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作者 | 醫館界 桔梗
2025年5月24-25日
第五屆醫館界青年中醫論壇在廣州隆重舉行
論壇以“青鋒”為主題
匯聚了來自全國50多位嘉賓和1000多位來賓
共繪中醫青年成長藍圖
躊躇滿志踏上征途卻迎來現實的當頭棒喝,大抵是很多青年中醫執醫初期的真實寫照。當“收入微薄”“臨床經驗匱乏”“職業規劃模糊”等無數難題橫亙眼前,焦慮不斷生長蔓延,青年中醫的出路和去路究竟在何方?
青年中醫的成長本質上是一場思維和技術的突圍戰,構建「學得起、立得住、活得下 」的可持續職業發展路徑是破局關鍵。當群起的中醫新星以破竹之勢用實力向世人證明“青年強則中醫強”并非空談,便是對傳承難繼最有力的回擊。
本文先整理出大會主論壇的內容報道,后續平行論壇內容將陸續推出。
主持人 | 李永明 當歸中醫學堂&行知堂中醫創始人
醫館界創始人王中華作為主辦方在致辭中表示,青年中醫成長是中醫行業的“核心問題”,青年強則中醫強。青年中醫不僅承載著中醫的希望、中醫館的希望、甚至是中國文化的希望。
無論是臨床醫師、科研學者還是創業者,整個中醫生態都在形成共識:青年中醫培養必須突破院校圍墻,成為全行業的共同行動。對“新型中醫館”而言,最大的創新莫過于構建青年中醫成長體系,這必將成為未來十年的戰略重點。
王中華 醫館界創始人、長城醫館學苑校長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呂玉波在致辭中表示,青年中醫的“青鋒”之銳,在于敢破敢立。青年中醫的使命不僅是治病救人,更要成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者、行業生態的塑造者。
當前,中醫藥機遇涌現的新時代,青年中醫首先要守醫者本心,中醫不是慢郎中,但需醫者以患者為先。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療效與口碑永遠是立身之本;二是要推動行業自律,中醫藥創業需規范服務標準、嚴控藥材質量。青年中醫當以誠信為本,讓行業更透明、更可信;三是傳播文化自信:通過新媒體科普、國際交流,讓世界看到中醫藥的智慧,青年一代有能力讓傳統與現代對話。
呂玉波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 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
職業成長
SESSION YOUTH CHINESE MEDICINE FORUM
01
中醫人要積極擁抱現代醫學
光學中醫是不夠的,要積極擁抱現代醫學,但這并不代表是要拋棄傳統,而是在高度的結合下,形成一個既高于傳統醫學,又高于西醫的新醫學——中西結合,中西醫結合意義重大,不僅是國家戰略需要,還能發揮出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比如在每一次面對重大傳染病時,中國都能憑借中醫藥獨特優勢以戰勝病魔。
中西醫結合要堅持“1個中心、2個基本點、3個落腳地”的戰略,以“新醫學”為中心,以“祖國醫學寶貴遺產與經驗”為起點,以“現代科學與醫學知識、技術”為支點,以“闡述防治原理、提升臨床'三效'、發展事業&產業”為落腳點。
杜慶鋒 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
02
青年中醫的出路與去路
青年中醫的出路在哪?首先需要先活下來,只要有療效就能生存,經典是鍛造療效的核心路徑,是重要的力量源泉,通過深入研習經典,才能獲得中醫穩定確切的療效。
能活下來后,青年中醫未來的職業生涯進階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拔高”,不要有太多的偏見,中醫如同茁壯成長的大樹,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各大流派、特色療法均是其枝繁葉茂的組成部分,都具備獨特價值與優勢,都是支撐中醫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青年中醫只要扎根中醫土壤就能汲取到能量,吸收多元學術養分的同時也要以兼容并蓄的心態為行業繁榮貢獻力量。
我們既不要認為自己所創造的某種療法或成果就代表了整個中醫,從而去詆毀他人,也不要因為自己所做的事情相對渺小就覺得自己微不足道,每個中醫人都是中醫發展的重要力量。
顏 芳 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病房主任
03
中醫外治是青年中醫的破局利器
中醫外治是技術,更是連接患者的重要橋梁,能傳遞溫度,增進溝通,快速建立患者信任和打開市場,但這并不代表外治比中藥更有優勢,兩者各有千秋,針藥不分家,中醫師應具備全面的技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最適合的治療方法,這才是中醫大夫應有的專業素養。
此外,中醫外治法無需復雜設備,雙手即工具,針灸推拿易于掌握與推廣,安全性更高,而且延伸場景很廣,更利于開展社區義診、企業健康服務、家庭醫療等活動,是醫館初期拓客、增加客源的有效途徑。
當前,外治法創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基層醫療在外治領域的缺口較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健康消費升級需求旺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外治法;輕資產運營模式,低投入高回報;對青年中醫來說,外治法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縮短“冷板凳”時期。
劉亞利 北京合生鼎濟堂聯合創始人
04
科普是青年中醫成長的強勁動力
中醫科普學習可從三方面著手:從身邊小事開始梳理學習,在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敢于與 “惡勢力” 斗爭,這也是中醫人的責任擔當;關切百姓需求,老百姓面臨危機時,中醫人有責任和擔當站出來解決能解決的問題,可針對民生問題撰寫整理醫案文章,既能加深經典認知,又能提升個人能力與名氣。
學習方法上,先從搞懂一個小問題開始,一個問題會衍生出無數的問題,然后再延伸歸納總結出理論,形成系統解釋,以構建知識體系;向網絡學,借助網絡時代透明化的知識,做好信息梳理與認知;最好的學習方式還是臨床實踐,病人是最好的老師,將理論與臨床結合反復打磨技術。
學習永無止境,對中醫而言更是如此,因中醫內容繁多,需不斷深入分析。商業只是學習插曲,持續學習才是永恒的主題。
邱超平 廈門大學醫學院生涯導師、廣州意守堂中醫診所創始人
05
正面交流是醫患溝通的關鍵
患者選擇中醫師本質是一場多維度的心理博弈,主要考慮確定性和安全性。
建立醫患信任需專業素養、溝通能力與人文關懷等多細節入手。比如,醫者的自身狀態如坐姿是否端正;診室的環境氛圍很重要,如是否有很濃的藥香,這往往暗示著醫生的接診量;醫生的談吐和知識儲備同樣關鍵,態度和藹、表達清晰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具備廣博知識面以應對患者各類問題。
醫生要善用生活化語言解釋病情,避免缺乏同理心、專業術語濫用、解釋模糊等 “負面交流”,正面交流是醫患溝通的關鍵,其模式表現為安全、獲得、信任、療效,超預期。其中,超預期包括療效超預期和服務超預期兩個核心要素,如療效超預期可先降低患者預期。
鄭 文 上海青竹中醫創始人兼CEO
06
中醫是一門技藝,更是一場修行
對年輕中醫而言,中醫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是一場修行。將“道、法、術、器”綜合運用方可得功,這也正是青年中醫實現濟世救人的理想途徑。
從“道”的層面來說,世間萬物皆有因果,尤其作為中醫,對患者的善意不僅能被患者感知,也能被天地之間也感應到。因此,踐行傳統中醫是一個渡人渡己的過程,需注重修心養德。
從“法”的層面而言,療效是中醫的根本,口碑是吸引優質客戶的核心要素,臨床上需注重內服藥物與外治的結合,年輕中醫尤應重視診斷技術的精進,清晰的診斷和溝通不僅能讓診斷技術更加精湛,更能優化治療效果。
在中藥方面,中藥是提高療效的關鍵載體,所謂“好藥如金”,于藥材選擇與炮制中傾注心力,既能顯著增強臨床效果,亦是回歸中醫傳統的重要實踐路徑。
周永紅 暨南大學中醫藥學院副教授
07
中醫未來的時代擔當
醫學生在學業與職業發展中面臨多重挑戰,在校時,除了繁重的課程,還需應對執業醫師資格考等各類考試,8 年學習僅是成為住院醫師的開端,未來還有主治醫師等多階段職稱考試。同時,公立醫院對學歷要求高,部分人因不愿下基層而面臨經濟壓力。
創業是否是醫學生的出路?在我看來,兼顧創業與學醫近乎悖論,身邊堅持者寥寥,但若堅定了創業的信心,則需與專業相結合,方能堅持下去。
雖然醫學生面臨的困境重重,甚至可能承受著外界的一些誤解,但大多數醫學生都心存正義,適當幫助以激發潛能,他們亦能成為未來的中醫時代擔當。
吳見標 廣州中青醫社總經理
人才建設
SESSION YOUTH CHINESE MEDICINE FORUM
01中醫職教賦能中醫館人才建設
盡管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但畢業生進入企業后的流失率卻居高不下。這反映出我們的教育體系與行業發展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脫節。
院校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已經滯后于行業發展的步伐,需要社會各界關注職業教育,關注行業企業的發展需求,河南省醫藥行業協會職業教育分會也由此應運而生了。
我們教學模式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粉筆教學,而是強調大量實操訓練,將大量時間投入到實訓場中,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有效解決中醫學子實操經驗較少導致臨床經驗匱乏的問題。
耿廣平 河南省醫藥行業協會職業教育分會秘書長
02
構建青年中醫多維成長體系
慈方醫學體系是在經典醫學(包含中醫理論、現代醫學理論)的基礎上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思想,尊重客觀事實,汲取各醫學所長,融合而成的一套開放性的醫學體系。即使有的好的內容可能暫時無法完全理解,但通過臨床實踐總結,我們也最終會將其內化并加入我們的體系。
慈方醫學體系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針灸體系,第二部分是經典臨床體系,第三部分是四方中西融合體系。針灸體系理論包含緯脈理論、經脈理論、極聯理論、運動功能單元理論;經典解讀系列目前包含《醫林改錯》臨證解讀、《脾胃論》臨證解讀、《醫貫》臨證解讀、《傷寒論》臨證解讀、《金匱要略》臨證解讀;中西醫融合體系包含《循環系統疾病的診治》《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等。
賈岱琳 慈方中醫館聯合創始人
03
思維成長優于能力成長
醫療行業本質屬于服務范疇,對人際互動依賴度極高,單純依托商業模式或技術手段難以做好醫療服務。因此,醫療機構的成功核心在于構建強大的人才體系,以保障優質人才的持續供給。
鑒于醫療服務的專業性與特殊性,若要實現門診服務流程的標準化,自主培養與輸出人才成為必然選擇。這也是我們選擇自主培養人才的核心原因。
組織的本質是將每一個人的愿望與能力相融合,愿望是前提,能力是在過程中培養的。因此,在人才的培養上,我們主要從思維成長和能力成長這兩方面來規劃團隊的成長路徑,而且,思維成長要優先于能力成長。
當個體具備強烈的主動進步意愿時,僅需提供成長內容即可,反之,即便規劃清晰路徑,也需持續推動其前行。
沈 曄 龍脊康董事總經理
流量突圍
SESSION YOUTH CHINESE MEDICINE FORUM
01
升單的核心在于流量生態的構建
成效突出的醫館一般在升單技術層面具有顯著優勢,升單的核心在于流量生態的構建,很多醫生都是待挖掘的寶藏,他們技術精湛卻未能廣為人知的原因就是缺乏宣傳。將中醫技術與真實敘事結合形成個人IP,能突破地域限制,實現價值最大化,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獨特的手法在提升訂單量方面效果顯著,此外,商學院的賦能對提升訂單量非常重要,但需要配備優秀的銷售人員。如果醫館要引進銷售人員要注意避免在銷售時的過度銷售和夸大其詞,我們要做的是通過提供高價值和深厚的中醫情懷讓顧客真正感受到中醫的神奇從而避免過度銷售,否則,治療手法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李騰飛 中域教育總裁
02
藥食同源是營收增長的重要路徑
中醫館和診所受到國家政策調整的影響,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如果診所(醫館)以診療為生存,藥店以賣藥為盈利,必將經營艱難,甚至被時代淘汰。
在大環境不利于中醫館生存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通過流量變現來維持運營,未來的醫療、醫藥市場中,經營場所將成為重要的流量入口,具備強大的引流能力和運營思維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流量變現主要有兩個方向:中醫外治和產品變現。在國家大健康政策背景下,“醫養結合”成為重要突破口,以“非藥物”的方式達到健康的目的無疑是一個重要趨勢,藥食同源以膏方作為藥食同源的最大品項,憑借好看、好吃、有用、有趣等特點廣受歡迎。
李英衛 九楚膏滋膏方工廠創始人&產品經理
行業視角
SESSION YOUTH CHINESE MEDICINE FORUM
01
質量為基,服務為魂
新荷花成立于2001年,2003年成為中國第一個通過GMP認證的中藥飲片企業。常規生產680個品種,3500余個品規,可以滿足臨床處方的絕大部分需求。
新荷花是中藥炮制泰斗王孝濤先生的中藥炮制傳承基地,炮制對中藥飲片的作用意義非凡,
首先,炮制可以減毒,即降低或消除藥材的毒性;其次,增強療效,緩和藥性,如款冬花、紫菀等蜜炙后可增加藥物潤肺止咳的作用;再者,矯臭,以利服用。麩炒、酒制、炒黃等炮制工藝可矯臭矯味;最后的炒制環節是最關鍵的步驟,我們的炮制大師及其嫡傳弟子會親自把關。
依托新荷花強大的中藥飲片資源,金方草堂自2024年3月開始運營,以“為各位老師的處方,提供優質的中藥飲片,讓中醫處方與優質中藥飲片結合產生卓越功效以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為宗旨,堅持全年無休,定配送好藥。
張曉佳 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02
中醫根源問題是“信任”問題
當前,中醫的市場需求旺盛且政策利好,但卻出現了中醫藥市場占比低、互聯網中醫藥普遍虧損、中醫藥市場被他國搶占等畸形現象。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雖然目前中醫行業的頭部企業仍有盈利,但從全局而言,中醫行業存在一個根本性問題——市場失靈,信息嚴重不對稱,行業過度追求“老中醫”,但年齡、外貌等表面特征并不能代表醫生的專業水平,沒有專業能力的消費者更難辨別。
若想恢復中醫的市場規模,靠流量、網紅等概念難以行通,中醫是一個以治療為主的特殊行業,更注重治療質量和醫德,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醫德,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而不是簡單的導流,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恢復其本質的生命力和應有的社會地位,根源上要解決“信任”的問題,即中醫的傳統信任。
郭廣珍 廣東財經大學新發展研究院院長
03
紅外技術架設中醫可視化的橋梁
技術的進步往往需要與理論體系相匹配,否則即便投入再多的努力,也難以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中醫理論中對經絡、臟腑、氣血、陰陽的闡述以及經絡循行的描述都極為清晰準確,其中一些內容甚至與現代解剖學所觀察到的位置不謀而合。那么,為什么我們至今仍無法在組織層面上完全對應中醫的所有理論呢?關鍵在于在于“氣”的不可視,以及“器”與“氣”的不同。
因此,雖然在西醫領域,紅外技術比X光的應用更為悠久,但是其發展卻未及X光,根本原因是紅外技術觀察的不是人體的結構,它表達的氣,而不是器。
但紅外技術一定程度上能解決中醫可視化空白問題,能讓患者直觀地看到身體情況的轉變,而醫者也能得到治療手段確切的作用反饋。
戚沁園 廣州頤中中醫創始人
04AI與中醫的高度融合能多方位賦能中醫
中醫體系的龐雜、難以標準化是我們從古至今面臨的嚴峻挑戰,主要有以下表現:
首先,中醫知識傳承困難,傳統的老中醫帶徒弟模式需要歷經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和轉變,這種傳承方式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數據價值;其次,人才培養難度大,傳統的師帶徒方式的人才培養周期比較長,培養出的醫生數量也相當有限;再者,臨床應用復雜,在臨床實踐中,需要學習不同流派的診療方法,不同流派之間甚至可能產生分歧;最后,中藥材的種植、加工、煎煮缺乏標準化。
而AI與中醫的高度融合不僅能夠能賦能中醫的人才培養、傳承和創新服務,還能確保藥品質量,真正實現“好醫配好藥”。
鄧樂樂 南京大經中醫藥董事長助理
05
未來中醫館要全面信息化
未來中醫館必須具備幾個基本功能,一是必須全面地信息化,只有通過信息化,我們才能將數據結構化、標準化,從而更好地服務患者,服務于真正的臨床有療效的醫生;二是獲取流量的能力,如今已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三是與醫生合作的能力。
基于上述問題,我們通過結合互聯網構建了中醫館預約掛號、面診/網診、開方、付費、取藥/郵寄、隨訪的全流程線上線下診療閉環,同時打通整個環節相關數據,利用數據驅動醫館業務實現增長,幫助醫館解決經營管理難、診療環節難閉環、數據統計不透明等問題。
莫乙 上海桂枝科技創始人
青年者,當以青春為刃,鋒芒礪行,方不負韶華。未來,當無數青年中醫突破成長壁壘成為中堅力量,行業積久的“中醫人才斷層”隱憂終會消弭,中醫也將在新時代生生不息。
I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醫館界 ”,作者/桔梗,轉載需授權,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桔梗 視覺|花椒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