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丨市場觀察
本周看點:
-AI以及政策推動下,電視、計算機等消費電子品都有哪些新變化?
-AI健身風口再起 會是又一場泡沫嗎?
-600億,國家人工智能基金入場。
行業環境
1.AI以及政策推動下,電視、計算機等消費電子品都有哪些新變化?
關鍵詞:消費電子,AI大模型,電視行業,計算機行業,國產替代
概要:消費電子行業在政策和AI技術推動下迎來增長,2025年第一季度家電零售額線上線下分別增長4.7%和12.9%,Mini LED電視銷量增幅達520.4%。電視需求轉向智能中樞,關注畫質與交互。未來技術趨勢包括RGB-Mini LED、AI系統及Micro LED。計算機行業深化AI應用,AI PC高端市場占比提升。國產化加速,CPU性能優化,云計算與量子計算取得進展,5G/6G技術普及推動全棧技術體系升級。
2.AI健身風口再起 會是又一場泡沫嗎?
關鍵詞:健身行業,AI健身,智能設備,體重管理,運動健康
概要:隨著健康理念普及和AI技術發展,健身行業迎來新機遇。智能設備與AI教練助力個性化運動方案,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預計2025年中國將達820億元。然而,軟件技術、用戶付費意愿及情感支持等仍是挑戰,AI難以完全取代私教。未來需提升專業性以實現更大增長。
3.人形機器人進家門?家電企業不同意
關鍵詞:人形機器人,家用場景,智能決策,產業融合,技術迭代
概要: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場景引發應用價值與產業影響的討論,其核心價值在于成為家庭“管家”而非簡單替代家電。目前,C端應用尚處概念階段,面臨成本高、能力有限及隱私爭議等問題。業內對商業化路徑存分歧,“遞進派”主張從B端切入,“并行派”強調提升家用泛化能力。廠商與家電企業正探索具身智能產品,如機械臂結合AI感知的新設備。未來,人形機器人或成全屋智能“超級節點”,與家電形成共生關系,拓展家庭智能化邊界。
4.四巨頭混戰AI,誰將主宰下一個十年?
關鍵詞:AI人才爭奪,技術路徑競爭,生態閉環構建,場景數據匹配,資本回報率
概要:AI競爭從參數轉向生態與服務,科技巨頭各展策略:百度構建全棧生態吸引開發者,阿里以商業場景驅動技術進化,騰訊依托社交網絡打造輕量化生態,字節跳動聚焦內容生產優化。同時,人才爭奪激烈,企業需針對非技術難題調整策略。未來,AI競爭將聚焦場景和服務,民生領域成主戰場,技術深度、生態滲透與社會價值的平衡或定義下個十年方向。
5.人形機器人,困在A輪里
關鍵詞:人形機器人,融資困境,商業化路徑,技術突破,市場環境
概要:人形機器人創企松延動力在A輪融資階段遭遇困境,雖完成多次融資但未邁入B輪,主要受資金緊張、量產能力不足及商業化路徑不清晰等問題制約。與已實現量產和商業落地的智元機器人相比,松延動力發布的兩款機器人具備市場競爭力,但仍需突破量產瓶頸。當前機器人行業普遍存在融資周期拉長現象,投資人更看重市場匹配度和量產能力。松延動力需加快商業化進程并吸引產業資本支持,以應對研發成本高和技術門檻高等挑戰,而大模型技術進步為人形機器人行業帶來新機遇。
6.600億,國家人工智能基金入場
關鍵詞:人工智能,耐心資本,具身智能,全產業鏈,技術主權
概要:國家人工智能基金總規模600.6億元,標志著中國AI產業邁向新階段,重點布局全產業鏈并關注“具身智能”領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加速AI與機器人產業布局,推出千億元級政府投資基金。中國通過戰略性投資強化技術主權,推動產業自主性與經濟結構轉型,助力全球競爭力提升,從跟隨者向規則制定者轉變。
7.為機器立“心”——以價值觀驅動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國路線
關鍵詞:文科人工智能化,通用人工智能,智能哲學思想,人類價值觀,小數據大任務
概要:探討通用人工智能(AGI)發展趨勢與理論框架,介紹朱松純教授團隊新書《通用人工智能標準、評級、測試與架構》。書中提出“標準—評級—測試—架構”四位一體框架,明確AGI目標與特征,并構建標準化評估體系。強調東方文化價值對AGI發展的獨特貢獻,提出“烏鴉范式”以小數據驅動智能體自主探索。首個通用智能體“通通”展現類兒童認知水平,凸顯AGI潛力。本書填補理論空白,推動從專用智能向通用智能跨越,為全球AGI研究提供新方向。
8.睡眠焦慮,適老需求,智能床會替代普通硬床成為中國家庭剛需嗎?
關鍵詞:智能床,睡眠體驗,適老產品,市場發展,消費者認知
概要:智能床逐漸進入中國市場,通過感應技術提供定制化睡眠體驗,但高價成普及障礙。2023年市場規模達30億元,滲透率僅0.2%,遠低于北美。消費者關注叫醒、按摩等功能,行業面臨認知不足等問題。專家建議選大品牌,新國標將規范市場。未來將注重實際應用,開發適老化和孕婦專用產品,有望隨技術進步和價格下降成為家庭普及品。
9.美國“對等關稅”大棒之下,中國家電企業以“分散布局”應對風險
關鍵詞:全球布局,關稅政策,貿易協定,成本影響,市場依賴
概要:受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影響,全球股市震蕩,A股家電板塊下探。若稅率升至60%,將重壓中國出口企業。自中美貿易戰以來,海爾、美的、格力等加速全球化布局,轉移產能至東南亞、墨西哥等地。若政策生效,可能促使企業進一步向墨西哥或美國本土轉移。目前部分企業已在美設廠,業內人士認為該政策或為談判籌碼,實際執行存變數。短期內,美國民眾囤購潮使中國產品需求激增,企業正開拓其他市場分散風險。
10.戰略兩年后,云計算廠商走到哪了?
關鍵詞:AI,云計算,智能密度,行業滲透率,大模型技術
概要:2024年,AI技術驅動云計算從“資源規模”轉向“智能密度”,頭部企業如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通過大模型實現收入顯著增長。行業競爭焦點從算力規模轉向垂直場景滲透能力,毛利率提升。全棧能力建設加速,“算力-算法-數據”融合成為核心競爭力。開放API與生態協同放大商業價值,AI從輔助角色轉變為商業模式重構的核心要素,未來“AI+云+垂直生態”將成關鍵布局方向。
頭部品牌動態
11.Keep再尋路
關鍵詞:AI,盈利,用戶增長,運動平臺,內容生成
概要:Keep因“All in AI”計劃吸引關注,2024年營收20.66億元,凈虧損擴大至5.347億元,主要源于營銷和技術投入增加。虛擬體育賽事收入下滑,用戶增長遇瓶頸。Keep寄希望于AI技術,推出Keep Station、AI教練“卡卡”及AI營養師功能,優化用戶體驗并降低成本,但尚未形成規模化效應。作為“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需通過AI賦能優化業務布局,平衡投入與回報,以實現2025年盈虧平衡目標。未來盈利能力取決于AI對平臺價值的重塑效果。
12.宇樹科技爆火,但優必選不想“取經”王興興?
關鍵詞: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價格戰,成本,量產
概要:優必選作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商業化落地面臨挑戰。2024年營收13.05億元,但凈虧損11.24億元,人形機器人業務收入僅3500萬元,交付量僅10臺。相比之下,宇樹科技等后起之秀表現更突出。優必選主要收入來自消費級機器人和小家電,而非人形機器人。銷售費用增加、研發費用下降引發質疑。行業雖受資本青睞,但實際應用能力和成本是商業化瓶頸,價格戰隱現,大規模商用仍需時日。優必選需平衡資金與技術,尋找市場突破口。
13.瞄準AI,阿里又有新動作
關鍵詞:AI眼鏡,智能硬件,大模型技術,AR技術,智能穿戴設備
概要:阿里正加速推進AI智能眼鏡項目,計劃2025年底發布,由天貓精靈團隊主導,基于通義大模型技術,整合“夸克”的“AI超級框”功能。項目包括AI智能眼鏡和優先級更高的AI+AR眼鏡兩個版本,采用高通與恒玄雙芯片架構,AR版使用先進光波導和Micro LED模組。阿里早前通過投資合作試水市場,內部明確“用戶為先,AI驅動”戰略,三年內將投入超3800億發展云和AI硬件。行業競爭激烈,阿里入局或推動國內AI眼鏡市場快速發展。
14.打造游戲領域行業大模型 三七互娛2024營收再創新高
關鍵詞:人工智能,游戲行業,戰略布局,沉浸式體驗,互動體驗
概要:三七互娛2024年營收174.41億元,同比增長5.40%,歸母凈利潤26.73億元,Q4利潤環比增23%。公司深耕人工智能,自研“小七”大模型賦能游戲全鏈路,AI生成2D美術資產超80%、3D資產超30%,廣告素材視頻中超70%由AI參與。同時布局AI客服、翻譯、代碼生成及智能NPC等領域,并投資基座大模型、AIGC、算力與XR產業鏈,推動行業升級與高效發展。
15.字節跳動的AI眼鏡野心:一場價值千億的“臉上豪賭”
關鍵詞:智能眼鏡,AI技術,內容生態,硬件布局,場景應用
概要:字節跳動計劃推出自研AI智能眼鏡,內置自研大模型“豆包”能力。研發始于去年,公司已攻克電池續航與圖像拍攝等技術難題。通過收購PICO、Oladance等,積累硬件經驗并補齊音頻短板。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或迎爆發,字節憑借內容生態優勢,打造軟硬一體閉環生態。但普及仍面臨技術、隱私及用戶認知挑戰,AI眼鏡成其戰略轉型關鍵布局。
16.快手難抓AI的救命稻草
關鍵詞:AI,短視頻,商業化,用戶增長,技術投入
概要:快手加速布局AI領域,通過可靈AI探索新增長點,但傳統業務增速放緩,面臨抖音和視頻號的競爭壓力。2024年財報顯示,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增長20.1%,直播收入下降5.1%,電商業務GMV增速放緩。公司計劃依托AI升級業務,重點發展內容理解與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AI累計營收超1億。然而,快手研發投入有限,技術競爭壓力大,短期內AI對收入的拉動效果或不明顯,且可能影響社區氛圍。快手需克服技術、商業化等挑戰以抓住AI機遇。
17.猿輔導與AI的距離
關鍵詞:教育科技,雙減政策,智能硬件,學練機,AI教育
概要:猿輔導曾是K12教育龍頭,受政策影響轉型多元化發展。其核心轉型方向包括剝離考公業務推動粉筆上市,以及布局教育智能硬件賽道,推出差異化“學練機”產品。盡管硬件業務面臨高成本低利潤挑戰,猿輔導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拓展和AI技術應用尋求突破。公司聚焦“教育+AI”戰略,推出個性化學習產品,嘗試重塑教學模式,從傳統賣課轉向價值服務提供,探索在線教育新商業模式。
18.海信控股董事會成員變更,廣泛引入資本力量“所圖非小”
關鍵詞:資本引入,業務重組,智能家居,家電市場,產業布局
概要: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改組董事會,新增三位具有資本與投行背景的董事,預示公司未來戰略或將向資本運作傾斜。新董事包括鼎暉投資合伙人焦樹閣、前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及擁有國際投資經驗的王新宇。海信控股旗下已有多家上市平臺,覆蓋家電、新能源汽車、能源管理等多領域。面對家電市場存量階段及AI萬物互聯挑戰,集團需整合內部業務并尋找新增長點,B端業務發展需更多資本支持。此次引入資本力量或加速資產并購,助力全球市場拓展與產業布局。
19.汽車之家亮相阿里云AI創造力大展,全面展現汽車行業AI創新實力
關鍵詞:AI應用,智能算法,選車導購,大模型技術,自然語言交互
概要:4月9日,阿里云舉辦中國AI創造力大展,汽車之家作為合作伙伴參展,展示基于倉頡大模型的AI智能助手。該產品融合“大模型+RAG”技術與汽車專業知識庫,提供選車、購車等全周期智能服務。展會聚焦生成式AI等方向,吸引百余家企業參與,汽車之家的專業數據庫和模型能力獲高度評價,將持續推動汽車行業數智化發展。
20.石頭科技營收破百億,技術革命重新定義家庭生活方式
關鍵詞:清潔電器,掃地機器人,三維空間管理,智能閉環,地域化需求
概要:在全球科技加速迭代下,清潔電器市場正經歷變革。2024年,掃地機器人全球出貨量達2060萬臺,中國市場規模423億元。石頭科技以技術創新和全球化布局實現營收119.45億元,凈利潤19.77億元。其G30 Space探索版搭載五軸仿生機械手,開創三維空間管理;RRMind GPT系統推動設備主動服務。針對中國需求,推出超薄機身、毛發防纏繞及蒸汽洗地機等解決方案,打破同質化,推動清潔電器向“家庭管家”轉型,重新定義生活方式。
投資運營
21.人工智能開發平臺 Hugging Face 收購 Pollen Robotics,進軍人形機器人市場
關鍵詞: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收購合作,開源機器人,家務勞動
概要:Hugging Face收購法國人形機器人公司Pollen Robotics,后者專注于開發經濟型人形機器人,代表產品為Reachy 2。此次收購助力Hugging Face拓展機器人領域,雙方曾合作開發開源機器人“Le Robot”。Hugging Face將銷售Reachy 2并邀請開發者優化,同時組建了由前特斯拉工程師領導的機器人團隊,推動AI與機器人技術融合。
22.合合信息發布2024年報:營收同比雙增長超20%
關鍵詞: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研發,文字識別,文檔處理
概要:上海合合信息科技2024年報顯示,營收143.81億元,同比增長21.21%,凈利潤4.01億元,增長23.93%。公司深耕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研發人員占比58.9%。C端產品如掃描全能王等覆蓋全球用戶超億級,AI功能日均調用超1億次;B端推出文檔解析引擎和文本向量化模型。公司構建3.4億家企業動態數據庫,助力政企決策,推動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23.“大模型六小龍”第一家,智譜啟動 IPO 流程
關鍵詞:大模型,IPO,輔導備案,認知智能,融資
概要:IT之家報道,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啟IPO流程,成為“大模型六小龍”中首家啟動上市計劃的企業。該公司由清華技術成果孵化,成立于2019年,專注于認知智能大模型的中國創新。其代表作品包括2021年發布的GLM-10B和2025年初推出的GLM-Realtime模型。智譜華章計劃于2025年10月完成輔導考核并提交上市申請,輔導機構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公司去年9月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達數十億元人民幣。3月底,公司名稱變更為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模型六小龍”還包括MiniMax、百川智能、零一萬物等知名企業。
24.OpenAI 前首席科學家創立的 SSI 完成 20 億美元融資:谷歌、英偉達等參與投資,估值達 320 億美元
關鍵詞:AI初創公司,融資,估值,TPU,GPU
概要:AI初創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完成20億美元融資,估值達320億美元,由綠橡樹資本領投,Alphabet和英偉達參投。SSI主要使用谷歌TPU芯片研發,已與谷歌簽訂大規模供應協議。盡管SSI暫無具體產品,其技術潛力獲資本市場高度認可。此外,Anthropic等公司也加大谷歌TPU采購,顯示TPU在AI計算領域的競爭力提升。
新品上市
25.科學發現也有Scaling Laws:agent+具身機器人,擊敗人類頂尖科學家?
關鍵詞:科學發現,自動化,跨領域研究,文獻綜述,實驗設計
概要:研究提出自主通才科學家(AGS)概念,結合AI與機器人技術,實現科學發現全生命周期自動化。AGS分為五個層級,目標超越人類科學家,其優勢在于跨領域探索能力及快速數據處理。研究還提出AIXIV平臺解決非人類生成內容的學術局限性。AGS可在極端環境獨立探索,推動創新并可能催生科學發現的Scaling Laws,改變科學范式。
26.一圖讀懂:告別“只會聊天”,銀行大模型卷進核心業務
關鍵詞:銀行科技投入,大模型應用,智能客服,金融科技人員,體系化建設
概要:鈦媒體App分析10家國內頭部銀行財報顯示,銀行在大模型應用上取得顯著進展,主要體現在效率提升和業務賦能,具體場景包括智能客服、風控、報告生成等,部分銀行實現核心業務深度應用。建設銀行構建企業級金融大模型體系,工商銀行技術輸出至中小銀行。然而,科技投入呈現分化,工行、中行等增加投入,平安、中信等6家銀行縮減,但科技人員總數突破10萬人,顯示銀行業對金融科技的持續重視。
27.可靈AI發布2.0版基座模型,千萬資金扶持AIGC創作者
關鍵詞:視頻生成,圖像生成,多模態編輯,語義響應,動態質量
概要:可靈AI發布基座模型升級版,推出可靈2.0視頻生成模型和可圖2.0圖像生成模型。可靈2.0為全球首個用戶可用的DiT視頻生成模型,提升動態質量與語義響應,并支持多模態輸入。可圖2.0優化藝術風格生成,新增局部重繪等功能。目前,可靈AI已生成超1.68億個視頻和3.44億張圖片,用戶規模達2200萬。同時,可靈AI面向B端提供API服務,并啟動“NextGen新影像創投計劃”扶持創作者。
28.我國首批人形機器人系列國家標準正式立項,涉環境感知、運動控制等技術要求
關鍵詞:人形機器人,國家標準,技術要求,環境感知,決策規劃
概要:我國首批人形機器人領域國家標準正式獲批立項,涵蓋環境感知、決策規劃、運動控制及作業操作等多項技術要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建設,其中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牽頭編寫了運動控制技術要求,并聯合制定其他多項技術要求。優必選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主導制定了作業操作技術要求,規范了靈巧操作、續航及多機協同等內容。此外,優必選在技術研發方面表現突出,截至2024年12月,持有2680項授權專利,發明專利占比57.87%,人形機器人有效專利數量全球第一。此次國標立項標志著人形機器人產業標準化進程邁入新階段,為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免費查看及下載PDF高清完整版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