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ZE ANTONIO
Poet
類型:開放式頭戴平板耳機
售價:¥17200
“古銅色的面板、啞光灰色的鎂合金骨架……這款以詩為名的耳機將氣質貫穿于外在的點滴。而其聲音層面的詩意化表達則更為明顯,較之追求絕對的素質,它轉而營造溫暖的氛圍和細膩的聲音表達,讓數字時代的音樂多了幾分唱片時代的模擬味道。”
前言
來自羅馬尼亞的MEZE Audio有著十幾年的歷史,放在耳機圈已不能算是新銳廠牌了。不過較之森海塞爾、拜雅beyerdynamic這些歐系品牌,MEZE家產品在國內的討論熱度沒那么高。我在2021年一次耳機展上初識MEZE,當時他們的展臺遠沒有現在熱鬧。猶記得拿起Empyrean時,我本來只說隨便試試,一耳朵卻被其不俗的聲音密度與優異的氛圍感所吸引,佩戴也格外地舒適,不自覺間就聽了很久。
后面幾年我陸續聽了MEZE家Liric 2、105 AER、Elite等一眾大耳,接觸越多,越能明白這個品牌在國內小眾卻口碑穩固的原因。就拿他家最入門的塞子Alba和旗艦大耳Elite來說,這兩款產品雖然價位和使用場景差異極大,但是無論是精美的外觀還是穩定調音風格都如出一轍,并沒有因為定位作人為區隔。尤其是Elite這款MEZE的當家旗艦,更是在短暫試用中給我留下了至為深刻的印象。今年3月,我正通過更換運放潤色自己系統中的主力耳放Burson Soloist Voyager,恰好借到了一副Elite。在與手頭大耳輪番對比之中,Elite依靠其優異的做工、出色的使用體驗和恰如其分的聲音表現牢牢占據了我聽音的C位。之所以用“恰如其分”形容Elite的聲音,是因為我當時調試系統的目標是讓素質感更凸顯,同時不犧牲耐聽度,而Elite完美符合我的需求。作為一款超旗艦,它的解析力、信息量都遠超我手頭其他的大耳,動態更是優異到不像個戴在頭上的回放設備。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它能夠在強橫的素質之上給出全頻段細膩、潤澤的聽感,沒有任何刺激的聲音元素。
在試聽Elite的時間里,我只有兩個遺憾。其一是要挖掘它的全部潛力絕非易事,盡管我手頭的Voyager已經是旗艦級的耳放,但當我在展會上聽到更高階系統驅動的Elite時,還是有種一眼望不到頭的感覺,如果換用萬元級左右的臺式一體機,密度和聲場方面更是會明顯打折扣;其二是其價格也和聲音水準一樣高企,除了認可和喜愛之外,像我這樣的普通玩家很難有買下它的念頭。于是當我看到MEZE的新品Poet時,這款定價只有Elite一半,但技術一脈相承、主打直推的大耳機便瞬間吸引了我的目光。
設計解析
Poet采用紙質外盒包裝,內里是一個硬質耳機收納箱,這個收納箱投影面積略大于耳機本體,能夠在出差時放入行李箱攜帶,質感比不上Elite的大箱子,但卻實用一些。箱子里除耳機本體外,還有一個PU皮質地的收納軟包,里面隨附MEZE的官方升級線。這根3米長的古河無氧銅升級線基材與Elite上的那根毫無二致,不但做工考究、價值可觀,其對于耳機素質和風格的反映也相當忠實。為了嘗試隨身驅動Poet,我在6.35mm單端插頭線材外又選配了一根4.4mm平衡插頭的線材。不同于Elite,Poet使用3.5mm插針與線材連接,這種插針不需要精確對位就能進行插拔,對移動場景中快速收納很有幫助。
每當我上手MEZE產品時,總是會被其設計與做工中傳遞的美學造詣打動。相比張揚前衛,桀驁不馴的Elite,這款耳機訴說更多的是寧靜、復古與平和。古銅在MEZE的面板配色中頗受歡迎,Poet也選用了古銅色鋼質格柵面板,其表面經啞光處理后既避免了鏡面反射的浮躁感,又保留了金屬特有的溫潤光澤。面板的古銅色與框架的鉛灰色形成低飽和度、冷暖相宜的視覺對話——這讓我想起了銅與鐵的故事,一個是藝術品,一個是生產力,兩者和諧交融在Poet上,意境頗為雋永。作為文字工作者的我重度使用頭戴耳機,對于設備的耐看度格外在意,Poet沒有Elite那種一眼驚艷的科技感,但其做工同樣挑不出一絲毛病,那些打磨圓潤的邊角與細膩的接縫都讓人久看不厭,推拉頭梁調節滑桿時絕妙的阻尼感也讓我有點上癮。
Elite曾憑借雙層頭梁設計與寬大的耳罩給了我最舒適的佩戴體驗,以至于當我看到Poet縮小的耳罩面積后有了幾分擔心。不過實際上得益于其機身頭梁換用鎂合金實現的大幅減重,Poet的連耳罩重量控制在了400g,加之雙層頭梁把重量做了分散,實際佩戴起來并不夾耳,也沒有什么沉重感。Poet使用了緊湊的磁吸耳罩設計,材質是人造革與alcantara的融合,大小控制在正好包住耳朵的程度。它的佩戴穩定而緊致,戴著出街走動也不會輕易晃動,我想對于頭比較小的用戶而言,Poet仍舊是一款佩戴舒適的耳機。
聲音表現
Poet搭載的新一代MZ6 Isodynamic單元僅重73g,在平板單元里是個數一數二的輕量化選手。它融合了Liric 2和Elite上的MZ4和MZ3SE兩款單元的技術特點,無論是RINARO PARUS超薄振膜還是雙驅動技術都具備很強的家族延續性。MEZE的雙驅動平板單元線圈排布很有特色:單元頂部大面積的折返線圈專為加強低頻設計,而單元下方正對耳道的螺旋線圈則用于中高頻還原,試圖通過直達減少中高頻傳輸的延時。此外,Liric上利用金屬組件掩蓋來減少高頻峰的技術也延續到了Poet身上,具名為AMTS。
Poet在延續舒適耐聽、氛圍濃郁的MEZE家族調音基礎上具備了鮮明的聲音特色。如果單論素質,莫說MEZE全系產品,便是放在所有超旗艦平板大耳中,也鮮有能超出Elite的存在,較之自家旗艦,Poet的素質還是有較為顯著的差距:它的信息量沒有老大哥爆炸,層次感不那么明顯,微微糊了一些。而且我認為作為一款旗艦級大耳,Poet的橫向聲場確實小了一些,這讓沒事喜歡聽聽古典音樂的我有點遺憾。不過在素質呈現方式上Poet思路清楚,相較于Elite睥睨眾生般的“顯”,它從表達手法上采取了含蓄內斂的“藏”。
其實作為一款旗艦平板耳機,只要不和Elite這種選手去較勁的話,Poet該有的動態和聲音信息一樣也不缺,但是它并不著意凸顯這些元素。Poet的聲底比Elite更加溫暖,對結像的修飾感也更強。溫暖的聲底與些微的染色讓一些細節變得更低調,進一步突出了音樂中的主要元素。同樣聽一首赫本的《Moon River》,從吉他響起時Elite就能憑借亮度十足的聲聲彈撥抓住我的注意力,背景配器窸窸窣窣更是清脆悅耳,及至人聲響起時,我還覺得意猶未盡。而Poet則讓這些演奏內容變得更加溫和、一體,用毫不刺激的方式把旋律講明白,讓我在一種氤氳的節奏里等待人聲的入場。在Poet演繹的音樂里,分析感全然讓位于整體感,聲音元素間彼此協調,溫厚討耳,熟悉的音樂也平添了幾分韻味。
在韻味之外,Poet較小的半開放單元設計還具備輕微的混響效果,與更蓬松的低頻一起,帶來了比Elite更強的聲音包圍感。我在對比兩款耳機時,特意找來《海上鋼琴師》原聲里的一首鋼琴獨奏《Playing Love》,Poet聲學結構產生的混響讓琴鍵敲擊的尾韻在耳罩內形成恰到好處的延展,殘響漸開的感覺十分美妙。這種聲音的包裹感不同于Elite強調的磅礴信息量和極致精準的結像圍繞,更像是我坐得離1900很近,看著他在琴鍵上飛舞的指尖,小型演奏廳的空氣振動圍繞在我的身邊。
Poet的三頻整體均衡,其中細膩甜潤的中頻讓我印象尤為深刻。在演繹人聲時,Poet在保留了適度顆粒感的前提之下,對于齒音的抑制恰到好處。用它聽Aimer的《蝶々結び》時,在副歌部分“さよならさえ言えなくて”這句常出齒音的地方,不但能清晰聽到氣息摩擦的細節,與此同時那種高頻段尖銳的“呲呲”聲被抹平,既不影響咬字辨識度,又不會顯得刺激。Poet的人聲比Elite更靠前,口型大小適中,染色帶來的輕微喉嚨共振讓演唱聽起來更用力,更有感情。我最近挺喜歡拿這副耳機聽YOASOBI的歌曲,主唱ikura那種高音明亮清澈、低音略帶沙啞的聲線被Poet演繹到恰巧,作品中天馬行空、種類多樣的電子樂器也都能與人聲融合成溫和美好的旋律。
這樣的中頻不拿來聽流行歌是說不過去的,我認為Poet在流行人聲,尤其是民謠、港臺懷舊金曲的演繹上有上佳表現,而在追求廣闊空間表現的大編制古典音樂,及部分高頻樂器激烈演繹的曲目中會欠缺明亮感,這也是其在音樂表現力上與老大哥Elite有差距的地方。不過在兩相對比中,我對這些差距的在意都被Poet自成一派的音樂表達消弭了。
驅動性與搭配
在把玩Elite時,MEZE家平板耳機對于前端水準的需求就曾讓我大開眼界,在見識過Elite在隨身聽上的狀況后,我對于定位可直推旗艦的Poet多少是有點存疑的。其實不單Elite,許多平板耳機都會在隨身前端驅動下顯得有氣無力,無論是低頻的質量抑或是聲音的框架,都很難達到讓人滿意的狀況。哪怕上限強如Elite,也難免在隨身驅動的情況下偶爾顯得信息量虛浮、音色尖銳。
在分別搭配了Astell&Kern SP3000M、ONIX Mystic和Burson Soloist Voyager三臺設備后,我可以確定Poet依舊是一款對驅動性有需求的旗艦級耳機,優秀的臺式系統仍是發揮其全部能力的必要條件。但另一方面,它對于前端推力和控制力的要求已然不如Elite那般嚴苛了。
Astell&Kern SP3000M并不是以推力見長的播放器,但哪怕在這樣一款追求聲音精致感的設備驅動下,Poet依舊能夠呈現出一定的信息量、有足夠厚度的人聲和具備不錯量感與下潛的低頻。隨身聽驅動下的Poet雖然聲音的密度有所下降,但是形體感已然構建完整。我出門在外一般會傾向于聽聽泛流行音樂,而這恰好是Poet的主場——把打磨精致的人聲融合進旋律里,用溫暖耐聽的音色和濃郁的氛圍打動人,這些Poet在臺式系統上的長板哪怕在隨身聽上也足夠顯著。
當換用ONIX Mystic并接電打開M-POWER模式,在高增益下驅動Poet已經可以得到一個非常好的效果了,如果說Burson Soloist Voyager驅動的Poet是完全體的話,那么Mystic驅動的Poet已經有了至少八成水準,完全是一個旗艦耳機應該有的樣子了:低頻量感和下潛完全被推出來,也已經展現出了不錯的蓬松感;人聲的實感隨著密度一起升了起來,變得飽滿溫潤;高頻亮了許多,聲音的場面感也隨之打開了。與Voyager這樣的參考級耳放驅動水準相比,頂級隨身驅動下的Poet僅僅是在中頻的潤澤程度、縱向聲場、低頻下潛和信息量上有一些差距,但并不算如何地大,聲音的筋骨框架也毫不含糊。
實際體驗下來,我認為Poet的易驅性更多源于調音風格對前端的包容。哪怕使用小身板的隨身聽驅動,它也只是“藏”住了聲音中的更多東西,而該表達的核心比如有韻味的人聲和溫暖的氛圍卻不打折扣,同時具備一定的信息量。它能夠盡可能在不同前端上維持聲音風格的一致性,也不至于變得薄刺或出現空間感垮塌。這樣的易驅性是通過單元技術和調音技巧共同實現的,與緊湊型設計、3.5mm插針這些細節一道將Poet的使用場景擴展了不少。Elite帶不出去的那份遺憾,多少是被Poet的表現消解了。
總結
Poet從工學構造和單元技術上仿若一款縮小的Elite,但卻擁有截然不同的設計哲學。我在隨附的小冊子扉頁上找到了一句話:“Like a dream. Like a poetry.”古銅色的面板、啞光灰色的鎂合金骨架……這款以詩為名的耳機將氣質貫穿于外在的點滴。而其聲音層面的詩意化表達則更為明顯,較之追求絕對的素質,它轉而營造溫暖的氛圍和細膩的聲音表達,讓數字時代的音樂多了幾分唱片時代的模擬味道。MEZE又一次用Poet證明了他們在聲音美學上的深厚造詣,對于像我一樣喜愛MEZE大耳機,卻受限于預算或使用場景無法真正擁有的燒友,Poet顯然提供了當下最務實,也是最好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