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隨著電商,尤其是直播帶貨和即時零售的快速滲透,線下商超可以說水深火熱。
那些昔日的巨頭們,收縮的收縮、撤退的撤退,甚至連家樂福那樣曾經家喻戶曉的品牌,快從消費者視野里徹底消失了。
甚至打著新零售概念的盒馬們,也是不斷的調整業態,變換姿勢,但怎么調、怎么變,都有些氣喘吁吁。
而那些還在堅持著的商超品牌,要么跟在山姆后面邯鄲學步,要么向胖東來看齊。
比如,連年虧損,被京東清倉、易主「葉國富」的永輝超市就是經營模式向胖東來看齊的一個例子。
然而,熱鬧背后,學胖東來不知道學的怎么樣了,但其卻頻繁因為質疑登上熱搜,比如前不久永輝超市就被于東來火藥味十足的公開CUO了一番。
大概是在一場商超峰會中,永輝高管在臺上正滔滔不絕講著「調改經驗」,坐在臺下的于東來看不下去了,直接箭步沖上臺,搶過了話筒。
說實話,小柴大大小小參加過成百上千次這樣的峰會,這種場面屬實還是頭一次見……
當然,搶話筒就算了,于東來搶過話筒后的一頓輸出,更是讓永輝高管面子都被踩在腳下了。比如,最響亮的一句就是:「一個月賺兩百萬,咋不給員工漲工資?」
一個月賺兩百萬,一年就是兩千多萬!于東來同時補充:「把利潤60%-70%應該當獎金發給員工,比說什么都好!」
此外,胖東來在演講中也表示:「胖東來幫這么多企業去調改,目的就是去給員工漲工資,而你們不舍得,笨!員工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尊重,團隊就沒有凝聚力了,沒凝聚力就病態了,病態你還想掙錢?那不是病上加病嗎?」
有人說,于東來飄了,沒禮貌,你再看不慣他「吹」,也能等到他從臺上下來再反駁他;但也有人表示,這才是于東來,坦誠、實在、務實……也正因為這樣,胖東來才能成為標桿。
顯然啊!可能當時的于東來覺得,永輝超市根本就沒學到胖東來的本質,怕是有人誤解胖東來,于是「不禮貌」的搶過話筒,講了一番胖東來真正的經營理念。
正如有網友總結,胖東來老板:賺100萬,我分10萬,另外90萬給員工發工資;其他老板:賺100萬,我分90萬,給管理層分8萬,讓他們PUA員工,還有1萬拿來辦年會抽獎,剩下的1萬給員工發工資……
當然了,利潤不能和員工分享這件事,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了,也沒有多少人奢求,自己的老板會和于東來一樣大方。
或許,就連永輝超市的員工一樣,永輝超市胖改過程中,能多少漲一些已經不錯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永輝超市在對員工比胖東來對員工扣這件事之外,今天,永輝超市又登上了熱搜,原因是,它竟然開始從消費者錢包里自作主張拿錢了!
熱搜話題是——永輝超市反向抹零引爭議……
對于反向抹零這個詞,柴油們應該不陌生,這是這些年,一些無良商家創新出來的一個讓人不知道標什么臟話的新玩意。
過段時間,就有商家因為反向抹零沖上熱搜,而這種操作方式,是很明顯的違法行為,而為何,還被濃眉大眼的永輝超市學區了呢?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消費者在重慶一家永輝超市購物,購買了標價為7.96元的淡蝦米,他拿出100元支付,結果超市只給他找回了92元,也就是少了四毛錢。
換句話說,標價7.96元的商品,超市在未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收了8元,當然,更離譜的是,永輝也沒有在任何地方標注會四舍五入。
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還不是個例,據媒體調查,永輝超市在重慶區域的多家門店普遍存在類似現象。
比如紅葉路店標價11.55元的開心果,實收了11.6元;觀音橋店標價3.45元的黑芝麻丸,實收了3.5元;龍頭寺店標價0.66元的玉米珍,實收了0.7元;較場口店標價4.97元的綠豆糕,實收了5元……
隨后,小柴去社交媒體上檢索了一遍發現,永輝超市反向抹零,不止重慶,上海、深圳、福建等各地都被用戶吐槽,存在反向抹零的情況,而且不止最近才有的。
比如僅在小某書上,關于永輝超市反向抹零的筆記就有三百多條。
用消費者表示:你被反向抹零過嗎?去永輝超市買東西被騙了。「標價3.3元,于是買了兩件,結賬的時候價格4塊多,兩瓶則成了9塊錢」
值得注意的是,該用戶選擇的是自主結賬,那大概率是電子支付,難道不止拿著現金去買單會被反向抹零,電子支付也會?
還有來自深圳的消費者表示,永輝超市套路深,散裝稱重不去皮算了,稱重價格和海報宣傳價格不一致的情況下,還會被反向抹零。
還有來自福建的消費者表示:永輝超市我跟你拼了!自己被反向打折了!
類似的筆記,在小某書上,可以說一大把一大把的……
而對于反向抹零的爭議,永輝超市則回應稱,因分幣實際流通困難,門店按行業慣例采用「積零換整」規則,但未明確公示,導致顧客誤解。
然而,這樣的回應,卻似乎沒有任何說服力,什么叫分幣流通困難?只要這玩意國家沒取消,它就能正常流通。你為了自己找零方便,直接從用戶兜里掏錢把零補整,這合適嗎?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種反向抹零的操作,實際上就是變相漲價,而且還是不告知用戶的變相漲價。
雖然每次只有幾分錢,但對于永輝這么大體量的超市來說,每天有多少消費者進進出出,長此以往,那可就不是幾分錢的事了。
此外,對于四舍五入規則產生的額外收入金額及覆蓋范圍等,也是值得深究的問題。
看到這一幕,有網友表示:永輝超市學胖東來白學了,學的都是計,根本不是道。
也有網友則表示:難怪于東來要宣布不再幫扶永輝,價值觀不一樣,道不同不相為謀。
「不理解,他可以直接標價整的,不要弄什么4.99元,9.9元這樣,弄了自己又不遵守搞雙標,又想XX又立牌訪」
還有網友則認為,「很多人認為這7分對單個消費者而言幾乎忽略不計,但你要乘以全國永輝門店的總的消費基數,你就知道這不是小數,這是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問題」
是啊,這的確是企業的價值觀問題,首先,這種反向抹零本身就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第十條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永輝超市這行為,實則是變相漲價。
此外,依據《價格法》第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因此,未經消費者同意,強制「五入」多收分位金額,則屬違法行為。
此外,根據現行法規,「四舍五入」的合法性存在明確邊界。商家自愿「四舍」讓利,如將7.94元按7.9元收取,屬單方讓利行為。而未經消費者同意,強制「五入」多收分位金額,則屬違法行為。
在法之外,反向抹零這樣的操作方式,也不合理!可能有人會說,既然四舍五入,那消費者也有被正向抹零的情況。
但這種邏輯明顯不對,首先,正向抹零,那屬于營銷和用戶維護范疇,是企業自愿的,但反向抹零,用戶大概率是不愿意的;除此之外,價格標到5以上,還是以下,操作完全掌握在超市手里。而據媒體調查發現,出現5、6、7、8、9的次數要比1、2、3、4多……
而要知道,商業這玩意存在了上千年了,可從未出現過反向抹零這一騷操作,因為作為賣家,你不能私自從消費者兜里摳錢。
尤其在電子支付如此發達的當下,不管小數點后有幾位,都可以準確結算,反向抹的什么零?對此,也有專業人士表示,反向抹零實質是價格欺詐,商家利用分位支付場景的隱蔽性,長期累積不當得利。
然而,通過這種手段牟利,對于永輝這樣的大品牌來說,未免真有點得不償失了。
畢竟這樣的行為顯然是通過誠信去換利潤,還記得此前,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表示,「我們要學習胖東來,回到真誠。真誠是自己發自內心的追求,別人真誠與否與你是沒有關聯的。」
但現在這份發自內心的真誠,要大打折扣了!換句話說,永輝積極推動「胖改」真的是在回到真誠,還是制造營銷噱頭,似乎又充滿了問號。
根據永輝超市財務數據,當下的永輝超市,似乎不是一般的難,即營收利潤雙下滑,根據用戶財報數據,2024年其實現營收675.74億元,同比減少14.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65億元,同比增虧1.36億元。
更慘的是,永輝已經連虧多年了,即2021年-2024年,永輝超市累計虧損額達95億元。
即便到了2025年,頹勢似乎沒有迎來轉變,在今年第一季度,永輝超市實現營收174.79億元,同比減少19.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大降79.96%。
事實上,作為胖東來重點幫扶的對象,胖東來不僅把自己的全套技術、模式、理念攤開了給永輝,甚至出錢出力出貨,比如胖東來最近也表示:無償幫扶永輝等超市花費8300萬元,毛利額損失3.8億元。
此外,胖東來數據還顯示,2024年,幫扶企業輸出自有品牌爆款商品實現約4.04億銷售額,毛利額約8000萬;2025年更是計劃支持輸出15億銷售額,毛利額約3億。然而,這一善舉也讓胖東來付出了代價,預計整體銷售額損失約19億元,毛利額損失約3.8億元。
但現在看來,永輝超市從胖東來這里學到的東西,似乎沒見明顯的效果。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把于東來搶奪話筒,以及反向抹零的爭議放在一起來看,永輝超市學胖東來,丟了一件很重要、很核心的東西……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貳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