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點題外話,有段時間沒更新了,主要是每學習一篇古詩詞頗費時間,一般都要耗費兩個小時左右,眼睛有點承受不住,所以,就休息了一段時間,在此,衷心感謝好友們的牽掛。
言歸正傳。戴叔倫自幼聰慧過人,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諸子百家過目不忘,在蕭穎士的眾多弟子中,他是最出類拔萃的,但是,他卻深受隱士家庭的影響,不慕名利,從未參加科舉考試。
戴叔倫成年后,正趕上安史之亂,迫于生活壓力,他開始探尋仕途,得到戶部尚書劉晏的賞識,在其推薦下,走上仕途,在任期間,政績卓著,被朝廷譽為“清明仁恕"”的一代名臣。
戴叔倫是唐中期著名詩人,其詩體裁形式多樣,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體近體,皆有佳作,題材內容也十分豐富,其中,最有價值、最富有社會意義的,是那些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
江南是夢里水鄉,就算是煙雨霏霏,也遮掩不住春的繁華,遠遠地看一眼,就讓人心動。戴叔倫任東陽縣令期間,曾暢游蘭溪,驚艷于雨后春日美景,寫下了一首《蘭溪棹歌》,詩作原文如下:
涼月如眉掛柳灣,
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鯉魚來上灘。
這首詩的大意是:
一彎蛾眉月靜靜地掛在柳灣的上空,月華如練,清爽怡人。
越地中部的山林景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蘭溪水面上,煞是好看。
在桃花盛開的季節,在蘭溪一帶淅淅瀝瀝地下了三天春雨。
溪水猛漲,成群結隊的鯉魚,在夜半人靜時,紛紛涌上溪頭淺灘。
戴叔倫這首《蘭溪棹歌》是一首山水七言絕句。
整首詩首先寫舟行蘭溪之上所見眼前景色,一彎如眉的新月,低掛在水灣岸邊的柳梢上,映射著清冷的暗夜,眉月新柳,相映成趣,溪水平滑如鏡,倒映著兩岸的山林景色,道不盡江南水鄉美景。
然后,筆鋒一轉,從聽覺入手,寫船到淺灘時聽到的聲響,灘水發出嘩嘩的聲響,由此聯想到應該連日春雨,才使得溪水猛漲,而伴隨著灘水聲,仿佛可以聽到成群的鯉魚涌上溪頭淺灘的撒歡聲,呈現了一幅令人向往的想象之景。
全詩語言凝練,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樸實無華;動靜結合,描寫細膩;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富有情韻;意境清幽,耐人尋味。
突出特點是富于民歌風味,模擬民歌的韻致,以清新的筆調,靈妙的筆觸,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魚兒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清澈秀麗的畫卷里,宛如一支妙曲,或者是一幅佳畫,給人以如臨其境之感。
詩中最后兩句:“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堪稱畫龍點睛之筆,給人以豐富而美好的想象空間,桃花盛開,春雨綿綿,魚米之鄉,最美江南,怎么不令人流連忘返,怎能不令人神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