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經濟飛速發展的美方極力推進制造業外移,努力把低端制造業轉移出去,留下工作輕松、利潤又高的高層次產業。然而,有意思的是,這個情況又突然反轉了。
不僅之前的拜登政府,現在的特朗普也不例外,又都在極力推進制造業回流。不同的是,拜登和特朗普所用的手段不同。盡管富士康遭遇歷歷在目,但臺系廠還紛紛前往!
拜登在位期間,重點推進半導體產業回流,主要是芯片制造業。為此,拜登排除了很多困難,終于通過了芯片法案,拿出了527億美元,補貼在美建晶圓廠的芯片廠商。
此舉確實吸引了不少半導體企業行動,不僅是臺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外來芯片企業,多年未擴建的美芯片企業也紛紛行動,像英特爾、格芯、美光等都投資建廠。
然而,由于美方補貼資金有限,又加上遲遲不到位,導致很多廠商推遲或取消計劃。
特朗普上臺后,施用的措施就截然不同了,他未上臺時就公開表示,非常不支持拜登芯片法案,認為不應該給外來的企業提供資金補貼,認為那是愚蠢又很浪費的行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特朗普是商人出身,最會做生意、打算盤,認為沒必要給企業資金補貼,應該通過給他們增加關稅的方式,不想交稅,他們就會主動來美建廠。
另一方面,美方政府現在最缺的就是錢了,欠外債高達36億,年利息都上萬億美元。
特朗普上任后,不得不面對這個巨大的外債問題,所以一上任就成立了由馬斯克牽頭的政府效率部,其主要目的就是削減政府開支,特別是聯邦赤字,其實就是要省錢。
馬斯克上任后,裁撤了多個被認為冗余的部門和職位,其中就包括審核和發放芯片補貼資金的部門。可想而知,美方在極力削減開支的情況下,又怎么會支付芯片補貼。
特朗普不用補貼方式,還想要制造業回流,那只能祭出他慣用的“加征關稅”措施。
還別說,特朗普的這招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起到作用,尤其是對那些沒有底氣的臺系廠商們。特朗普只叫囂將對中國臺灣省加征關稅,還沒真正實施,臺系廠就行動了。
就比如晶圓大三臺積電,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直接跑到白宮,和特朗普一起宣布將新增1000億美元投資,在美再建3個先進晶圓廠、2個先進封裝廠和1個研發中心。
隨著特朗普開始對全球加征關稅,更多臺系電子廠商開始行動,決定赴美建廠制造。
據臺媒《經濟日報》消息,目前整個臺系的電子代工大廠中,除了和碩未宣布在美布局外,其他臺系電子廠商都已行動,像鴻海、廣達、緯創、緯穎、仁寶、英業達等。
畢竟他們的大客戶基本上都是美企,這些企業提出回流要求,他們不得不赴美布局。
然而,富士康的遭遇還歷歷在目!特朗普上一任期,富士康就大舉赴美投資建廠,當時還有補貼和政策優惠,即使這樣富士康也以失敗告終,沒賺到錢不說,還賠不少。
面對臺系廠商紛紛赴美投資建廠的局面,臺灣省當局也有點坐不住了,擔心動搖臺灣省制造業根基,于是緊急出臺相關規定,對于外出技術企業投資實施“N-1”規定。
其實,不只是臺系電子廠赴美,為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不少企業決定赴美生產。就比如荷蘭半導體設備商ASM,近日宣布立即開始在美生產。
不過,ASM首席財務官還是說了實話,表示即使在美本土生產也并不一定更高效。
荷蘭大廠ASM首席財務官表示 ,一旦他們開始在美本土開啟生產,還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零部件、模塊和子系統,也會面臨不同的關稅稅率,依然會增加不少成本。
實際上算下來的話,ASM繼續在原生產地生產,仍然會更有效率和成本考量,因此接下來還會認真考慮。因此,臺系電子代工大廠們赴美,不可避免面臨富士康遭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