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感染與免疫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教授近日宣布團隊在《信號傳導與靶向治療》(《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簡稱“STTT”)雜志(2024 IF=40.8)上發表抗猴痘新藥研發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研究成果突破了抗病毒藥物瓶頸,研發出更強更廣譜的新型抗猴痘病毒藥物,為未來正痘病毒(如天花及其同類病毒)的潛在風險做了重要技術儲備。目前該藥物即將進入臨床審批階段。這項成果也標志著全鏈條合作加速新發傳染病大流行藥物研發的新模式。
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病例
世衛組織多次拉響最高警報
據悉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自天花疫苗接種停止后,猴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2022年全球暴發由猴痘病毒 clade II 引起的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4月17日發布的公報顯示,猴痘現在越來越多地出現人際傳播趨勢。2022年5月以來,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猴痘病例。2024年8月以來,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從剛果(金)蔓延至布隆迪、肯尼亞、盧旺達和烏干達等此前從未報告過猴痘病例的周邊國家,世衛組織為此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邁出新的一步!
短時間內完成大流行新型藥物的研發
目前BCV和tecovirimat 是僅有的兩種被批準用于治療天花的化學藥物,也可通過緊急研究新藥申請用于猴痘治療。但tecovirimat在臨床試驗中的療效不理想,美國此前停止藥物試驗研究,究其原因是中期結果顯示:藥物并未顯著加速皮損消退或減輕疼痛。
鑒于猴痘病毒和其他正痘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迫切需要開發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上海感染與免疫科技創新中心聯合國內多家單位基于之前報道的原藥 (S)-HPMPC(cidofovir)和 (S)-HPMPA,設計并合成了三種新型前藥:BCV formate、ODE-(S)-HPMPA formate 和 HDP-(S)-HPMPA formate。通過體外和體內實驗,評估了這些新型前藥的抗病毒活性、細胞毒性和藥代動力學特性。相關成果已在STTT上發表。
研究顯示,ODE-(S)-HPMPA formate在體外和體內實驗中,對正痘病毒(包括痘苗病毒、猴痘病毒)展現出更強的抑制活性,這類抗病毒藥物同時具備廣譜的抗病毒活性。HDP-(S)-HPMPA formate同樣表現出更強的抗正痘病毒活性,但在體內實驗中對痘苗病毒的保護效果略低于 ODE-(S)-HPMPA formate。廣泛抗病毒作用是此類藥物的重要特點。張文宏表示,這些新型前藥不僅對正痘病毒有效,還對人類腺病毒展現出良好的抑制效果,為抗病毒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
目前,上海感染與免疫科技創新中心與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的科學家與臨床專家正加快人工智能篩選,加快申請臨床試驗批件和評估該藥物對其他DNA病毒的抑制活性。藥物成功進入申請臨床批件的流程,標志著我國對新發傳染病大流行的藥物準備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專家評價:這一項目體現了國家實驗室領銜創新轉化全鏈條進行有組織科研的功能。上海感染與免疫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以及工業界進行全鏈條的無縫合作,快速協同完成化合物的優選合成、高生物安全級別動物實驗以及藥效與藥理毒理的深入分析,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大流行新型藥物的研發。
張文宏教授、王佑春教授、萬延民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張一帆、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郭翠鴛、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仇超副研究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朱召芹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
本期編輯:Chem L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