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參觀一個老宅子,里面有個橫匾,上面有“萱堂”字樣,朋友不懂,可是讓我賣弄了一番。
萱堂指的就是母親。
《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陸德明釋文:“諼,本又作萱。”謂北堂樹萱,可以令人忘憂。古制,北堂為主婦之居室。后因以“萱堂”指母親的居室,并借以指母親。
聽這個解釋不懂,看下面的的解釋就清楚了。
說上古的時候,懷孕的女人如果佩戴萱草開的花就能生兒子,所以人們便稱呼母親為“萱堂”。
當然父親也是有個說法的,叫做“椿庭”,因為椿樹的壽命非常長。
不過咱今天說的是萱草,看看韋應物的這首詩。
對萱草
唐 韋應物
何人樹萱草,對此郡齋幽。本是忘憂物,今夕重生憂。
叢疏露始滴,芳馀蝶尚留。還思杜陵圃,離披風雨秋。
春秋戰國戰爭頻發,兒子征戰在外,遠行的游子在母親的住所前種一叢萱草,就能讓母親能在閑暇之時忘卻思念兒子的憂愁。
自此之后,萱草就成了中國歷代文人士子心目當中最珍貴的“母親花”。唐代詩人孟郊《游子詩》曰:“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菜地里種植的黃花菜也屬于萱草的一種,可食用,但是顏色鮮艷的大花萱草、卷丹一類,不可食用。
兩耕齋閑話:閑來喝茶,夢里拈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