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國兩輪電動車市場,上演了一出冰火兩重天的商業大戲。
隨著近期各大上市企業財報發出,我們驚訝地發現,傳統巨頭雅迪遭遇近五年以來最慘烈業績滑坡(2024年全年營收跌18.8%,凈利腰斬)。
但成立僅11年的九號公司,卻以38.87%的營收增速和81.29%的凈利增幅逆勢上漲。
霸主褪色,新王崛起。
這場新舊勢力的交鋒,折射的是中國制造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轉型的陣痛與曙光。
01
冰火兩重天
Urban A200
從2024年全年的財報,以及2025年的一季度財報看,雅迪保持著市場體量的領先,但增長動能出現了隱憂:
2024年財報,雅迪全年實現營收282.36億元,同比下滑18.8%;歸母凈利潤12.72億元,同比下跌51.8%,這是近五年來的業績新低。
業績下降與銷量下降有直接關系,2024年雅迪出行工具總銷量1302萬輛,比2023年減少了約350萬輛。
其中,主營業務電動兩輪車銷量下降約21%。
而九號在2024年的數據是:總營收141.96億元,同比增長38.87%;歸母凈利潤10.84億元,同比增長81.29%。
今年第一季度,九號更是實現營業收入51.12億元,同比增長99.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6億元,同比增長236.22%!
其中電動兩輪車合計銷量約260萬臺,同比2023年增長70.38%。
值得關注的是,九號的很大一部分銷量,來自于海外市場。
其平衡車、全地形車、電動滑板車、服務機器人等產品暢銷全球,尤其是在歐洲,實現了超預期的高增長。
無相君前段時間在歐洲調研發現,當地消費者對平衡車、電動兩輪車、割草機器人的需求很大。
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產品,備受青睞。
一位在中國經商的意大利朋友告訴我,歐洲的電動兩輪車產品價格普遍在5000歐元以上(人民幣4萬多),但中國的電動兩輪車好點的只要3000多人民幣。
而且比起歐洲本地的電動兩輪車產品,中國產品的功能更多,更新奇,比如無鑰匙啟動,自動上鎖,續航里程提醒等功能,在歐洲市場非常少見。
他本人時常想著在中國買一輛電動兩輪車然后拆解成零件,分批從中國運回去組裝……
去年,九號的電動滑板車賣了24.79億元,其中124萬臺銷量主要來自海外;To B的共享滑板車和機器人生意貢獻了12.17億元;全地形車收入9.76億元,割草機器人賣了8.61億元。
九號在海外市場不是電動兩輪車一條腿走路,而是全面鋪開,從城市短途代步到越野娛樂,再到酒店機器人、海外草坪車,覆蓋了幾乎所有的“短交通”和“智能場景”的細分市場。
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巴黎就訂購了1.5萬輛九號的共享電助力自行車Urban A200。
為什么巴黎奧運會采購的是九號而不是雅迪?
因為早在2018年,九號就開始布局歐洲市場,和當地的頭部企業Tier、Dott、Lime等客戶深度合作,打響了知名度。
在服務機器人板塊上,九號布局的送餐機器人也進駐萬豪、希爾頓等酒店集團,并已擴展至海外近50個國家。
To B的訂單毛利高、復購強,而這口肥肉,在電動兩輪車企業中,被九號吃下了大頭。
現在大家都知道,國內的制造業卷得很,價格戰打得飛起,如此一來受影響的自然是企業的利潤率。
除了雅迪的利潤下降之外,新日的利潤增速也在放緩。
財報顯示,新日2024年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2560萬元到2630萬元,相比2023年將減少 6168萬元到6238萬元,同比減少70%到 71%。
新日方面提到的“業績預減”的主要原因也在于行業競爭加劇、銷售規模下降,另外還有成本提升。
綠源2024年收益50.72億元,同比下降0.2%;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1.17億元,同比下降19.8%。
為什么很多行業大佬都說,價格戰是賤人賤己賤行業?
道理放在電動兩輪車領域就很直觀:
賣在國內3000一輛,企業只賺500,但在歐洲4萬一輛,即便關稅翻上一倍,企業也賺上在國內賣幾十輛的錢。
九號之所以利潤和銷量大漲,關鍵因素,就在海外。
02
價格戰陷阱:
從屠龍少年到困獸猶斗
九號的贏,一是贏在了海外,二是贏在了多元化業務的拓展。
而這恰恰是雅迪的痛。
盡管雅迪在全球也有不少布局,尤其是東南亞市場,但在歐美等能提供高毛利的地區,滲透不如九號。
在九號通過Segway品牌拿下歐美莊園割草機器人市場時,雅迪的海外收入占比不足10%。
這家號稱“全球每賣出3輛電動車就有1輛雅迪”的企業,其基本盤還是在國內。
說到國內市場,雅迪還是有話語權的。
2016年,雅迪憑借“全系降價30%”的雷霆手段,硬生生地從愛瑪手中奪走行業王座。
彼時,雅迪的“性價比屠刀”所向披靡,2020年再度降價后,其市場份額一度沖上28%。
此外,雅迪還從20年開始大量地擴銷售網點——從19年底的12000個擴張到23年底的40000個。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24年,雅迪單店銷量卻從2020年的645輛暴跌至413輛。
其構建的4萬家門店的龐大渠道反而成為沉重枷鎖——在單店年租金和人力成本的剛性支出下,經銷商壓力陡增,其庫存周轉天數也從45天拉長至68天。
如果說,曾經的線下渠道是雅迪占據市場優勢的王牌,那么到了現在,這種重資產投入,已經成了負擔。
與此同時,雅迪的產品線創新節奏,也失速于九號。
據了解,九號公司在創新上的投入非常高,2024年光研發投入,就高達8.26億元,同比增長了34.13%。
這種技術的投入,換來的是產品力的領先。
當九號電動車的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無感解鎖、OTA遠程升級時,雅迪展廳里最“智能”的產品,依然是主打石墨烯電池的冠能系列。
這種創新失速直接也會反映在高毛利率產品的銷量:
數據顯示,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電動車市場,九號已連續兩年穩居銷量冠軍,相反,雅迪的基本盤還是中低端的走量產品。
03
生死啟示錄:
制造業的升維競賽
雅迪與九號的命運分野,本質是兩種產業邏輯的較量。
一邊是依賴人口紅利的規模經濟,一邊是出海向外的全球經濟;
一邊是渠道壓貨的存量博弈,一邊是生態裂變的增量創造。
眼下,也不僅僅是雅迪,很多制造企業,依然是在用“以價換量”的舊引擎艱難爬坡。
拼門店數量,拼壓縮制造成本。
但九號走的并不是一條內卷的道路,而是一個更加開放、先鋒的道路。
在全球價值鏈重構的今天,九號率先用智能化重構產品邏輯,以全球化視野布局生態,避免了自己陷入低端內卷的泥潭。
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同樣需要這種認知升維。
在全球價值鏈重構的今天,唯有將技術創新植入企業基因,用智能化重構產品邏輯,以全球化視野布局生態,才能避免陷入低端內卷的泥潭。
當新質生產力的浪潮席卷而來,唯有勇立潮頭者,方能執未來之牛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