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訓練對太極拳練習至關重要,通過特定方法將腰練得靈活通暢,能增強腎功能,旺盛精力,使“力發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太極運動實現“氣遍周身不稍滯”,以下是三種常見的太極拳松腰法。
一、上下蹲起法(面壁蹲墻法)
這是太極拳松透形體的關鍵動作,也是全身性的均勻運動。
其基本動作如下:面壁站立,兩腳并攏,保持周身中正、全身放松,同時會陰上提,腳尖頂墻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向后突下蹲。下蹲時頭不能后仰、傾斜,徹底蹲下后緩緩上起,如此反復。下蹲時,可先關注腳底 涌泉穴 ,全身放松,腰向后突,讓脊柱逐節放松下落;上起時,用百會上領或先想象藍天,再將脊柱逐節抻起、拉直。
剛開始很多人難以做到位,可依據自身身體狀況調整姿勢和兩腳距離。腳尖可先離開墻,以能蹲下去為標準。年紀大或行動不便者,可兩腳尖離開墻根、兩腳分開降低難度,甚至借助樹、床架、門把手等支撐物下蹲。
關鍵是堅持,隨著脊柱和腰部松動程度提升,就能按要求完成動作。此時應兩腳并攏,腳尖抵墻,每次下蹲以30個為一組,每天至少一組。
二、直腿坐松腰法
主要目的是打開命門之竅,助力松腰。
基本姿勢為坐在硬板床上(鋪一層褥子或薄被),兩眼微閉,兩腿伸直并攏,腳尖內翹,身體挺直,軀干和大腿夾角小于90°。腰向后放松,但骨盆和腰不能斜著向后,下頷回收,玉枕微上提,保證頭部端正。
在直腿坐過程中,要特別留意腰俞穴(骶骨裂孔處),這里是腰的氣血流注之地。身體彎曲時,吸氣,腰向后放松后凸;呼氣放松后,注意骨盆中的股骨頭、髂骨向外張,骶骨往后凸。同時關注胯關節,腿部肌肉內旋或外旋用力后放松,體會肌肉運動。還可讓大腿股四頭肌收縮后放松,配合會陰一縮一放,腳尖一蹺一點,以此加強會陰收縮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幫助大腿根部肌肉群放松。
三、行走松腰法
行走人人皆會,但通過行走松腰卻鮮為人知。
基本姿勢為保持上身與地面垂直,不前俯后仰。將體重慢慢移到后腿,同時前腿逐漸放松,腳跟被動提起,腳尖點地,直至體重完全移至后腿,前腳徹底放松,此時腰部骶椎呈后凸彎狀。接著體重移向前腿,上身依舊保持垂直,后腿放松,腳跟提起,腳尖點地,直到體重完全移至前腿,后腳完全放松,腰部豎直。行走時最好不間斷向前走。
行走過程中要放松身心,可計數步伐。按8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效果更佳,不僅能松腰,松胯效果也顯著。行走要遵循“行如盲無杖,自然依本份,舉步低且穩,踏實方可進”的原則。
初習者每天早晚各練一次,每次30分鐘到1小時左右,逐漸增加時長。若為治病,最好一次能連續走轉1小時30分鐘以上。身體不適時,可適當休息后再繼續。
來源網絡,轉載旨在分享,侵權聯系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