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母基金研究中心
聽說,最近,不少基金“斷供”了。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我們目前手里有三支基金都遇到了這種情況,說好的分期出資,結果出了一期之后,不按時出資了,且都是國資LP我們也沒辦法。”華南地區某VC機構IR總監李麗(化名)告訴我們。
李麗無奈表示,這種情況下只能去找“接盤俠”——“我們聯系了很多S基金資源,以接下這些無法如約出資的LP的份額。”
某北京地區投資人張海(化名)表示,現在有很多基金的call款機制是“按項目call款”,改變了以往分期call款的慣例,出資變得更為苛刻了,對GP而言也更加不友好,極為影響對項目投資的效率。
某華東地區國資母基金人士坦言——“這是因為很多LP也沒錢了。就算走完流程、過了會已經公示、哪怕協議簽了,也有很多無法完成實繳的情況,財政壓力大、現金流緊張等等。”
“雖然現在國資LP是一級市場出資的主力,但也有很多國資機構在收縮了。”上述人士表示。
我們關注到,去年以來,部分國企由于過往投資的項目退出難收不回本金,投資部門收縮甚至裁撤。也有一些國企投資部“雖然部門還在,但名存實亡”——“部門還在,但一整年一次都沒有出手投資。不是沒錢,是不敢投,也沒項目可投。每天都在處理之前項目投后的各種問題。”某國資投資人孫方(化名)告訴我們。
“作為曾經的一名國資投資人,被裁了半年都還沒有找到工作。國企早就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鐵飯碗了,因為過往的投資業績不好,前司的投資部門被整體裁撤了。”趙竹(化名)說。
無獨有偶,VC投資人小李也表示:“我們的投資崗也被裁撤了,不過幸運的是人員沒有直接裁掉,我們這些曾經的投資崗人員,都是轉去其他部門了,像我是轉崗做了后臺運營。”
“我是今年主動選擇從市場化機構轉來國資平臺的,雖然薪資有降低,但當時看重的就是國資資金壓力的優勢,募資壓力小,也真的能有機會出手做投資。我之前所在的市場化機構已經全員募資一年多了也顆粒無收,所以我才選擇去了國資平臺。但來了之后才發現,在這邊雖然是有錢,但是出手投資也很難。決策流程和投資邏輯和我之前截然不同。”早期基金投資人蔣一(化名)表示。
并且,有國資機構也有了“末位淘汰”——“連續三次考評成績不合格,予以辭退”。
“國資基金遠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所謂的避風港。并且,我們已經按限薪令追繳此前的薪酬了。據我了解也有不少其他國資基金同行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某國資基金投資人告訴我們。
所謂“限薪令”,指的是2022年8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根據《通知》,金融企業應將所有工資性收入一律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不得在工資總額之外以其他形式列支任何津貼、補貼等工資性支出。
《通知》對國有金融企業優化內部收入分配結構,科學設計薪酬體系,合理控制崗位分配級差,以及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遞延支付和追責追薪機制等提出了相關要求。
對于金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及對風險有直接或重要影響崗位的員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總額的35%,根據其所負責業務收益和風險分期考核情況進行績效薪酬延期支付,績效薪酬的40%以上應當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確保績效薪酬支付期限與相應業務的風險持續期限相匹配,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不僅如此,金融企業應當制定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對于高級管理人員及對風險有直接或重要影響崗位的員工在自身職責內未能勤勉盡責,使得金融企業發生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者給金融企業造成重大風險損失的,金融企業應當依法依規并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將相應期限內已發放的部分或全部績效薪酬追回,并止付未支付部分或全部薪酬。績效薪酬追回期限原則上與相關責任人的行為發生期限一致。績效薪酬追索扣回規定適用于已離職或退休人員。
“我們現在對這個通知已經執行落實的很到位了。追繳薪酬的情況確實存在。”另一位國資基金投資人表示。
“一級市場投資人的預期已經斷崖式下降了。現在大家早就告別了宏大敘事、不切實際的吹牛,什么幾十倍回報,能有一兩倍的回報都是大勝利,換到自己身上,那就是不再幻想虛無縹緲的carry,年終獎多少也不期待了,沒被降薪、沒被裁員就是成功啦。”北京某早期基金投資總監Cathy(化名)表示。
深圳一位VC投資老兵表示,從某種角度而言,投資人預期的降低,也是一種理性的回歸——“現在的一級市場投資,早已不再是曾經投互聯網、投模式創新時代的估值極速狂飆了,以硬科技為主的投資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收益會更長周期,回報倍數也不會那么夸張。”
潮起潮落,低谷總會來,但低谷總會過去。對投資人而言,能留在牌桌上撐住的才能笑到最后。
說明:發布并不意味著我們贊同其觀點,只為多一個視角看待問題,部分信息和圖片無法核準,如涉權益,煩請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有融資需求請加微信(FA_rzj),為方便備注,申請好友時請發送(姓名·城市·公司·職務)
- The End -
我們已經與阿里巴巴創新投資、達晨創投、高瓴資本、高榕資本、高特佳投資、戈壁創投、國新風投、國中創投、紅杉資本、華映資本、火山石投資、IDG、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紀源資本、君聯資本、聯想之星、藍馳創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創投、啟賦資本、軟銀中國、賽伯樂投資、賽富基金、深創投、天圖資本、騰訊投資、五源資本、毅達資本、英諾天使基金、優勢資本、真格基金、浙商創投、中國風投、中國文化產業投資等近千家知名投資機構2000余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廣泛聯系和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