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指尖的觸覺開始遲鈍,當邁步時雙腿像灌了鉛般沉重,當吞咽食物變得費力而危險——漸凍癥的侵襲如同冰雪封凍身體,現代醫學對此病的束手無策,讓許多患者陷入深淵。但鮮為人知的是,中醫在千年前便關注到這類“萎癥”,并以獨特的視角找到破冰之道:不是對抗衰竭的神經,而是喚醒人體自愈的本能。
中醫將漸凍癥歸為“痿證”范疇,其核心病機在于“陽明脈虛”。脾胃作為氣血生化之源,若長期受損,無法滋養四肢百骸,肌肉便會日漸萎廢。陽明扶正湯正是基于這一理論,精選黃芪、黨參、白術、葛根、牛膝等藥材配伍而成。黃芪與黨參雙補脾肺之氣,重建氣血化生的動力;白術健運脾胃,破除濕濁困阻;葛根升發清陽,將脾胃之氣輸送至萎縮的肌群;牛膝則引藥下行,直抵下肢萎弱之癥。
全方不追求強行激活神經,而是通過修復人體“土壤”,讓枯萎的“草木”重獲生機。
一位山東的漸凍癥患者,五年前,他發覺右手握筆顫抖,半年后雙腿拖行如墜千斤,西醫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在嘗試營養神經類藥物收效甚微后,他轉向中醫治療。醫師觀其舌淡胖、苔白滑,切脈沉細無力,屬典型的“脾胃陽虛證”。
服用陽明扶正湯三個月后,最明顯的變化是晨起時肢體僵直感減輕,原本需要攙扶才能站立的他,竟能扶著墻短暫獨立;半年時,萎縮的小腿肌肉停止惡化,手指可勉強捏住湯匙;一年后復查,吞咽嗆咳頻率從每日十余次降至兩三次。盡管疾病未能逆轉,但病勢的明顯放緩讓他重燃希望:“現在能自己端起飯碗,就是最大的勝利。”
這種治療思路的突破性在于“以守為攻”。現代醫學聚焦于神經細胞的凋亡,而中醫看到的卻是整個能量系統的崩塌。陽明扶正湯不直接干預神經信號傳導,而是著力修復脾胃功能——當消化吸收能力提升,氣血得以源源不斷滋養肌肉,肢體便不再以驚人的速度退化。許多患者反饋,在持續治療中不僅肢體功能改善,連長期伴隨的消化不良、畏寒乏力等全身癥狀也同步緩解,這正是中醫整體觀的優勢體現。
需特別說明的是,漸凍癥的治療需要醫患雙方極大的耐心。陽明扶正湯通常在服用2-3個月后顯現初步效果,最佳療效期多在半年至一年間。當患者重新感受到指尖的溫熱,當吞咽不再是一場冒險,這些細微卻真實的改變都在訴說一個真理:生命的韌性,往往藏在被忽視的“后天之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