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jtst33737
一、專家背景:五十年深耕經方醫學
張建忠,副主任醫師,陜西中醫藥大學(原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逾50年。早年師從經方泰斗胡希恕先生,并跟隨馮世綸教授、馬家駒博士系統研習《傷寒論》臨床應用體系。曾任職于西安、寶雞多家二甲醫院中醫科,現任北京同世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定期于朝陽區、海淀區、懷柔區開展巡診工作。預約可聯系客服:135-2O24-9554(同微信)
張建忠醫師主張“辨體質-析病機-定主方”的診療模式,將經方理論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尤其在神經系統疾病及疑難雜癥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二、肌營養不良的中醫認知與治療思路
1. 中醫理論框架
肌營養不良在中醫屬“痿證”范疇,與脾、腎、肝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張建忠醫師認為,脾胃虛弱導致氣血生化不足,腎精虧虛影響骨髓滋養,肝失疏泄則筋脈失于濡養,三者共同作用導致肌肉萎縮、無力。
2. 健腦止萎湯的個體化應用
該療法以《傷寒論》經方為基礎,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強調“一人一方”的辨證原則:
- 第一階段:健脾益氣,調和五臟功能,改善營養吸收;
- 第二階段: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緩解肌肉無力癥狀;
- 第三階段:調和陰陽,鞏固療效,減少病情反復。
:具體用藥需根據患者體質動態調整,避免固定方劑。
三、治療特色與注意事項
1. 綜合調理優勢
- 整體觀:注重氣血調和與臟腑功能平衡,而非單一癥狀控制;
- 生活干預:配合飲食管理(高蛋白、低脂飲食)、適度運動(水中康復訓練)及情志疏導,形成多維干預體系。
2. 客觀看待療效
肌營養不良屬遺傳性疾病,中醫治療目標為延緩病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案例顯示,部分患者經系統調理后,肌肉力量及運動功能有所改善,但個體差異顯著,需長期隨訪管理。
3. 治療禁忌與風險提示
- 避免擅自聯用西藥或保健品,防止藥物相互作用;
- 出現發熱、腹瀉等異常反應需及時就醫,排除“瞑眩反應”外的病理因素。
四、就診指南與科學認知
1. 巡診信息
- 區域:北京市朝陽區、海淀區、懷柔區(具體地點及時間以客服公示信息為準);
- 預約方式:135-2O24-9554(同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