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其實就是大家常說的房顫。簡單來說,就是心臟跳動不規律了。
房顫到底啥感覺? 如果你發現自己:
- 心跳像打鼓沒節奏,脈搏摸起來忽快忽慢、不平穩;
- 突然心慌,心臟狂跳、漏跳,甚至感覺心臟要從嗓子眼里蹦出來(心悸),持續幾秒到幾分鐘;
- 動不動就累得不行,以前能爬五樓,現在爬二樓就喘氣;
- 胸口發悶、發痛,或者頭暈目眩、差點暈倒……
這時候就得警惕了!不過也有一部分人沒啥明顯癥狀,只是體檢時做心電圖發現心跳不對勁。
根據發作特點,房顫分三種:
- 陣發性:突然犯病,過一會兒自己又好了;
- 持續性:得靠吃藥或治療才能讓心跳恢復正常;
- 永久性:心跳一直亂很難再回到正常節奏。
啥時候該看醫生?記住兩種情況
1. 不用慌,但別拖延
如果頻繁心慌、心跳亂,或者以前確診過房顫但最近癥狀變嚴重了,比如心跳更快、喘氣更厲害,盡快讓醫生初步判斷是不是心臟電活動出了問題。
2. 必須馬上叫急救
如果正在心慌,同時出現以下情況,立刻撥打急救電話:
- 胸口劇痛、喘不上氣、渾身冒冷汗、惡心嘔吐;
- 突然暈倒、眼前發黑、站都站不穩;
- 半邊身子麻木無力、說話突然含糊不清、眼睛看不清東西……
這些可能是房顫引發了血栓、中風或心臟嚴重缺血,分分鐘要命,千萬別硬撐!
醫生會怎么查?這些檢查都是查啥的?
懷疑房顫時,醫生會先問你癥狀、摸脈搏,然后可能讓你做:
- 心電圖(ECG):當場記錄心跳節奏,看看是不是真的亂跳;
- 心臟彩超(超聲心動圖):用超聲波給心臟拍照,檢查心臟結構有沒有問題(比如心房變大、瓣膜異常);
- 胸片和抽血:排除其他病引起的房顫,比如甲狀腺亢進、腎病、高血壓等。
治療房顫:控制心跳 + 防血栓,兩手都要抓
1. 吃藥解決兩個大問題
- 控制心跳節奏和速度:比如β受體阻滯劑(像美托洛爾),讓過快的心率慢下來,減少心慌、喘氣的癥狀;
- 預防血栓和中風:房顫時心房收縮不規律,容易淤積血液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隨血流到腦部,就是中風!所以醫生可能會開抗凝藥,降低血栓風險。
2. 手術或儀器輔助治療
- 心臟消融術:通過導管把心臟里搗亂的異常電路燒掉或凍住,讓心跳恢復正常節奏,適合陣發性或持續性房顫;
- 電復律:用短暫電擊讓心臟重新校準,回到正常跳動模式,通常在藥物無效時用;
- 裝起搏器/除顫器:如果心跳太慢或有心臟驟停風險,醫生會建議植入儀器,幫助心臟規律跳動或在危險時放電急救。
另外,如果房顫是其他病(比如高血壓、甲亢)或某些藥物(比如哮喘藥、抗抑郁藥)引起的,治好原發病或調整用藥,癥狀可能會明顯改善。
自己能做啥?記住避開3類坑,做好3件事
避開這些誘因,減少發作
- 少碰刺激性東西:咖啡、濃茶、能量飲料里的咖啡因,辛辣食物,還有熬夜、脫水(夏天記得多喝水),都可能刺激心臟亂跳;
- 戒煙限酒:吸煙直接傷血管,喝酒過量會讓心臟負擔加重,能不碰就不碰;
- 別過度運動:馬拉松、高強度健身、長時間游泳等劇烈運動可能誘發房顫,癥狀發作時趕緊停下休息,平時選溫和的運動(比如散步、打太極、園藝)。
做好這3件事,保護心臟
- 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會增加心臟負擔,體重減下來,房顫風險也會跟著降;
- 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如每天快走50分鐘),多吃蔬菜、全谷物、魚類,少吃高鹽高糖高油的食物;
- 控制壓力和情緒:長期焦慮、緊張也可能讓心臟鬧脾氣,試試深呼吸、冥想、和朋友聊天,讓自己放松點。
最后總結:房顫就是心臟跳得不規律,可能帶來心慌、乏力,甚至中風風險,但早發現、早治療,做好自我管理,完全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重視但不恐慌,及時就醫最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