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以“AI賦能病理·智啟健康未來”為主題的智慧病理發展論壇,在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重慶科學會堂成功舉辦。此次智慧病理領域的盛會由金鳳實驗室主辦,來自全國病理學界、AI領域及產業界的30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山城,共同見證我國首個智慧病理領域協同創新平臺的誕生——金鳳智慧病理中心正式啟動建設。為破解病理診斷瓶頸、推動AI技術與醫療深度融合注入強勁動能。
▲“智慧病理發展論壇”現場。雷鍵 攝
01
響應國家戰略發起國家級計劃
病理診斷被譽為醫學診斷的“金標準”,但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病理數據的標準化缺失、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進步的突出短板。國家衛健委近年來多次強調要加強病理專業隊伍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更明確提出推動人工智能與醫療深度融合的戰略部署。
在此背景下,金鳳智慧病理中心的建設被賦予了特殊使命——通過構建國家級病理大數據平臺,為精準醫療和產業升級提供核心支撐。
“病理數據的標準化和共享,是推動AI病理發展的基石。”中國科學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病理科主任、金鳳實驗室主任卞修武院士在論壇主旨報告中指出,以病理大數據建設與應用協同創新平臺為定位,在中國醫師協會病理科醫師分會和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指導下,緊緊依靠病理、影像、檢驗、臨床、人工智能等跨學科專家資源,依托金鳳實驗室開展有組織科研攻關,實現病理診斷精準化、治療決策普惠化和學科發展均衡化。
為此,金鳳實驗室聯合市內外20家醫療機構,共同發起“千萬級泛病種標準化病理數據庫計劃”,旨在整合人體9大系統、5大類病理數據,建立覆蓋病理圖像、診斷報告、臨床文本的綜合數據庫,為AI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數據基座。
“千萬級泛病種標準化病理數據庫計劃”,還將同時構建病理樣本及數據全流程標準化體系,為AI診療產品研發提供高質量數據資源支持,支撐未來AI診斷產品重大原創性研究。記者了解到,該計劃將匯聚頂尖專家、聚焦關鍵技術、全國參與共建,具有權威性、戰略性、開放性等顯著特點。通過跨機構協作機制,不僅能解決數據孤島問題,還將形成中國自主的病理數據標準。
02
從藍圖到現實的“重慶速度”
▲金鳳實驗室。資料圖
金鳳實驗室作為首家重慶實驗室,自2022年落地科學城以來,始終聚焦“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核心任務,以病理研究為切入點,從推動經驗“看病”向智能“算病”迭代著眼,融合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開展疾病診斷研究,致力于構建疾病分型新技術新體系,加快建設“國際病理科學研究中心”。目前在智慧病理方面取得階段性突破——
·國內規模最大的腦膠質瘤多模態數據庫投入運行,匯聚數據300萬份;
·自主研發的“單堿基精度3D全景空間多組學技術”為腫瘤研究開辟新方向;
·“中國人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甲基化聚類圖譜”等13項原創成果實現轉化,獲Ⅱ類醫療器械注冊證2項。
當天,“重慶先進病理研究院”和“重慶市醫學生物樣本數據資源庫”的同時正式揭牌,標志著金鳳實驗室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生態加速成型。
據悉,金鳳實驗室將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金鳳智慧病理中心建設。首先發起的“千萬級泛病種標準化病理數據庫計劃”,將支撐樣本和數據模塊建設;再打造金鳳病理智能標算平臺,用以支撐平臺和工具模塊建設;最后還要有序建設評估和驗證模塊、概念和技術模塊及應用和服務模塊。金鳳實驗室副主任徐輝表示,“我們將力爭三年內建成國際一流的病理科學研究中心,推動中國病理標準‘走出去’,為全球智慧醫療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論壇上,項目負責人王連生教授作“金鳳病理智能標算平臺”報告,提出以高性能智能病理計算為核心,整合病理數據采集、質控、標注及大模型驗證的全流程功能,覆蓋從數據預處理到算法性能評估的完整鏈條,有效解決AI病理的標準化與驗證難題。此外,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趙方慶研究員等四位專家,分別圍繞智慧病理前沿技術分享成果,
可以預見,當人工智能的“最強大腦”與病理醫生的“臨床智慧”深度融合,一個連接全國、輻射全球的AI病理創新高地正加速崛起,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