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市場真要變天了?
自1951年戴比爾斯用"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魔咒將碳元素與愛情信仰綁定,這個延續百年的營銷神話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震蕩。
2024年最新財報顯示,這個“鉆石帝國”上半年營收同比暴跌21%,即便祭出25%的降價殺手锏,依然難以阻擋天然鉆石市場持續失血的頹勢。
當實驗室里精準培育的碳原子結晶,以摧枯拉朽之勢擊穿百年價格體系,全球鉆石產業的權力格局正發生根本性轉變。
數據顯示,物理屬性完全等同天然鉆石的培育鉆,零售價卻僅為其十分之一。這種技術顛覆帶來的沖擊直接反映在產量數據上——天然鉆石毛坯產量從2017年的1.52億克拉驟降至1.11億克拉,而培育鉆產量在2021年已突破900萬克拉。
在這場靜默的革命中,河南柘城以占全球40%的培育鉆產能,悄然崛起為新的世界鉆石之都。柘光ZG DIOMAND等本土品牌不僅斬獲國內高凈值人群青睞,更讓中東王室成員專程派私人飛機前來采購——其官網累計接待的20萬人次咨詢中,90%來自北上廣深核心城市,另有10%來自海外高端客群。
"我們的5克拉D色VVS凈度鉆戒,價格6萬元僅是蒂芙尼同級的十分之一。"柘光負責人向筆者展示最新作品時,戒托上跳動的火彩折射出中國智造的鋒芒。
據公開數據顯示,柘光1克拉8000元的4c品質配有18k金戒托的定制款鉆石,在京東、天貓等主流平臺上線首月成交破百萬元的銷售記錄,是京東商智數據顯示僅次于某奢侈品大牌的全店成交品牌。
行業觀察家指出,這類兼具尖端科技與藝術審美的品牌,正在改寫"奢侈品=西方血統"的陳舊認知。
紐約曼哈頓的珠寶買手發現,她的客戶開始主動詢問"有沒有中國培育鉆"。這種消費意識的轉變在95后群體中尤為明顯——25歲的張女士將愛寵的毛發制成鉆石項鏈,在社交媒體曬出"比Tiffany藍盒更動人的專屬浪漫";定居加州的劉夫婦用六位數預算拿下柘光定制的5克拉婚戒,引得當地珠寶商驚呼"中國鉆石正在重新定義奢侈品"。
而在傳統高端珠寶拍賣市場,消費群體結構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2023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以1.08億港元成交價創下白鉆拍賣紀錄后,國際拍賣市場卻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價值回流現象——曾專注于天然鉆石拍賣的資深藏家群體,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培育鉆石品牌。
這一趨勢在2024年蘇富比秋拍期間得到具象化印證。親歷過數十余場國際拍賣會的收藏家李女士,在本次秋拍中未能競得目標拍品后,經拍賣圈友人推薦,通過柘光京東旗艦店專屬定制服務,以國際拍賣市場七分之一的價格,獲得兩對工藝對標國際頂級珠寶的培育鉆石耳飾。
"原計劃200萬的預算在國際拍場空手而歸,最終在柘光僅用30萬就實現了雙重滿足。"李女士向筆者展示其訂單記錄時透露,在收到首批定制珠寶后,她又追加15萬元預算,特別定制了5克拉黃色培育鉆石項鏈。
"現在不是我們要開拓市場,而是全球買家追著生產線要產能。"柘城某工廠負責人指著滿負荷運轉的生產線坦言。這場鉆石生長這場跨越時空的科技對話中,中國工程師正用實驗室里的原子排列,挑戰著自然界億萬年的沉淀法則。這些"種鉆石"的技術突破,使得中國牢牢掌控著培育鉆產業的技術命脈。
獨立分析師保羅·金尼斯基預測,2024年培育鉆市場將突破180億美元大關。當培育鉆從"平價替代"轉向"價值創造",中國品牌能否在奢侈情感溢價、文化敘事構建等軟實力層面實現突破?
正如某國際珠寶評委會主席所言:"鉆石戰爭的終局,不在實驗室的壓機里,而在消費者心智的爭奪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