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以為自己很聰明:對美國服軟低頭,對中國揮刀相向,這套組合拳下來就能左右逢源兩邊討好了。為討好美國背刺中國的加拿大,結果美國照收稅,最大訂單送給澳洲
結果打臉來得太快了:美國該收稅還是收稅,中國轉手把最大的蛋糕給了澳大利亞,加拿大是徹底兩頭撲空了。
此時此刻的卡尼,看著這個意外的結果,會不會有點懵圈了?這套神操作到底是圖個什么東西?
作者-彤
35%關稅大棒下,卡尼為何選擇捅刀中國?
說起來這事兒還得從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說起。
8月1日,這個日期對加拿大來說就像是審判日一樣。
特朗普放話了:從這一天開始,對加拿大商品加征35%關稅,而且是疊加在現有稅率之上的。
這個數字有多狠?
要知道加拿大70%的出口都流向美國這個南方鄰居。
鋼鐵、農產品、天然資源,這些加拿大的經濟支柱產業,全都高度依賴美國市場。
特朗普這一刀下去,等于是掐住了加拿大經濟的命門。
更要命的是,這次沖突的導火索還挺"高大上"。
加拿大想搞數字服務稅,對在加拿大提供數字服務的跨國公司征收3%的稅。
這個稅還追溯三年,直接砸到了硅谷巨頭們的頭上。
特朗普能忍這個?
短短兩周內,加拿大國內就炸鍋了。
產業協會、地方政府、企業高管,全都跑到渥太華施壓。
大家的意思很明確:別跟美國魚死網破,我們承受不起。
IMF的報告更是雪上加霜:G7國家中,加拿大GDP增長預期墊底。
制造業信心指數連續5個月下滑,加拿大央行都開始擔心結構性沖擊了。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下,卡尼選擇了一條"聰明"的路。
既然惹不起美國,那就找個替罪羊吧。
中國,不就是現成的目標嗎?
這一刀捅下去,卡尼發現自己流血了
7月16日,漢密爾頓鋼廠,卡尼宣布了他的新政。
對所有含有中國熔煉或澆鑄成分的進口鋼鐵征收25%額外關稅。
還不止如此,未與加拿大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出口鋼鐵配額直接砍半。
有意思的是,美國成了唯一的豁免國。
凡是美國經手的中國鋼鐵產品,一律不用額外交稅。
美方鋼鐵對加出口既不砍半,也不加稅。
這套操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但是卡尼可能沒算清楚一筆賬。
2024年,加拿大鋼鐵進口總額超過160億美元。
其中一半來自美國,中國只占十分之一。
而加拿大出口的鋼鐵,90%都銷往美國。
更有意思的數據來了。
中國2024年對加鋼材出口680萬噸,占全國出口總量不到十二分之一。
間接出口(通過第三國轉口)高達1.4億噸。
這意味著什么?
行業觀察人士看得很清楚:加拿大對華加稅對中國鋼企影響有限。
反倒直接傷害了本土下游制造業和相關就業。
加方的獻祭式外交,換來美方笑納,卻讓加拿大制造業承受自斷一臂之痛。
鋼鐵原料成本上漲,最終買單的還是加拿大的制造業和消費者。
這一刀捅下去,卡尼發現流血的是自己。
美國該收的關稅一分不少,中國卻開始另覓良主了。
加拿大丟掉的蛋糕,澳洲人笑著接住了
就在卡尼以為自己很聰明的時候,北京那邊傳來了重磅消息。
7月,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
路透社等權威媒體披露:中澳雙方即將敲定恢復油菜籽貿易的協議。
這個消息對加拿大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要知道,油菜籽可是加拿大的王牌產業。
過去60年,中國植物油消費量從50萬噸躍升至4000萬噸。
這個巨大的市場,加拿大一度占據80%的份額。
但是從特魯多時代開始,加拿大就開始作死了。
多次試圖用出口限制來要挾中國,結果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人的反應很簡單:既然你不靠譜,那我就找別人。
澳大利亞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作為全球油菜籽的第二大出口國,澳洲一直眼紅加拿大的中國訂單。
現在好了,協議一旦落地,年出口中國15萬至25萬噸指日可待。
澳方農業部門消息人士興奮地表示:雙方溝通順暢,貿易協議達成時間僅差臨門一腳。
澳洲農場主更是樂開了花:恢復對華出口將直接改善本地就業與收益。
中國進口商同樣樂見其成:供應多元化,降低貿易風險。
這邊澳洲人笑得合不攏嘴,那邊加拿大人就欲哭無淚了。
6月,加拿大農業部報告顯示:油菜籽等出口作物庫存高企,銷售價格低迷。
農業協會發出警告:如果不能恢復對華出口,數千農場將陷入虧損。
加拿大制造業聯合會更是公開致信政府,措辭相當尖銳。
他們呼吁加方不應盲目服從美國壓力,應優先保障本國產業利益。
但是話說回來,覆水難收啊。
大洗牌開始了:有人哭有人笑
站在全球視角來看,這場供應鏈重構其實早就開始了。
加拿大的遭遇,不過是這場大洗牌中的一個縮影。
中國未因加拿大突然制裁而被動挨打,反而展現出了戰略定力。
3月起,中國迅速調整進口結構,主動擴大與澳大利亞等國的貿易磋商。
2024年中國鋼材出口總量近8000萬噸,對加出口僅680萬噸,占比極低。
即使加拿大全面加稅,對中國主流鋼企影響微乎其微。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長遠布局。
中國進口油菜籽市場長期依賴多元化策略。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植物油進口總額突破450億美元。
中澳油菜籽貿易一旦恢復,將進一步降低集中依賴風險。
澳大利亞農業部預計,未來3年中國將成為澳油菜籽最大單一出口市場。
中國貿易政策強調市場多元、安全可控。
面對貿易摩擦,反應果斷,減少對加依賴,穩步替換供應鏈。
與此同時,中國與東南亞、南美等多國農產品合作項目持續推進。
這種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讓任何想要"卡脖子"的國家都要三思。
反觀加拿大,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對美出口丟失不了市場,對華出口卻完全斷送。
全球資源性經濟體普遍面臨同樣困境:對單一市場依賴過重,經濟自主權被嚴重削弱。
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得很到位:中澳貿易重啟是中國多元化戰略的縮影。
也是澳大利亞在全球農產品大戰中的華麗回歸。
澳大利亞在G7體系內采取務實路線,正逐步修復與中國的經貿關系,重獲亞太市場主動權,這就是務實外交的紅利。
結語
卡尼這套聰明操作,最終證明了一個樸素道理:在國際關系中,耍小聰明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
全球重新洗牌的大時代里,抱大腿不如練內功,站隊不如講信用,投機不如求共贏。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你覺得小國該怎樣在大國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