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價值躍升的新周期!
作者:古道
編輯:俊逸
風品:一晨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創新研發+國際化的價值威力到底有多大?恒瑞醫藥的最新財報給出了答案。
4月24日,公司2025年一季報亮相:營收72.06億元,同比增長20.14%,凈利18.74億元,同比增長36.90%,延續了2024年的高增態勢,2024年恒瑞營收279.85億元,同比增長22.63%;凈利63.37億元,增長47.28%,營收凈利均創新高。
窺一斑見全豹,接連報喜的成績單,意味著這家制藥龍頭的戰略轉型進入收獲季。為行業升級、高質發展提供了范本。都說深蹲之后是起跳,大象起舞、加速奔跑的恒瑞醫藥到底做對了什么呢?
1
內生式創新壁壘
創新藥當下能打、發展后勁更足
不創新無未來、向創新要發展!細觀恒瑞大象舞姿的首張拼圖,即是內在高質量創新。
2024年,公司創新藥收入大增30.6%至138.92億元,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不含對外許可收入)一半以上,成為核心增長引擎。2025年一季度,創新藥紅利繼續釋放。將IDEAYA Biosciences海外獨家許可的7500萬美元首付款確定為收入,推動利潤進一步增長。
同時,多款重磅新藥和新適應癥獲批,在研管線快速推進,又為后續業績打開遐想空間。2025年至今,恒瑞已有6項創新成果獲批。如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超長效PCSK9單抗瑞卡西單抗(艾心安?)成功上市,成為其心血管疾病領域的首個1類創新藥。另一個1類創新藥、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JAK1抑制劑硫酸艾瑪昔替尼片(艾速達?)則獲批三項適應癥,覆蓋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和特應性皮炎。此外,1類創新藥、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偏向性μ阿片受體激動劑富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商品名:艾蘇特?)獲批用于治療術后中重度疼痛。1類創新藥、中國自主研發重組抗IL-17A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夫那奇珠單抗(商品名:安達靜?)獲批用于常規治療療效欠佳的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
在研管線方面,臨床研究斬獲頗豐,如腫瘤領域,HER2 ADC瑞康曲妥珠單抗第8次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達爾西利則在HR陽性乳腺癌輔助治療Ⅲ期研究中達到主要終點。再如降糖減重領域,GLP-1/GIP雙重激動劑HRS9531,在Ⅱ期研究中展現出22.8%的顯著減重效果。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恒瑞醫藥累計取得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28個(按品種適應癥計)。90多個自主創新產品正在臨床開發,約400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在國內獲批上市19款新分子實體藥物(1類創新藥)和4款其他創新藥(2類新藥)。
值得關注的是,未來三年恒瑞預計獲批上市的創新成果達到47項,覆蓋腫瘤、代謝及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等領域,包括HER2 ADC、GLP-1藥物等重磅產品。可以說,恒瑞創新藥當下能打,發展后勁更足。已形成上市一批、臨床一批、開發一批的良性循環。
全面開花、累累碩果的背后,離不開創新戰略定力。僅2025年一季度,研發費用就達到15.33億元。目前恒瑞醫藥研發投入累計高達460億元。
盤點恒瑞創新藥方面的成功經驗,可總結為以下三方面:
首先,堅持長期主義思維,忍受短期利潤波動,常年將研投比維持在20%以上,不斷挖掘內生創新動力。其次,堅持平臺化技術布局,降低研發邊際成本、提升創新效率質量。再次,以臨床價值與患者需求為導向,深耕重點疾病領域研發,門檻高突破價值也大。
一句話,恒瑞醫藥贏在了日拱一卒、厚積薄發。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憑借創新藥的長線布局、良性循環,不僅實現業績裂變,更打造了內生式成長壁壘,為中國藥企的華麗轉身、全球崛起趟出一條路徑。
2
國際化2.0時代
BD組合式出海、差異化破局
乘勢而起,借勢而上。除了堅持自主研發,恒瑞還注重開放合作,形成內生外延的雙輪驅動是大象起舞的第二張拼圖。
2025年一季度,恒瑞醫藥通過密集的BD交易和自主開拓,構建全球化創新藥矩陣,成為業績增長的第二引擎,也為中國創新藥產業重構全球版圖貢獻一份力量。
就在上個月,恒瑞醫藥與默沙東(MSD)達成重磅合作,將自主研發的Lp(a)抑制劑HRS-5346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獨家權益授權給默沙東。交易首付款達2億美元。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相比潛在總交易額,交易首付款更能檢驗一款創新藥的含金量。梳理近些年國內創新藥BD交易,能達2億美元體量的交易并不多見,且還是全球醫藥巨頭、以創新藥著稱的默沙東,這既是對恒瑞研發能力的認可,也彰顯其創新藥的全球競爭力。
不算多夸言。查閱公開資料, 2025年第74屆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年會研究顯示,Lp(a)(脂蛋白a)是心血管疾病的關鍵遺傳風險因素,并與中風、主動脈瓣狹窄等嚴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分析報告,截至2021年全球心血管類藥物市場規模超1000億美元,占據市場份額的16%~17%。全球七大藥品市場500強暢銷藥物中,有近60個品種為心血管藥,僅次于抗感染藥,居第二位。
由此,Lp(a)抑制劑成為最具價值的研發方向之一,恒瑞與默沙東間的強強合作,有望加速該藥物的全球商業化進程。
本月,恒瑞醫藥BD版圖再下一程,將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GnRH受體拮抗劑SHR7280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商業化權益授予默克集團。這是繼PARP1抑制劑HRS-1167合作后的再度攜手,雙方戰略關系進一步深化。
目前,恒瑞已實現14筆創新藥海外授權合作。最近三年達成9筆BD合作,潛在總交易額超140億美元,首付款總額約6億美元。通過密集的BD合作與自主創新雙軌并行,恒瑞醫藥構建起一個全球化創新藥矩陣,對外授權成為繼自主研發后的又一增長引擎。
何以一再受到全球醫藥巨頭的垂青?這無疑還是在于恒瑞出色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豐富的研發管線布局,打造了其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想來,這就是恒瑞醫藥成功轉型、躋身走出去“頭雁”的密碼所在。不要小看這種外延式生長,首先,通過與國際藥企戰略合作,讓恒瑞獲得高額首付款及里程碑收入,更借力合作伙伴的全球臨床資源和商業化網絡,縮短創新藥在歐美成熟市場的準入周期。分散了研發風險、又提升市場滲透效率。
其次,依托國內領先的管線厚度實施組合式出海策略,通過差異化的區域授權模式(如保留核心市場權益)實現風險對沖,恒瑞醫藥形成了“自主推進+合作開發”的雙軌并行生態。隨著“研發-變現一再投入”商業閉環的完善,這種國際化2.0模式為長期穩增奠定了基礎。
3
人才杠桿撬動新周期
價值大戲在后頭
當然,無論創新還是國際化,高端人才是核心牽引力,也是產業生態的基石。
深諳此道的恒瑞醫藥,前瞻布局創新戰略的同時,持續加碼人才戰略,通過構建多元化、國際化的頂尖人才梯隊,不斷加寬創新護城河,抬高國際合作壁壘,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思維、新打法、新動能。
2025年4月2日,恒瑞醫藥宣布重大人事調整:聘任具有豐富跨國藥企經驗的馮佶擔任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馮佶擁有長期在跨國企業的高層管理經驗,曾任MNC中國區總經理,也擁有豐富的全球市場運營經驗,是不可多得的既具有國際視野,又熟悉本土文化的行業人才。有業內人士指出,其加盟將助力恒瑞加速創新轉型,為創新藥出海提供專業支撐。
馮佶上任后迅速率隊參加國際糖尿病聯盟大會,并訪問泰國公共衛生部,推動東南亞市場布局。一系列舉措既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體現,也標志恒瑞從“中國領先”向“全球創新藥企”跨越的戰略升級。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站在醫藥文明史的長河回望,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是一個格局重塑拐點。當越來越多的中國藥企開始以創新分子改寫市場圖景、迎來自己的“寒武紀爆發”,世界醫藥產業的敘事邏輯也必然煥然一新。
手握創新與國際化雙螺旋,恒瑞醫藥儼然已邁入價值躍升的新周期。成長飛輪越轉越快、頭雁效應越來越強,那么上述年報季報的高增也就只是一碟“開胃菜”。屬于恒瑞的成長好戲、價值大戲,還在后頭。
本文為首財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