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譜系兒童家長常見的3個認識誤區?溫馨提醒:對一個孩子而言,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任何孩子的成長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對于自閉癥兒童而言更加的重要。那么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各位星爸星媽需要改正的三個問題有哪些吧!
1、習慣過度包辦
“他有自閉癥,能力不夠,我幫他做,這不是很正常嗎?”常常能聽到家長們這樣說,可這真的正常嗎?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因為自身能力弱導致自理能力差,但更多的自閉癥孩子自理能力差另有原因。
很多自閉癥孩子的家長將孩子得自閉癥的原因歸罪于自己,覺得孩子可憐,認為自己虧欠孩子。所以,在物質、生活上總是想要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力爭在生活上更多的照顧到孩子,甚至全家都圍著孩子轉。吃飯對孩子來說有點難,便一直喂到嘴里,喝水一定要端到孩子手上,孩子把東西碰掉了也不讓他們自己撿起來等。
孩子還小,幫他做也沒關系吧?其實,就是這樣的想法慢慢的影響了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為即使是普通孩子被這樣對待也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本來能力就偏弱的自閉癥孩子更是會因鍛煉不到而造成核心能力缺失。
2、用電子產品陪伴孩子
孩子看動畫片,家長在一旁看手機;為了讓孩子不哭鬧,就搬出各種電子產品;工作繁忙,所幸直接將孩子交給電視、學習機、手機和電子玩具等。這還能算作陪伴嗎?
當孩子每日只跟機器打交道時,他們或許會學習模仿一些語言,但多是無意義的:廣告詞、動畫片臺詞等等,當他們學到的東西不能在實踐中獲得建議,又如何運用或與人交流呢。
3、習慣給孩子隨意更換訓練者
這種情況也非常普遍。很多有學習意識的家長已經在積極地進行家庭干預了,但自己同時也在上班,或者因為康復訓練的枯燥繁雜的,自己一個人無法堅持每日的高強度、高密度任務,于是,家庭成員便輪番上,媽媽教一會兒,爸爸教一會兒,爺爺奶奶還能陪一會兒。
這乍一看好像順理成章,但孩子的訓練效果卻可能因此大打折扣。因為自閉癥孩子普遍會有固執的興趣和習慣,改變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立刻就能接受的事情,還很有可能會引發他們的情緒問題。
所以,在前期開展家庭訓練的時候,要盡量選擇一個時間等各方面較適合的家庭成員來給孩子做訓練,避免孩子因為不適應訓練者的突然變化而對訓練本身產生情緒,從而影響干預效果。
自閉癥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影響社交互動和溝通能力。如果不進行干預,孩子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能力倒退、與同齡兒童的差距越來越大。
注明: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