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廣東的父母沒有其它省份的父母那么愛孩子,當看到同事陪讀的無奈后,不知道陪讀是對還是錯!
我是地道的廣東人,從小到大,都是自己上學自己放學,中學住宿。根本沒聽說過“陪讀”這個詞,直到看到陪讀媽媽這部電視劇,才知道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陪讀家長這樣的生物存在。
今年過完年,我們這來了一個新同事,名字叫莉花。莉花是河南駐馬店人,88年,有兩個兒子,大兒子16歲,讀高一,小兒子14歲,正在上初二。
莉花原來一直在河南當陪讀媽媽,她說她們老家身邊人都這樣,孩子普遍都是送去上私立學校,然后家長在學校旁邊租房子住著陪孩子讀書,她們那邊只要是靠近學校附近的出租房,都特別搶手。莉花這次來廣東,主要是因為她上高一的大兒子沉迷了手機游戲,現在無論怎么勸都不肯去學校了。
莉花很無奈,給兒子跟學校請了長假,帶兒子來到了廣東東莞,給他找了一份17塊一小時的臨時工,然后白天莉花兒子去上班后,她來我們這做臨時工。她的意愿是這樣的,陪兒子打一段時間臨時工后,說不定孩子吃不了這個苦就想回去上學了。
我問莉花,小孩子沉迷手機游戲,為什么還要給他買手機呢?不能沒收嗎?莉花說,她家有個親戚也是沉迷游戲,每次沒收手機,那個親戚的孩子就用跳樓威脅父母,她害怕,不敢來硬的方法教育兒子。
通過跟莉花的交流我發現,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南北差異,主要還地理位置問題。
北方地大物博,莉花家種有30-40畝地,每年收入有7-8萬,機械化種地,讓農民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而廣東農村每家每戶最多只有兩三畝地,如果我們只靠種地生活,那點收成只夠自己家吃飯,不去打工的話孩子的衣食住行花費都成問題。所以我們廣東這邊的父母一般不會只逼孩子讀書,能讀多少就算多少,讀不了,可以出來做小買賣,也可以進廠打工,反正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
現在,莉花的大兒子在這上了兩個月班后,說不想打工了,下個學期還是想回學校讀書。莉花聽了很高興。
而就在昨天,上班的時候莉花接到一個電話,是她上初二的小兒子打來的,小兒子在家跟爺爺奶奶,放學就拿老人的手機玩,但老人的手機太舊了,玩游戲不順,打電話來叫媽媽給他買一個新手機,說如果不買手機就不去上學了。
莉花跟小兒子聊了很久,掛了電話后她惆悵地跟我說,自己陪讀了那么久,現在還陪打工,現在一個孩子不讀兩個孩子也說不想讀書,她要被氣死。她說陪讀也陪不出個啥,等大兒子回學校后,她留在廣東,再也不陪讀了。
現在手機給人提供了方便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弊端。
對于玩手機,大人都對手機難以自拔呢,何況是小孩子。有些大人帶孩子,自己怕孩子吵,就丟給小孩一臺手機,這樣孩子怎么不喜歡呢?
要想小孩子不沉迷手機,只有這兩種辦法:
一、從小立好規矩,規定小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二、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有更多追求。
只有家長陪伴孩子做出改變,孩子才會有動力前進。你們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