環保"應用,構建政企民協同的"綠色傳播圈"。余杭區分享了"濕地保護+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經驗,通過無人機、AI監測等科技手段,打造智能環保監測體系,推動數字生態文明建設。
多元活動,理論與實踐結合
參訓人員參觀了杭州六小龍展館,深入了解了科技創新企業的前沿成果。
過去,環保宣傳多以文字報道為主,而如今,短視頻、直播、AI可視化等新形式正成為生態傳播的"新武器"。本次培訓聚焦"技術+創意+生態",通過理論授課、實地采風、實操演練等方式,幫助環保工作者掌握新媒體技能,讓生態故事更生動、更接地氣。
數字人導游開啟奇妙旅程
"哈嘍~大家好!我是帥兵的數字人分身!"隨著AI導游的活潑開場,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采風活動在杭州拉開帷幕。這位虛擬導游帶領學員深度探訪三大科技與生態融合的示范點,開啟了一場"未來感"十足的生態傳播實訓。
三大采風點亮點紛呈
西溪濕地:千年智慧遇見現代科技
"這里桑基魚塘的千年循環系統仍在運轉,蓮花灘的修復工程讓這里成為鳥類天堂。"講解員生動解說到。學員們用鏡頭記錄下濕地保護與非遺文化的完美融合,無人機航拍展現"城市綠肺"的生態韻律。
阿里巴巴西溪園區:未來辦公樣板間
"看!'大白鵝'自行車、智能工位、生態花園..."講解員展示園區的綠色創新。參訓人員現場學習如何用短視頻呈現無紙化辦公、智慧節能系統等"黑科技",探索科技企業的減碳實踐。
天空之城:低碳生活體驗館
"太陽能充電椅會'曬太陽'、智能垃圾桶懂'垃圾分類'、屋頂光伏板在悄悄發電..."學員們發現了許多驚喜細節,這些未來社區設計,都成為短視頻創作的鮮活素材。
從"單向宣傳"到"全民互動"
如何讓環保知識不再枯燥?培訓提出三大方向:內容創新:用短視頻、動畫、互動H5等形式,讓政策解讀更生動;技術加持:利用AI生成腳本、智能剪輯、數據可視化,提升傳播效率;全民參與:通過趣味科普、挑戰賽等方式,吸引全民參與。
成果轉化進行時
接下來,參訓學員優秀培訓作品將陸續在"生態杭州"新媒體平臺展播,市民朋友可以通過短視頻感受杭州生態保護的創新與活力。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科技+生態+傳播"的培訓模式將持續推廣,讓更多環保工作者成為"會拍視頻的生態專家",推動公眾從"圍觀"到"行動"。
未來:讓每個人成為環保傳播者
此次培訓不僅是技能提升,更讓環保宣傳不再局限于官方發布,而是通過短視頻、社交平臺等渠道,激發公眾自發傳播,共同助力"美麗杭州"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