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一位媽媽帶著6歲的嘟嘟來到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兒科診室,后面還跟著他的奶奶。媽媽焦急地告訴接診的朱濤醫生,這兩天嘟嘟總喊牙痛,不愿吃東西,然后示意嘟嘟張開嘴巴,朱醫生看了都吃驚:20顆牙齒中,沒有幾顆是好的,坑坑洼洼、又黑又黃的,還有一股難聞的味道。其中,下排一顆大牙的牙齦又紅又腫,朱醫生認為嘟嘟是由于齲齒導致的牙根尖炎。
媽媽告訴醫生,嘟嘟平時很喜歡吃甜的零食,一哭鬧,奶奶就塞糖給他吃,有時甚至含著糖睡覺,結果落得現在一口爛牙。一旁的奶奶聽了,急著說:“反正小孩子的牙將來都要換掉,爛了有什么關系!我早都說了不用來看牙醫的。”
“媽,您先聽聽醫生意見好不好?”嘟嘟媽媽顯得有點不耐煩。顯然,她倆在治與不治的問題上,有很大分歧。
牙齒不是實心的,最外面的一層是牙釉質,最堅硬,它的里面是牙本質,硬度僅次于釉質,牙本質中央是髓腔。髓腔向牙根部延伸,逐漸縮小為一個根尖孔,髓腔內的血管、神經、淋巴等經這個小孔與牙周圍組織相連通。
有的孩子喜歡吃甜食、酸奶、飲料、粘粘的食物,又不注意刷牙或清潔口腔,相當于牙齒長時間“泡”在糖里,細菌大量滋生,其產生的酸性物質會把牙釉質軟化,一刷牙就容易造成牙齒損傷,形成齲齒,也就是常說的蛀牙。如磨損加重,齲洞持續加深,直通牙髓腔內,細菌及其毒素就會使牙髓感染而產生炎癥,稱為“牙髓炎”。如果牙髓炎沒有得到治療,那么牙髓腔里的炎癥還會進一步擴散到牙根,直至超出根尖孔并導致根尖周炎,甚至蔓延導致頜骨骨髓炎和蜂窩織炎,極大地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類似嘟嘟的奶奶,不少家長抱著“乳牙遲早都要換,壞了也沒關系”的想法。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嚴重的蛀牙要是引起牙根發炎,治療不及時,可導致乳牙過早脫落,這樣兩邊的牙齒就會慢慢向中間移動,導致間隙不足,引起新生的牙齒不齊。多個乳牙早失還會造成頜骨發育不良,導致面部畸形,影響容貌。如果蛀牙早期不積極治療,等到孩子牙齒基本爛光了,這時大多要進行較復雜的根管治療,更有的因無法保留而只能拔除,孩子的痛苦必然會增加。
即使齲齒沒有嚴重到根尖炎的程度,也不代表可以對乳牙爛牙置之不理,因為乳牙與恒牙一樣有咀嚼、語言、美觀等功能。兒童一般6歲左右開始換牙,直到12歲才全部換完,這時小孩正是長身體的階段,乳牙患病或缺失,會嚴重影響咀嚼功能,不利于營養吸收,影響全身健康和生長發育。乳牙因齲而發黑或過早喪失,還有可能令孩子產生自卑心理,不合群,不喜與人交往。另外,兒童時期是孩子學習發音的關鍵時期,前牙的缺失或缺損會使孩子在發某些音節時不準確。更有嚴重者,蛀牙病灶與反復低熱、風濕性關節炎、腎炎等全身性疾病有關。因此,媽媽說嘟嘟平時不愛吃肉食,身體瘦弱,并且很內向,很可能跟他的牙齒不好有關。
當務之急是馬上給嘟嘟進行根管治療,也就是用牙鉆打開髓腔,用特制的細針拔除病變牙髓,再用工具擴大根管,清除深入根管壁內的毒素,然后,在根管內放入藥物進行消毒,殺死根管的細菌及病原刺激物。最后,為了消除細菌生長的環境,還要用特制的材料充填根管,消除牙體內的空腔。
悶不吭聲的奶奶又開腔:“醫生,這樣搞,得多疼呀,幾歲的小孩怎么受得了這樣折騰!能不能開點吃的或者漱口的藥,再不行打吊針也比它強!”
“是啊,雖然有麻藥,但孩子始終不像大人那么合作,怕就怕他忍受不了這么多治療操作,哭鬧、亂動。”媽媽也按耐不住了,朱醫生再次給兩位家長解釋。
從臨床實踐來看,使用抗生素,不管是口服還是吊針,都很難達到牙根位置,效果不明顯,常常是只能起到緩解作用,因此對于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根管治療才能治標治本,是臨床首選,并且治愈率在95%以上
做根管治療時,無論大人和小孩,都會應用局部麻醉藥,不需要打針,只需在患處表面涂抹即可很快起效,整個過程基本沒有痛苦。不過,小孩難配合、易哭鬧是實情,所以,兒童口腔科室配有很多專為兒童量身定制的器械來幫忙,例如小號的手術器械,治療椅有專門固定頭部的裝置,以免手術過程中兒童亂動,特殊的膠墊幫助小孩不必費力張口等,醫生對患兒的心理特點和病情也更為熟悉。所以,小兒牙病最好去口腔醫院的兒科,或兒童醫院的口腔科進行處理,不要隨便到一般的牙醫診所。
嘟嘟在整個過程中表現非常配合,沒有任何哭鬧、發脾氣,事后他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經過5次治療,嘟嘟的病徹底治愈了,話也逐漸多了起來,媽媽說他最近吃飯香了,體重也上來了。奶奶最后也認同了醫生的說法,承認自己以前的育兒方式不妥。
高興之余,朱醫生不忘叮囑媽媽正確的牙齒保健方法,要培養嘟嘟良好的飲食和口腔衛生習慣。
據調查,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是76.55%,12歲的恒牙患齲率也有45.81%,可見,12歲以前是齲齒的高發期,預防齲齒應從孩子出生就做起。
嬰兒雖然沒有長牙,家長也應為孩子清潔口腔。家長洗干凈手之后,把食指纏上紗布,蘸白開水為孩子擦洗口腔,每日早晚各一次。隨著孩子乳牙萌出,改用帶毛刷的橡皮指套為孩子刷牙。
3歲乳牙完全萌出后,就要用幼兒牙刷為孩子刷牙。這個時期只需用白開水或淡鹽水。等到孩子會漱口,懂得把牙膏吐出來時,改用含氟牙膏為孩子刷牙,因為含氟牙膏不僅能夠抑制細菌生長,還可以提高牙齒的硬度,增強牙齒的抗酸能力。牙膏不要擠得太多,黃豆粒大小就可以了。還要選用合適的小漱口杯,最好是做工精致、較輕的杯子,杯口圓滑,不能劃傷孩子的嘴唇。
待孩子4-5歲,手的協調性提高,能夠獨立刷牙,家長就要教會孩子刷牙方法:上牙從上向下刷,下牙從下向上刷,牙齒的外面、咬合面和靠近舌頭的內面都要刷到。每個部位應反復刷8-10次,總共刷夠3-5分鐘,三餐飯后以及睡前刷,或每天至少兩次。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看你是如何清潔牙齒的,并讓孩子對著鏡子刷牙,使他對刷牙有形象的認識。若不聽話,可以先刷牙,再聽故事。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預防齲齒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在保證孩子營養平衡的前題下,盡量減少糖的攝入量。牛奶不要放糖或盡量少放糖,更不能用糖水和甜飲料代替白開水喂養孩子。1歲以上的孩子,應減少夜間喂奶的次數,逐步過度到夜間不喂奶。乳牙完全萌出后,應適時停用奶瓶,改用杯子喝水和飲奶。另外,定時吃飯,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纖維天然食品,因為這些食物在咀嚼過程中對牙面有磨擦和清洗作用,能將牙面附著的污物去除,并按摩牙齦,促進頜骨發育,同時減少吃零食的量和次數,少吃餅干、糕點、果醬等含糖軟性食物,晚上刷牙后不能再吃東西。
當然,有條件的家長應每3-6個月帶孩子到專科醫院做一次口腔檢查,一旦發現孩子牙齒出現問題,應及時進行相關的治療,千萬不要耽擱,以免影響牙齒的正常發育,比如齲齒,在小兒中非常常見,不治是不能自愈的,一個小淺洞時,簡單補一下就行了,痛苦很小,要是等到牙疼得厲害,甚至腫起來再治,可就麻煩了,有些牙壞得沒法再治,最后只能拔除,多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