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戰區”網站報道,美國海軍星座級護衛艦首艦開工兩年,項目進度僅達10%,引發美國網民不滿。
2020年,美國海軍選定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廠全資子公司——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馬里內特海軍造船廠建造星座級護衛艦,該艦于2022年8月開工。目前美國海軍已訂購6艘,預計首批至少訂購10艘,首艦原計劃2026年交付,如今交付時間推遲至2029年。從成本來看,最初美國海軍目標是隨著產量增加,單艦成本降至10億美元甚至更低,可最近估算顯示,每艘造價約達14億美元。
美元資料圖
星座級護衛艦以法意聯合研制的歐洲多任務護衛艦(FREMM)為原型,最初目標是采用現有成熟設計,僅做相對小修改就投入建造,且與原型設計達到85%的通用性。但現實情況是,其尺寸和總排水量大幅增加,整體配置改動大,與法意母型設計通用性僅約15%,這一數據與原目標相差甚遠。如此大的設計變更,直接造成項目嚴重延誤、成本上升,人們對該項目未來的擔憂與日俱增。
美國“戰區”網站指出,星座級護衛艦項目并非個例,美國造船業在軍用和商用艦艇生產方面,過去數十年持續萎縮。近年來,美國海軍造船廠產能不足問題備受關注,這不僅影響新艦艇建造,對現有艦艇的維護和現代化改造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對于星座級護衛艦項目的現狀,美國網民在“戰區”網站報道評論區紛紛表達不滿。有網民稱項目可恥,懷疑是否該取消,認為雖需要這些艦艇,但項目似徹底失敗,建議考慮先從意大利購買兩艘FREMM,加入其升級版項目,或從日本購買最上級護衛艦。還有人批評星座級通用性降低是美國海軍管理不善的體現,稱這么低的通用性不再是優勢,反而是劣勢,甚至覺得不如從零開始設計。
從全球海權競爭角度看,美國海軍此次項目困境反映出其在艦艇建造上的諸多問題。曾經強大的美國造船業,如今在產能和效率上的下滑,可能會影響其海軍力量的更新和擴張。而在太平洋彼岸,中國海軍近年來發展迅速,在艦艇建造速度和規模上表現亮眼。
艦艇資料圖
俄媒曾有觀點指出,全球海權格局正處于微妙變化期,美國在部分先進艦艇項目上的延誤和成本失控,給了其他國家縮小差距甚至實現超越的機會。對于中國海軍而言,當前或許是一個關鍵的發展窗口期。美國星座級護衛艦項目暴露出的問題,顯示出其在裝備研發和項目管理上存在漏洞,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削弱其海軍的更新速度和整體實力。
中國海軍近年來不斷推進現代化建設,在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的建造上穩步前行,一批性能先進的艦艇陸續下水服役。不過,中國海軍也面臨著自身的挑戰,比如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遠洋作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等。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在部分項目上的滯后,確實為中國海軍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發展環境。
未來10年,將是全球海權格局發展的重要時期。美國能否解決其造船業存在的問題,讓星座級等艦艇項目重回正軌,將影響其在全球海洋的話語權。而中國海軍能否抓住這一時間段,在裝備建設、作戰體系構建等方面取得更大進步,將決定其在未來海權競爭中的地位。
從目前情況看,美國星座級護衛艦項目的困境不是孤立事件,它是美國造船業整體問題的一個縮影。其背后反映的是美國工業體系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的一些深層次矛盾,比如成本控制、項目管理、技術整合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美國在政策、資源投入、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做出努力。
星座級護衛艦資料圖
對于中國來說,應保持清醒認識,既看到自身的發展成就,也不忽視存在的差距。在全球海權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穩步推進海軍現代化建設,加強科技創新,提升艦艇建造的質量和效率,打造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才能在未來的海權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總之,美國星座級護衛艦項目的現狀,為觀察全球海權格局的變化提供了一個窗口。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期,各國海軍都在面臨挑戰和機遇,而能否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將決定其在未來海洋舞臺上的角色。中國海軍還有10年時間,在這關鍵的時間段里,唯有不斷奮進,才能在全球海權競爭中贏得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