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英民/素材,伊河生活/整理,故事情節有虛構,勿對號入座】
1980年春節快到的時候,村里一戶人家在部隊當兵的孩子回來探親,父母看到后
卻淚水汪汪往家走,我連忙把院里大門上關上,顯然父母看到人家當兵的孩子回來,想到了參戰犧牲的大哥。
然而,正當父母的情緒平復下來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很有禮貌地敲響了院門上的鐵環。
我快步走到門口,打開院門,發現外面站著一群和大哥年齡相仿的人,他們穿著沒有領章帽徽的舊軍裝,手里還提著禮品。
我不解地問:“你們找誰?”前面一個人說:“我們是你大哥愛民的戰友,快過年了,今天特意從外地趕過來,看看老人。”
聽到他們這么說,我說自己是愛民的二弟,隨后就把他們請進了院子。
父母聽到外面的響聲,也走出屋子到了院子中間。
沒想到父親認識走在前面的兩個人,于是就喊了一聲:“哎呀,大過年的,你們怎么來了,快快,天冷,都進說話……”
就在這時,前面這個人請我的父母坐在凳子上,他們整齊地排成兩排,一個人喊道:“向爸爸、媽媽敬禮!”兩排人整齊地向父母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就在這時,隊列里有一個人竟突然“撲通”一下,跪在我的父母面前,當時的情景把我和父母都嚇了一跳,父親連忙起身,喊我一起把跪著的那個哥哥攙扶起來。
誰知我們怎么拉,那個人都不起來,他還淚流不止,說愛民哥是為救他才犧牲的……
這個人說的話,讓我想起大哥犧牲后,他的戰友說他們攻上一個高地后,部隊在打掃戰場,突然敵人的尸體堆里伸出了一個黑洞洞的槍口,就在槍響的瞬間,大哥一腳踹倒一位戰友,可他卻身中數彈……
這個人說,他就是被大哥踹倒的那個戰友。他得救了,可大哥卻犧牲了……后來,我才知道他叫大林,家在縣里另外一個公社。他當時也負傷了,戰后在醫院住了三個月的院,年底就退伍了。
大林說,這是他頭一次來家里看望父母,以后,他就把我的父母當成他的父母……
后來,大林每年都要到家里來看望我的父母,到家后也不客氣,遇到啥活就干啥
活,時間長了,就和我無話不說。這是后話。
大哥的戰友們進屋后,把帶來的禮品擺放到屋子一角,其中一個干部模樣的人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厚厚的信封,雙手遞給我的父親:“我們是愛民的戰友,他犧牲了,我們還在,過年了,這是一點心意,請您收下,我們祝福您們身體健康,過個好年!”
他們和父母說了一會兒后,起身告別,說他們還要到別的戰友家去,今天要去三家……
他們走后,我陪著父母站在門口,望著他們的身影消失在村前那條小路的盡頭。
回到屋里,父母拆開信封,發現里面竟然有100元錢。當時一個工人的工資才三、四十元,大哥的戰友們竟在春節前送來這么多的錢,父母和我都很感動。
大約過了半年,我們正在家里修繕房屋,大林再次來到了家里,他放下手里的禮物,就幫著和泥,和我一起往上面抬磚頭……
休息的時候,大林曾和我有過一次較長時間的談話。
從他的話里,我能聽出他對大哥愛民的感恩,對我們家的感恩,說他的生命是大哥給的……他說這番話的時候,我父親也聽到了。
父親的話卻讓我們兩個人都沒有說話,父親說,戰場上生離死別的事情太多了,你救我,我救你都很正常,畢竟都是戰友……父親勸大林,愛民的犧牲并不是你個人的事情,他是為國戰死的,死的光榮。
父親說這些話的時候,大林的眼眶再次濕潤了……
大哥犧牲后這些年里,他的戰友每年都到家里來看望我的父母,每次來都給我們留下一筆錢。
后來,大林告訴我,大哥他們這一批戰友,在我們這個縣和鄰縣有500多人,他們1977年入伍以后,都分到了一個團里。
1979年,他們這個團上了戰場,戰斗中,犧牲19人,負傷有30多人,戰后,他們
這批兵有近一半的人立功,被提干或保送上軍校,還有200多人退伍回到了家鄉。
這些年里,他們這批戰友沒有忘記犧牲和傷殘的戰友。
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當上了領導,還有的開了公司,當了大老板,有上億的資產……
但是,無論干啥,大家都重情義,盡自己的能力照顧犧牲戰友的父母。
在幾位戰友的倡議下,戰友們成立了專門的戰友救助基金會,條件好的戰友把錢交給基金會,僅利息每年都有好多錢,他們每年從基金會拿出一大筆錢,給犧牲的19位烈士父母和傷殘戰友家里送去慰問金。
慰問金由1980年時的100元,到了后來逐年遞增,500,800,1000,2000,3000、5000。
2024年春節他們來時,給了我父母10000元。他們說,這是替犧牲戰友孝順父母的。
這一年,我們家里發生了一件大事,我的小兒子在上大學的第二年參軍入伍,當我問他為何這個時候當兵時,兒子說,我想當兵,因為軍人有擔當,有責任心。
兒子的這些話,我相信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大哥犧牲后,我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后來娶妻生子后,我也和父母住在一起。
每年大哥的戰友到家里來,我的兒子親眼目睹了他大伯戰友們這些年里的情義之舉。
記得他上初中那年春節前,大哥的戰友一行6人冒著大雪來到家里,兒子就站在旁邊看著他們和爺爺奶奶說話,也看到了大伯戰友把厚厚一沓錢放到爺爺手里……
后來,在兒子的一篇題目為《最令我感動的一件事情》的作文里,兒子曾描述了他大伯戰友春節前來家里看望爺爺奶奶的故事。
兒子在文章里面寫道,我喜歡軍人,我長大也想當一名像大伯戰友們那樣義薄云天的軍人。
由于家里就我兒子這一個男孩子,我的父母不希望我兒子當兵,因此,他直到上了大學,才不聲不響地在學校直接報了名……
如今,兒子在駐河南的一個部隊上,周末常和我們打手機視頻。
看著長高長壯的兒子,我十分的欣慰,希望他在軍營這所大學校里,成長為一個
對祖國和社會有用的重情義之人。
許多人以生命赴使命,用道義護蒼生,將情義之力匯聚成綿綿不息的責任和擔當,構筑起一道道守護生命的防風林。
致敬這個有愛的偉大時代!
【素材來源于素材提供者,個別細節虛構處理。圖片源自網絡,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