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一款曾售價僅20元的中成藥——復方棗仁膠囊,近年價格飆升至超百元,部分藥店甚至賣到148元一盒(12粒裝),漲幅高達600%。作為重慶希爾安藥業出品的助眠藥,該藥價格的持續跳漲,引發了大眾關注,也暴露出“睡眠經濟”背后的產業鏈失衡與市場亂象。
原料暴漲+炒作推波助瀾
核心原料酸棗仁是此次漲價的源頭。數據顯示,其價格從2020年的每公斤200元,飆升至2023年的1050元,三年漲幅達400%。盡管2024年價格回落至400-500元/公斤,但因生產周期及成藥傳導滯后,零售價依然居高不下。中藥材專家指出,近年來酸棗仁因自然減產、“搶青”采摘及資本囤積炒作供需失衡,加之疫情后失眠人群激增,共同推高價格。
此外,另一成分延胡索也曾從40元/公斤漲至最高160元,目前雖已跌回至約65元,但成藥價格未能同步下調。業內人士表示,原料成本下降對終端售價的影響通常存在滯后周期,且藥品定價涉及多方流程,難以快速調整。
藥品渠道失衡與替代品跟漲
復方棗仁膠囊目前僅在藥店銷售,缺乏醫院定價體系的制衡。一些連鎖藥店將其標至128元以上,個別甚至高達148元,通過淘寶網搜索價格是04元,患者直呼“吃不起”。替代藥如靈芝安神沖劑、褪黑素也紛紛漲價,形成“替代性漲價鏈”,部分非法平臺甚至倒賣精神類處方藥,隱患重重。
三億失眠人撐起千億市場
中國成年人失眠率高達38.2%,約有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以復方棗仁膠囊為代表的助眠藥需求激增,助推千億級“睡眠經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失眠藥市場將從2017年的103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212億元。
一位復方棗仁膠囊長期使用者梁先生感慨,“三年前買藥只要20元,現在要花近150元,經濟壓力很大。”而在某三甲醫院,睡眠科門診量三年增長近30%,睡眠障礙就診呈持續上升趨勢。
從藥材瘋漲、資本炒作,到渠道單一、替代品連漲,復方棗仁膠囊的漲價路徑不僅揭示了中成藥定價機制的失控,也折射出“睡眠焦慮”蔓延之下民眾健康需求與藥品可及性之間的深層矛盾。(文/噪音爵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