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哈佛師生、職工舉行抗議活動,肯尼迪政府學院Archon Fung在演講
綜合國會山報、WSJ、AP、紐約時間等報道 總統川普在與哈佛大學的爭執升級之際,威脅撤銷對該校的資金支持,并稱哈佛大學是“一個笑話”。而由于哈佛大學現在面臨川普的威脅,所以它正指望其他同類高校提供支持。
“哈佛是個笑話,教授仇恨與愚蠢,不應再獲得聯邦資金。”川普周三凌晨在Truth Social上發帖寫道。
本周一,哈佛大學成為首個公開拒絕川普政府改革要求的大學。隨后,聯邦政府暫停了價值20億美元的合同,川普還威脅將取消其免稅資格。
哈佛大學的律師拒絕了聯邦政府提出的多項改革要求,包括更改學校的領導架構、學生紀律政策、招生與聘用制度,以及每季度提交改革進度報告并終止多元、公平與包容(DEI)相關政策。
“無論哪個政黨執政,政府都不應干預私立大學教授什么、錄取和聘用誰,以及研究哪些領域。”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表示。
川普抨擊哈佛領導層,稱他們“薪資荒謬地高”,是“最糟糕、最無能”的管理者之一。
在哈佛周一拒絕政府要求后,川普于周二提出可能撤銷該校的免稅資格。大多數私立非營利高校因其教育使命而被認定為免繳聯邦所得稅的機構。
在川普政府提出改革要求后,哈佛大學教師于上周五提起法律訴訟,呼應此前哥倫比亞大學教師發起的類似訴訟。哥倫比亞大學在起訴后失去了4億美元的聯邦撥款,并已屈從于政府的要求,但至今尚未恢復相關資金。
在這場法律戰中,斯坦福大學和耶魯大學對哈佛表示支持。這些高校希望共同捍衛言論自由,推動大學自治,對抗政治干預。
常春藤聯盟還獲得了前總統奧巴馬的支持。他表示,哈佛大學拒絕政府試圖“壓制學術自由”的行為,為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樹立了榜樣。
川普在周三上午的帖子中還批評了哈佛大學前校長。從2023年末至2024年初,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Claudine Gay)因該校應對反猶太主義的措施而在國會山遭到議員質詢,之后又被指控在多篇論文中存在抄襲行為。
“看看他們那位抄襲的前任校長,曾讓哈佛在美國國會面前顏面盡失。”川普寫道,“當事情變得糟糕到他們再也忍受不下去時,他們沒有當場解雇這位嚴重無能的女性,而是將她調任去教書。”
“還有許多像她一樣的左派傻瓜正在哈佛任教,也正因如此,哈佛已不能被視為一個像樣的學術機構,更不該再出現在世界頂級大學或學院的任何榜單中。”他說道。
哈佛成為“出頭鳥”
由于哈佛大學拒絕了川普政府的改革要求,現在面臨川普的威脅,所以其正指望其他同類高校提供支持。
在華盛頓,共和黨人表示,這所全美最富有、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犯下了嚴重的判斷錯誤,很快就會為挑戰川普付出代價。
這場總統與美國最具象征意義的大學之間的沖突剛剛開始便迅速升級。川普威脅要取消哈佛的免稅資格將對哈佛的財政造成遠超過此前宣布的22.6億美元聯邦資金削減的打擊。此前,哈佛校長表態不會屈服于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廣泛要求。
川普的盟友也宣稱要對哈佛采取強硬立場。哈佛大學擁有超過500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共和黨籍眾議員伊莉絲·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周二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我認為哈佛得到了錯誤的建議,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是非常嚴重的。”
如今,哈佛已孤注一擲,它正在等待外界聲援。據知情人士透露,哈佛正在與Ballard Partners合作,這是一家與川普關系密切的游說公司,哈佛早在今年年初就已聘請了它們。同時,校方還依靠其在華盛頓的內部團隊,試圖聯系行政部門或國會中可能愿意提供幫助的共和黨人。
據知情人士透露,哈佛向共和黨方面傳達的立場是:不要過度干預,這是一所私立機構。
哈佛大學的強硬立場似乎鼓舞了哥倫比亞大學。哥大正與川普政府就因反猶指控導致的4億美元資金削減進行長期談判,試圖恢復這筆撥款。
在哈佛公開表態后,哥倫比亞大學代理校長克萊爾·希普曼(Claire Shipman)向校內師生表示,哥大不會允許華盛頓決定誰可以在學校任教,或學校應教授什么內容。
希普曼寫道,為了保障學校的未來,大學可能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但我們將拒絕政府強勢操控的做法,這種干預可能會對我們的機構造成傷害。”
就在哈佛消息傳出的當天,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及其他高校對能源部提起訴訟,試圖阻止其削減聯邦科研經費的決定。能源部稱,這一舉措每年可節省4.05億美元。周二,斯坦福大學校長喬納森·萊文(Jonathan Levin)和教務長珍妮·馬丁內斯(Jenny Martinez)也公開聲援哈佛,并誓言抵制川普。
隨著川普對大學系統的持續施壓,數周以來,來自學界的聲援不斷增加。
“高等教育界一直在等待一家機構站出來對抗川普政府,”高教傳播公司TVP Communications負責人特雷莎·瓦萊里奧·帕洛特(Teresa Valerio Parrot)表示,“這必須是一所有雄厚資源、強大品牌影響力的高校。”
哈佛與川普政府的談判破裂
哈佛大學與川普政府之間的談判始于3月下旬,當時雙方都抱有謹慎樂觀的態度,并在諸多問題上存在共識。
哈佛此前已花費數月時間采取善意措施以平息校園反猶太主義情緒,并實施結構性改革,防止此類問題再次滋生。這些舉措在大體上符合川普政府新成立的“打擊反猶主義工作組”(Task Force to Combat Anti-Semitism)來函中的要求。雙方都支持實施面罩禁令,并逐步削減招生及教職員工聘用中的DEI政策。
據一位了解談判情況的人士透露,該工作組原本預計哈佛會像哥倫比亞大學一樣妥協。事實上,哈佛最初對工作組的回應是:要求太過模糊,是否可以提供更明確的細節?
直到上周五深夜,哈佛才真正收到核心要求。據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該校對這封長達5頁的信中所列舉的詳細要求感到震驚。清單包括:要求哈佛允許聯邦政府對招生、聘用及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意識形態進行監管。
哈佛方面認為,這些要求遠遠超出對其他高校所提出的內容。該人士表示,校方領導認為自己別無選擇,必須作出回應,因為其中許多要求對他們而言根本無法接受。
該人士稱,校董事會于上周日召開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董事和律師通過遠程方式參與,討論如何回應這封信。會議中無人反對,全體一致認為必須采取行動。律師們隨后起草了回應信件。
“這些要求已經越過了多條紅線,”另一位熟悉談判情況的人士表示。
斯特法尼克表示,這些要求對一個她認為在保護猶太學生方面做得遠遠不夠的大學來說是合理的。她說,“這些條款很符合常理,非常直截了當。”
本周一,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拒絕了政府的提議,并發表了強硬回應。他寫道,“盡管政府提出的一些要求旨在打擊反猶主義,但大多數內容實質上是對哈佛‘學術環境’的直接管控。”
在他發表聲明的數小時內,聯邦打擊反猶主義工作組取消了超過20億美元的科研經費。
在拒絕政府要求后,這個美國最富有的大學也成為首個正面與白宮對抗的高校。這個決定并非輕率做出,是在眾多哈佛校友及與校方有關的全國性人物敦促學校捍衛自身及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之后作出的。
哈佛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rry Summers)曾提出質問:“如果不是哈佛,那還能是哪所大學?哈佛法學院畢業生、前總統奧巴馬在漢密爾頓學院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表達了對局勢的擔憂。
哈佛拒絕政府審計要求
在上周五的信件中,政府提出的諸多要求之一是:哈佛必須雇用一個由聯邦政府批準的第三方機構,對學生、教職員工和領導層進行“觀點多樣性”審查,并在2025年底前將相關報告提交給聯邦政府。
哈佛大學將被要求與聯邦政府共享其所有的聘用和招生數據,并接受政府審計,該項要求將持續至少到2028年底。招生數據需包括被錄取與未被錄取學生的詳細信息,按種族、膚色、原籍國、平均績點及標準化考試成績進行分類。
所有現有及未來擬聘用的教職員工都必須接受剽竊審查。
哈佛還必須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對該工作組所稱“最易激發反猶騷擾或體現意識形態綁架”的院系和項目進行審查,其中包括哈佛神學院、研究生教育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以及醫學院。哈佛必須改革其招生、篩選和錄取流程,以剔除那些“敵視美國價值觀和制度”的國際學生。
哈佛醫學院前院長、致力于推動校園觀點多元化的“學術自由委員會”成員杰弗里·弗利爾(Jeffrey Flier)表示,這些要求的目的不是推動談判達成協議,而是徹底摧毀談判。
他說:“你不可能一夜之間徹底改變一個制度。”川普政府中許多人“已經明確表示,他們不認為這些機構可以從內部改革,必須從外部開始重建”。
總統可以要求國稅局撤銷非營利組織的免稅地位嗎?
不,他不應該這么做,兩名非營利稅務律師寫道,特朗普之前曾呼吁撤銷高校的非營利地位。
1998年,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禁止聯邦官員告知國稅局調查任何納稅人,以增加對稅務執法的信任。
律師艾倫·阿普瑞爾(Ellen april)和塞繆爾·布倫森(Samuel Brunson)還指出,2013年國稅局對待茶黨組織的方式引發爭議后,立法禁止國稅局“出于意識形態原因針對個人和組織”。
哈佛新生稱“為哈佛自豪”
摩根·約翰遜(Morgan Johnson)去年12月收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這位來自俄克拉荷馬州東部瓦格納高中的18歲高三學生一度不確定是否要接受它。
幾個月來,他在前往夢想中的麻薩諸塞州劍橋市求學,還是留在家鄉附近、獲得了豐厚獎學金的塔爾薩大學之間反復權衡。
“我認為我們正處在高等教育作為一種制度合法性的重要轉折點上,尤其是精英高校。”約翰遜表示。他提到社交媒體上一些招聘經理發布的言論,聲稱不會聘用來自哈佛及其他因反猶問題正接受川普政府調查的學校的學生。
但在哈佛宣布將抵制川普政府的要求后,聯邦政府凍結了逾20億美元資金并威脅取消哈佛的免稅地位——這讓約翰遜下定了決心。
“此刻,我從未如此自豪地與這所學校聯系在一起,”他說,“能成為一個堅守自身使命的機構的一員,我為能將它寫進我的簡歷感到無比驕傲。”
隨著美國各大精英高校錄取意向確認截止日臨近,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的多位哈佛新生表示,盡管哈佛正陷入政治風波,他們仍愿意在今年秋天前往哈佛校園,原因是他們認為“哈佛”這塊招牌并未真正受到影響。
來自加州弗雷斯諾地區、今年秋季即將入學哈佛的17歲高中生胡薩姆·拉馬丹(Husam Ramadan)表示:“哈佛的聲明在我做決定的過程中產生了非常深遠而強烈的影響,我知道很多同齡人也是如此。”
哥大因“屈服”使新生猶豫
相對于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可能正在失去往日的吸引力。
加州灣區伯靈格姆高中的高三學生蔣若寧(Jeannine Chiang)曾一度把哥大視為“夢想學府”。當她被列入該校候補名單后,曾向朋友們尋求建議,想知道如何繼續表達對學校的興趣。結果,她幾乎得到了“一邊倒”的反對聲音。她的父母去年夏天就曾勸阻她不要參加哥倫比亞大學的預科課程,原因是擔心抗議活動會造成干擾或危險。這次,他們也對蔣若寧的提議表示懷疑。
這讓18歲的蔣若寧產生了動搖。雖然她隨后收到了另一所常春藤學校的錄取通知,但她仍然說:“哥大一直是我的第一志愿。”不過如今,她補充道:“現在感覺不是要走進一個校園,而是走進一個公關危機。”
過去兩年里,哥大因校園抗議事件頻頻進入公眾視野,成為常春藤中最引人注目的“風暴中心”。圍繞以哈沖突的示威活動導致校方采取強硬措施,包括撤銷學位、永久開除學生,甚至一度關閉校園。
川普政府上臺后,曾以反猶問題為由,威脅取消哥大價值4億美元的聯邦資助與合同。這促使學校同意部分政府條件。而近期,一些合法在哥大就讀的國際學生開始遭到移民局吊銷簽證甚至拘留。
哥大臨時校長克萊爾·希普曼(Claire Shipman)4月14日在致全校信中寫道:“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沒有簡單的答案,只有充滿不確定性的挑戰。”她還表示,學校不會接受部分政府要求。
在4月中旬面向新生的校園開放日中,二年級醫學生阿卡什·卡普爾(Akash Kapoor)觀察到,這次的氛圍“與我兩年前參加時完全不同”。
25歲的卡普爾回憶說,今年的哥大開放日與以往截然不同——那些充滿期待、著眼未來的問題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憂慮的提問:學校還能開展研究嗎?言論自由的邊界在哪里?對卡普爾來說,這些問題并不容易回答,盡管他始終認為“進入哥大是我人生最棒的經歷之一”。
“我不得不實話告訴他們:校園社群的分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嚴重。”他說。
大學升學顧問機構Ivy Link創始人、49歲的阮亞當(Adam Nguyen)表示,今年,在他的6位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的學生中,“每一位都在猶豫是否現在是入讀的正確時機。” 這家機構以協助學生進入“最具競爭力院校”為賣點,錄取成功率高達97%。
一些學生甚至考慮延遲入學,或試圖撤銷提前錄取。阮亞當坦言:“如果開學時校園還有抗議者,或者仍然處于警察嚴控的狀態,你會看到更多學生轉而選擇其他學校。”
獨立大學升學顧問塔拉·道林(Tara Dowling)在佛州墨爾本執業。她說:“現在沒人會考慮去哥倫比亞大學讀阿拉伯語研究。”原因是川普政府對某些被貼上“DEI”標簽的項目進行密切審查,讓學生對這些領域敬而遠之。
盡管爭議不斷,哥大仍是全美最具競爭力的高校之一。今年,2025屆本科申請人數較上一年減少了約600人,但錄取人數達到了2,557人,是近10年來最多的一次。
哥大今年錄取率為約4.3%,略高于去年的水平。
哥大一位發言人表示:“2025申請周期是我們收到本科申請最多的一年之一。”不過,她補充稱,學校不便在申請周期尚未結束時發表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