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害蟲生物防治策略的變遷進程,無不滲透著科學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交叉,自然與人類社會的融合,使我們生活的地球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昆蟲以其絕對的數量優勢及驚人的繁衍能力,成為無脊椎動物世界的佼佼者。它們一方面賦予了人類五彩繽紛的生活,另一方面,它們有時也與我們爭奪食物,禍害無窮。
害蟲生物防治經過了古代的“意識”階段、近代的“發展”階段和現代的“騰飛”階段。生態系統中的生產、消費、分解之間保持著相對平衡,即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保持相對穩定的生態平衡。但平衡不是絕對的,而是處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不斷發展中。生物的“食物鏈”結構體現在“相生相克”的辯證統一上,“一物降一物”一直存在。人類必須與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必定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害蟲生物防治》一書自1982年第一版出版以來,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時間。理論和實踐證明了本書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非常感謝國內眾多院校使用本書并提出寶貴建議??紤]到當今信息化時代的飛速發展,此次修訂做了大幅更新和刪減,體現了精、簡、優,指導思想是立足國內、面向國際,重點介紹害蟲生物防治的歷史進程和理論發展,通過介紹具有中國特色的應用自然天敵、生物農藥防治害蟲的成功案例,向學生傳播害蟲天敵保護和減少化學農藥應用的可持續理論和思想,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利用自然生物控制害蟲的專門人才。
基本信息
主編:關雄
ISBN:9787030813602
定價:79.80元
出版時間:2025年3月
內容簡介
本書在傳統害蟲生物防治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充分吸收了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及害蟲生物防治的新成果。全書共分十一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了害蟲生物防治的定義和內容、意義、歷史和發展等;第二章為寄生性天敵,介紹寄生性天敵類群及其應用概況;第三章為捕食性天敵,介紹捕食性天敵類群及其應用概況;第四章為害蟲天敵的應用與效能評價,介紹害蟲天敵的引進、大量繁殖、助遷和保護,以及應用效能評價;第五章為常見害蟲天敵的大量繁殖與應用,介紹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多的寄生蜂、草蛉、瓢蟲、捕食螨等的大量繁殖與應用技術;第六章為昆蟲病原細菌,主要以蘇云金桿菌為例介紹其生物學特性、分類鑒定、毒素和致病機制、害蟲對Bt的抗性及工業化生產等;第七章為昆蟲病原真菌,介紹其特征和主要類群、致病機制和真菌制劑的生產及應用等;第八章為昆蟲病毒,介紹其類群、生產及應用;第九章為昆蟲病原線蟲,介紹其商業化生產、應用和效果評價;第十章為昆蟲原生動物,主要以蝗蟲微孢子蟲為例介紹其生物學、生產及應用蝗蟲微孢子蟲防治害蟲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第十一章為抗生素在害蟲防治上的應用,介紹殺蟲抗生素的研發歷史、重要的殺蟲抗生素及殺蟲抗生素研發展望。
本書特色
1. 編委實力強勁
2. 內容體系完備
3. 二維碼配套高清彩圖
作者簡介
關雄,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科技獎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僑聯“中國僑界貢獻獎”、建國70年紀念章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福建省委員、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建省科技領軍人選。
1982年至今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獨立指導的本科生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特等獎、一至三等獎及累進創新獎,實驗室本科生和研究生有77人(次)赴國(境)外合作研究和深造。先后培養博士32人、碩士64人、本科生125人,其中18位正高、24位副高職稱(包括13位博士生導師)。
從事生物農藥研究,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32項,130多篇論文被SCI收錄,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五);先后10次赴國外共20個國家/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參加國際會議。
本書目錄
向下滑動查看
精彩樣章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
樣書申請和購書鏈接
掃碼認證【科學教育】平臺教師用戶
教授相關課程的高校教師
可在線申請教學樣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