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非常敘事(ID:narrativelab,全網同號)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非常敘事」,ID:NarrativeLab,全網同號)
By Grace&Mj
在全球AI競爭日趨激烈的浪潮中,國產大模型DeepSeek異軍突起。
當OpenAI的GPT系列、Google的Gemini、Anthropic的Claude在國際舞臺上占據主導地位,而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義千問、騰訊混元等巨頭在國內市場構筑壁壘之際,DeepSeek這個后來者面臨著雙重挑戰:既要在本土與資源充沛的科技巨頭直接較量,又要在全球范圍內挑戰技術領先的美國公司。
然而,DeepSeek在全球市場的表現遠超行業預期。
發布半個月,其應用就在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下載排行榜上實現同時登頂。QuestMobile最新數據顯示,DeepSeek APP在2025年2月的月活躍用戶已突破1.8億。
DeepSeek的成功不僅體現在普通用戶市場,更滲透至企業級應用領域。從中國移動、華為、騰訊到亞馬遜、微軟、英偉達等科技巨頭,從中國石油、國家管網等能源巨擘,到長城、東風、極氪等汽車制造商,各行業領軍企業紛紛選擇接入DeepSeek模型。此外,DeepSeek已成功在金融、教育、醫療、政府服務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展示出強大的行業滲透能力。
在人工智能這個競爭白熱化的戰場上,技術實力無疑是立足之本,但“講故事”的能力同樣能左右一家公司的命運。DeepSeek的迅速崛起,背后不僅有堅實的技術基礎作支撐,更有一套精心構建的敘事策略。
那么,DeepSeek究竟如何通過“講故事”在洶涌的全球AI浪潮中殺出重圍?
#1 英雄崛起
國產科技自強,挑戰國際巨頭
當大多數人還在談論OpenAI、Google時,DeepSeek巧妙地將自己定位為“國產AI崛起”——一個敢于挑戰國際巨頭的新生力量。
在國內市場,DeepSeek不是簡單地展示技術參數,而是講述了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中國技術不再跟隨,而是并跑甚至領跑。
這個敘事,在2025年的開端,與在全球票房榜上狂飆的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鬧海》一起,直擊國人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讓使用DeepSeek不僅是一種技術選擇,更成為一種價值表達。
- 【案例對比】這種“英雄敘事”在AI領域并非首創。早在2016年,AlphaGo挑戰李世石時,DeepMind就成功塑造了“AI挑戰人類智慧極限”的英雄形象。而在中國市場,華為在美國制裁后采用的“科技自立”敘事同樣收獲了巨大成功,讓消費者購買華為產品成為了一種情感和價值選擇。DeepSeek借鑒了這些成功案例,但在AI領域更加聚焦于“中國AI與國際巨頭的直接對抗”這一更為激動人心的故事線。
“選擇DeepSeek,就是選擇中國自己的AI未來”——這種情感連接遠比冰冷的性能數據更能打動人心,也讓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在產品選擇時多了一層文化與情感考量。
#2 開源先鋒
講述技術民主化的美好未來
當面對國際市場時,DeepSeek聰明地轉換了敘事重點——它不再強調“中國制造”,而是巧妙講述了一個“技術應當開放”的故事。
DeepSeek像是AI世界的“羅賓漢”,將封閉的技術開源給大眾。這種敘事暗示OpenAI等巨頭的封閉策略與技術進步的潮流相悖,而DeepSeek則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通過開源部分核心技術,DeepSeek不僅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還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因“中國身份”可能帶來的國際市場阻力。
- 【行業背景】在大語言模型領域,開源與封閉的路線之爭由來已久。Meta的Llama系列選擇了開源路線,迅速吸引了全球數百萬開發者;而OpenAI則選擇封閉商業模式,通過API服務盈利。到2024年初,開源模型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生態系統,包括Llama、Mistral和Falcon等,共同對抗OpenAI、Anthropic等封閉模型。DeepSeek敏銳地選擇了站在開源陣營,既能獲得開發者社區支持,又能迅速積累用戶基礎,為未來商業化鋪路。
“AI不應有國界,技術屬于全人類”——這一開源敘事讓DeepSeek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開發者社區的廣泛支持,為其全球化戰略鋪平了道路。與此同時,它仍能通過高端企業服務實現商業變現,完美平衡了開放與盈利。
#3 巧設對立
制造競爭沖突,增強市場關注度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得關注本身就是一種成功。DeepSeek深諳此道,有意識地構建了三重對立敘事:
- 技術對立:國產AI vs. 美國科技霸權
- 模式對立:開源 vs. 封閉
- 價值對立:技術獨立 vs. 技術依賴
這種對立敘事讓DeepSeek迅速成為媒體熱議的焦點。當社交平臺上發酵著“DeepSeek能否撼動ChatGPT”的討論時,實際上DeepSeek已經贏了一半——它成功躋身頂級AI玩家行列,與國際巨頭平起平坐了。
- 【成功案例】這種對立敘事在科技產業屢試不爽。特斯拉早期就是通過構建“電動車挑戰傳統燃油車”的對立敘事獲得了大量關注;字節跳動的TikTok也善于利用“中國應用挑戰美國社交巨頭”的對立框架獲得全球矚目。有趣的是,2023年,智譜AI的GLM也曾采用類似策略,但DeepSeek在對立敘事上投入了更多資源,尤其是在國際開源社區的布局上更為激進,這使其在GitHub等平臺上的討論熱度遠超同期其它中國大模型。
而這種對立敘事也巧妙地讓用戶面臨一個“站隊”選擇:你是支持開放創新的新勢力,還是選擇依賴封閉系統的舊巨頭?對立敘事不僅制造了關注度,還悄然塑造了用戶的選擇傾向。
#4 技術先行
強調實力,降低對國產技術的偏見
再好的故事也需要實力背書。DeepSeek深知這一點,因此它的敘事策略中有一項是直面“國產AI能行嗎”的質疑。
在產品發布會上,DeepSeek沒有回避與國際頂級模型的比較,而是直接展示了與GPT-4o、Claude等的性能對比。更高明的是,DeepSeek通過開源其模型和提供詳細的測試代碼,確保評測標準的透明性和測試方法的可復現性,讓數據說話。
- 【技術背景】DeepSeek的模型在MMLU(大規模多任務語言理解)測試中取得了接近閉源模型GPT-4o的成績,在編程能力評測中的表現尤為突出。特別是在2023年底發布的DeepSeek Coder模型,在HumanEval和MBPP等編程基準測試中的表現超過了同期的許多開源模型。這些客觀數據為DeepSeek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背書,使其“挑戰國際巨頭”的敘事更具說服力。相比之下,一些國內大模型公司更傾向于避開直接對比,轉而強調本地化能力和特色功能,這種差異化策略使DeepSeek在技術敘事上顯得更加自信。
通過大量的技術博客、論文和開發者互動,DeepSeek成功將自己塑造為“不只是商業公司,更是專注AGI(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機構”的形象。這種以實力消除偏見的策略,讓國內外開發者逐漸相信:中國AI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沿。
#5 政策共振
讓企業敘事與國家戰略同頻
最聰明的故事,是能與更宏大的敘事產生共鳴。DeepSeek敏銳地抓住了中國“科技自主可控”的政策導向,將企業敘事融入國家科技發展的宏大敘事中。
DeepSeek強調其符合國內數據安全法規、技術自主可控,這些都讓它在政府采購和大型國企市場中占據優勢。通過與騰訊、華為、阿里等國內科技巨頭建立生態聯盟,DeepSeek進一步強化了自己作為“國產AI生態重要一環”的形象。
- 【政策背景】自2020年以來,中國政府持續推進“新基建”和“東數西算”等戰略,強調科技自主可控的重要性。2022年發布的《“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在這一政策環境下,百度、阿里等科技巨頭紛紛加碼AI投入,而DeepSeek作為創業公司卻能迅速獲得政企市場認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準確把握政策導向的敘事策略。相比之下,一些國際AI服務在中國政企市場遇到了不少障礙,如OpenAI的服務在中國無法直接訪問,進一步強化了國產替代的市場需求。
“在數據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企業需要真正可控的AI伙伴”——這一敘事直擊當下企業痛點,也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為DeepSeek贏得了穩定的B端、G端市場基礎。
#講好故事,AI公司才能走得更遠
DeepSeek的成功告訴我們,在技術日新月異的AI領域,光有技術還不夠,還需要會講故事。通過精心設計的敘事策略,DeepSeek在國內市場喚起了民族自豪感,在國際市場展現了開放共享的姿態,成功將自己塑造為全球AI舞臺上的重要玩家。
- 【未來展望】隨著全球AI競爭進入下半場,敘事策略的重要性可能會進一步提升。我們已經看到,微軟正在構建“AI助手時代”的新敘事,Google則在推動“多模態AI”的故事線。中國AI企業如何在技術實力提升的同時,講述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故事,將成為決定其國際地位的關鍵因素。DeepSeek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但它的敘事策略已經為中國AI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全球AI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國AI企業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實力,還需要學會講述能打動人心的故事。DeepSeek的敘事之道,或許正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一堂必修課。
當我們驚嘆于AI技術的神奇時,別忘了,有時候最強大的不是算法,而是能觸動人心的故事。DeepSeek,這個最會講故事的中國AI公司,正是深諳此道。
——
AI和算法時代,還有哪些有意思、值得進一步關注的企業敘事案例,歡迎在在評論區或后臺留言,一起探討。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非常敘事」,ID:NarrativeLab,全網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