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半載,傾注心血的面相課程,
于昨日正式畫上句點。
回首這半年,這無疑是我投入時間最長、耗費精力最多的一次教學經歷。
為了打磨課程,
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都被備課、查閱資料、撰寫講義所占據。
深夜伏案是常態,為了對抗高強度腦力勞動帶來的氣血消耗,
不知不覺中竟也與甜食為伴,加之久坐,
體重悄然增長了近20斤——這或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人生新高吧。
好在完成包含了近12萬字文字內容,1164張圖片的文稿,
我的博士學員說,這差不多可以完成兩篇博士畢業論文了。
我想想,確實比最近協和董小姐的論文要有價值不少。
只是,這樣全身心的投入,
對于八字身弱的我而言,確實近乎透支。
一次課程下來,深感需要一段時日靜養、恢復元氣。
因此,未來將不再開設面相課程。
盡管如此,這次課程的探索與思考,仍愿與各位分享。
其中,有幾點算是在相理學研究上的個人突破:
一、融匯多學科,探尋面相背后的深層原理
本次課程的一大嘗試,
是將腦科學、中醫、系統科學與玄學的知識體系交織融合,
力求挖掘面相表象之下的底層邏輯。
以額相為例:額頭涵蓋父母宮、官祿宮,其位置對應大腦前額葉區域。
從解剖學看,額骨的形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額葉的發育狀況。
額葉飽滿,額骨外觀常呈現圓潤隆起,
這在嬰兒發育期尤為明顯,是額葉成長的直觀體現;
反之,額葉發育若有不足,額骨或顯扁平。
現代科學已知,額葉主導認知、決策、注意力等高級神經功能。
當我們進行復雜思考時,額葉高度活躍,
這種活動可能通過神經傳導影響額部肌肉狀態。
若從系統論視角審視:
人類文明的飛躍,始于符號的運用——從伏羲畫卦指代萬物,到倉頡造字開啟文字時代,
正是這一過程驅動了人類大腦前額葉的爆炸性進化,
神經元數量級增長,如同今日大模型之參數。
因此,額相之優劣,不僅關聯思維能力的強弱,進而影響事業格局,
也間接映射出原生家庭環境(早期智力與情感發展的基礎)。
這便是事業宮、父母宮落于前額的深層道理。
更進一步說,個體的認知、決策、注意力和情緒調控能力,
深受童年家庭環境與成長經歷的影響。
這些早期形成的特質,不少帶有先天印記,成年后極難根本改變。
可以說,額相,在很大程度上記錄了一個人的早年歷程,
既是其一生發展的基石,也是開創事業的根基所在。
譬如,長期在打壓或鼓勵環境中成長的孩子,
其前額神經網絡的發育模式會截然不同,
呈現的額相亦有差異。
這無疑是值得跨學科深入研究的宏大課題,
我們在此僅是拋磚引玉,提出一些思考方向。
二、開辟路徑,探索命相同參的實證實修
在教學中,我或許是為數不多將四柱八字與面相進行系統性結合研究的實踐者。
既然兩者都能反映命運軌跡,其間必有深刻的內在關聯。
過往命相同參,倪海廈老師以紫微斗數十二宮對應面相十二宮的論述較為人知。
而本次課程,我則側重于探索四柱八字與面相的對應規律。
試舉一例:面相中,眉為兄弟宮。
中醫有云藏精于眼,現精于眉,
眉毛形態關乎先天精力的顯現與作用方向。
對應到八字體系,比肩、劫財代表兄弟手足與同輩助力,
而帝旺、臨官(祿)則是日主力量的根基。
因此,眉相的優劣,
往往與八字中比劫的喜忌、日主根氣的強弱息息相關。
同理,通過觀察官殺在面部對應的區域,
可輔助判斷“祿劫架殺”等格局的真偽。
其余如食傷配印、官印相生、食傷生財等八字格局,
皆可在面相中找到其對應的邏輯線索。
這同樣是一個廣闊的領域,
我個人也將在后續實踐中不斷深化此命相同參之功。
三、以道馭術,引入道家望氣法提升觀相層次
本次課程的另一特色,
是將道門內傳的望氣修煉方法引入面相學,
旨在超越單純的“察顏觀色”,
達到“以道馭術”的境界。
難得的是,講解這部分內容時,
我摒棄了玄幻色彩,
力求結合前沿生命科學與隱秘道家典籍,
將兩者原理打通,
并提供了清晰的望氣原理闡釋與科學、安全的訓練方法。
已有學員反饋,經過三四個月的持續練習,
已初步開發出望氣能力;
即便未能立竿見影,堅持訓練亦能顯著改善睡眠質量。
得益于早年完整的科研系統訓練,
以及對跨領域多學科的深入研究,
加之有幸承襲道門內修的系統學問,
“橫跨科玄”成為我獨特的優勢與探索方向。
這或許也是我個人的使命所在,
希望能為錢學森先生當年倡導的“人體是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理論,
在實踐層面略盡綿薄之力。
四、兼顧學術深度與實戰效用
雖有諸多理論探討,但課程終究面向實踐應用。
因此,在內容構建上,我融入了多年實踐的心得與傳承,
也參考吸收了市面上優秀的實用面相課程精華,
整合了大量珍貴的面相學資料,
力求既有學術思考的深度,
又不失相術應用的實效。
以上,便是對此次面相課程的一些總結與回顧。
因個人精力所限,此類課程未來將不再開設。
后續的研究重心,
將轉向六壬與奇門遁甲的深入探索。
本公眾號仍會持續更新四柱八字命理的相關內容,與大家交流。
當然,于我個人而言,內心更渴望的是能夠潛心解讀道家經典,
如《莊子》、《列子》、《周易參同契》等智慧寶庫。
待未來機緣成熟,再與各位同道深入分享這些感悟吧。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與支持!
聯系方式
可掃下面二維碼添加我為好友。
歡迎咨詢
添加老師微信
獲取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