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生活水平持續提升,民眾對飲水安全的關注已從基礎需求轉向品質化要求。相較于青壯年,嬰幼兒、學齡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因生理特點差異,對水質、水量需求更為敏感。如何科學飲水?不同年齡段需注意哪些問題?本文將結合權威指南與最新研究,提供針對性建議。
一、嬰幼兒:低鈉軟水是關鍵
核心問題:新生兒能否喝水?沖泡奶粉用什么水?
1. 新生兒飲水原則
- 0~6月齡:母乳是唯一理想食物,無需額外補水(《中國嬰幼兒喂養指南,2022》)。
- 7~24月齡:每日總液體攝入量需分階段控制(7~12月齡900ml,1~2歲1300ml),其中飲奶量占主要部分。
2. 沖泡奶粉的水質要求
嬰幼兒腎臟發育不完善,高礦物質水可能增加負擔。推薦選擇:
- 鈉<20mg/L、鈣<200mg/L、鎂≤40mg/L(WHO標準)。
- 符合《嬰幼兒飲用天然礦泉水團體標準》(T/WSJD 005-2020)的專用瓶裝水,如溶解性總固體≤150mg/L。
科學依據:低鈉軟水可減少嬰幼兒腎臟負荷,避免電解質紊亂。
二、學齡兒童:足量飲水+遠離含糖飲料
現狀:我國學齡兒童普遍飲水不足,且常以飲料代水。
1. 每日飲水量指南
- 6~10歲:800~1000ml
- 11~17歲:1100~1400ml(《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
關鍵建議:定時飲水,避免口渴時身體已缺水。
2. 飲水與認知能力
英國《食欲》雜志研究顯示:
- 飲水組兒童(平均409ml)的視覺注意力、搜索能力顯著提升
- 缺水可能影響大腦短期認知表現。
3. 推薦水質:含鋅礦泉水
鋅是“智力之源”,可促進生長發育、改善食欲。缺鋅可能導致發育遲緩、味覺遲鈍。適量飲用鋅型礦泉水(如含鋅0.2~0.5mg/L)可輔助補充微量元素。
三、老年人:主動補水+鍶/鋰型礦泉水
挑戰:老年人易脫水且口渴感知遲鈍,需主動飲水。
1. 飲水量與時間安排
- 男性:每日直接飲水1700ml,女性1500ml(《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 科學飲水法:晨起200ml溫水,稀釋血液黏稠度。白天每1~2小時補充100~200ml,少量多次。睡前100ml溫水或牛奶,防血栓但避免過量。
2. 水質選擇:鍶與鋰的益處
- 鍶型礦泉水:99%鍶存在于骨骼中,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調節神經興奮性。
- 鋰型礦泉水:臨床用于安神、調節中樞神經,適合失眠或焦慮老人。每日攝入0.1mg鋰可輔助代謝平衡。
注意:心衰、腎病患者需遵醫囑控制飲水量。
拿聲結語:水是生命之源,飲水作為日常最基礎卻最易被忽視的環節,更應得到科學對待。無論是沖奶粉、上學還是養老,一杯適合的水,或許就是健康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