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4207期
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干蒸菜、本幫面、爆炒生料......
地方小眾品類相繼誕生,火爆餐飲圈兒
2024年以來,地方特色餐飲品類相繼走紅。
值得一提的,各地方小炒品類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繼湘菜火遍全國,連鎖品牌打響勢能,去年江西小炒博得大眾青睞,緊接著,廣西爆炒生料接捧,開始突破地域限制,掀起一股“爆炒生料”熱潮,抖音平臺上,關于#爆炒生料的話題播放量超過6076.3萬次。
爆炒生料是廣西特色美食之一,一直以來以夫妻店形式存在。如今各地出現了爆炒生料的門店,比如在廈門,丁曉強廣西爆炒生料開出3家店,王師傅食堂5家店,就連湘菜也給自己冠上了爆炒生料名頭,湘飽飽爆炒生料·湖南下飯菜,在福州開出約12家店,甚至開設了外賣衛星店。
除了炒菜,“不加一滴水,直接上鍋蒸”的廣東順德干蒸菜,干蒸菜是通過高溫蒸汽,讓食材自身的水分和油脂在密閉的環境中不斷循環,從而保留和激發出食材本身的鮮味,大約10分鐘即可蒸熟。有網友表示“干蒸菜雖然新鮮美味,實際上非常費盤子,盤子全都烤黑了?!?/p>
干蒸菜爆火后,全國各地出現了干蒸菜門店,博主推薦、游客打卡、餐飲人將改良后的干蒸菜直接上新菜單上。比如,大眾點評顯示,曾被稱為“深圳排隊王”的啫火啫啫堡,在名字后面也直接新增了順德干蒸,有顧客給予高評價,稱“順德干蒸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健康又養生?!?/p>
另外,米線、面類等細分品類憑借快餐模式迅速出圈,向外拓店的同時也名聲大振。
其中,生燙牛肉米線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是去年米線賽道里誕生的細分品類。在米線這個經典大單品里面,創新一直是高難度的事情,或許是伴隨著去年牛肉降價潮,吸引了越來越多餐飲人盯上了牛肉餐飲生意,但是這門生意并不是誰都能做好。
一年開出300店的喬杉杉生燙牛肉米線是比較成功的案例之一,關鍵在于該品牌精準抓住“效率模型”和“價值錨點”兩大優勢。在大部分米線品牌還在比拼“小食+”時,喬杉杉直接以“鮮切吊龍,只賣7元”火速出圈,讓這款本屬于潮汕火鍋的高端牛肉,以快餐價格植入米線,瞬間引爆復購。
此外,地方特色餐飲的走紅,推動了門店模式的創新結合,比如云貴川bistro,被網上調侃“現在的云貴川菜,不加個bistro是不能開嗎?”一夜之間,云貴川bistro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登陸,有人不禁要問,這究竟是個什么新物種?
實際上,你可以簡單的理解,云貴川bistro一方面她具備云貴菜系的特色,同時融入了簡約酒館的風格,打出了一記差異化十足的組合拳。而且契合了“中餐西作”的趨勢,尤其是云貴川bistro在產品層面,走的是高顏值和精致化路線,別致的食材搭配上野趣的用餐氛圍,妥妥變身為了一桌漂亮飯,以至于有人說,“好不好吃先別管,只看配色跟畫似的,就讓人心情愉悅?!?/p>
地方菜狂歡
正在走進下半場
這些走紅的地方菜,雖然在菜系來源、口味和造型風格上各有不同,但背后卻有幾個鮮明而統一的共性,成為它們能夠迅速破圈的關鍵。
>>>不是漂亮飯,就是煙火氣,極強的網絡傳播性
地方菜的門店裝修往往質樸甚至帶有一點粗糲感,整體風格接地氣、不刻意,反而更容易激發顧客的好奇心和親近感。而菜品本身則在色澤、擺盤上頗下功夫,食物鮮亮誘人,極具拍攝感和視覺沖擊力,使得顧客自發拍照、分享。
>>>強調健康、現制現炒,與預制菜劃清界限
這些地方小眾品類普遍強調“鍋氣”與“鮮香”的原始魅力。現場爆炒、現蒸現燙、現拌現煮,成為標配流程,極力突出食材的新鮮度和烹飪過程的煙火氣。比如生燙牛肉米線,把切好的薄片肉在高湯中快速燙熟,既保留牛肉的原汁原味,又簡單快捷。
>>>凸顯性價比,人均皆不超過50元
在定價策略上,這類地方菜也展現出極高的性價比優勢。單品價格往往控制在一個親民、易接受的區間,讓消費者覺得既吃得好,又花得值,進一步降低了嘗新的心理門檻。這種質價比的突出,不僅滿足了當前消費者對理性消費的需求,也助推了門店客流的自然增長。
>>>地域基因,仍在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地方特色餐飲市場分析報告》預計2024年,我國地方特色餐飲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6195億元,年增長率約為3.8%。地域性既為地方菜賦予了差異化競爭的天然優勢,又在品牌故事和市場擴展上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地方菜本質是差異化競爭,”正如某餐飲投資人分析干蒸菜,“干蒸菜通過強化地域基因,既降低了消費者認知門檻,又為加盟擴張提供了故事模板?!?/p>
從“區域頂流”躍升“全國品類”
可能沒那么容易
雖然地方小眾品類能夠憑借獨特的風味、強烈的地域特色在局部市場爆紅,成為短時間內的流量焦點,但要想真正走出本地、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成功,卻困難重重。
事實上,“短命”可能才是大部分地方小眾品類的宿命。隨著社交平臺上對“新奇好吃”的追捧不斷推高預期,消費者的熱情也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
與此前的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冒烤鴨等現象級爆款相比,今年涌現出的地方菜雖然也在局部地區火爆,但整體聲量和影響力已明顯下降。它們難以真正撬動全國范圍的流量共振,熱度的區域性、局部性越來越明顯,走紅周期也在進一步縮短。
更關鍵的是,這些新興地方菜在商業模式上也面臨天然局限。
作為單品,它們往往依賴于特定口味、特定場景,產品延展性有限,難以撐起一個完整的門店體系。即使在局部市場受歡迎,單一品類也很難支撐起高頻復購、長期經營。
而要想從一個地方單品,走向全國連鎖品牌,挑戰更是成倍增加。不僅需要在供應鏈、標準化、品牌建設上投入巨大的資源,還要面對不同地域消費者口味差異、認知差異帶來的重重考驗。許多小眾品類往往在區域內看似火熱,但一旦復制到外地,就會迅速遇冷,擴張節奏被迫放緩甚至偃旗息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