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豐臺區方莊街道古一二社區居民李女士將繡有“公正調解解民憂 春風化雨潤民心”的錦旗及感謝信,鄭重送到社區調解員張克宇與方莊街道辦事處手中,為一場歷時數日的施工剮車糾紛畫上溫暖句點。
故事始于社區改造工程中的一次意外。施工人員操作不慎剮蹭李女士私家車,致左后方四處損傷。車主情緒激動與施工方多次交涉,卻因賠償金額、責任認定分歧陷入僵局。一方強硬維權,一方態度消極,矛盾隨時可能激化。
關鍵時刻,“調解能手”張克宇啟動“三步工作法”:以情疏堵:用“共情式傾聽”打開溝通缺口,專注傾聽車主訴求,以“您的心情完全能理解”等暖心話語緩釋焦慮,讓緊張的氛圍逐漸破冰。
以法明責:向施工方進行“案例+條文”雙軌普法,援引《民法典》財產損害賠償規定,結合同類糾紛判決實例,讓責任認定從“模糊”走向“清晰”。
以理促和:創新采用“背靠背”調解模式——向車主分析“訴訟成本清單”(如耗時6—12個月、需多次出庭次),建議“協商止損最優解”;向施工方遞送“口碑風險提示”,警示“負面輿情對企業招投標的隱性影響”。雙管齊下間,雙方態度從“對立”轉向“對話”。
為兼顧雙方工作節奏,張克宇主動開啟“錯峰調解”。4月29日晚8時,社區辦公室燈火通明,他精心準備的調解協議詳細列明賠償金額、支付時限、后續保障等6項條款。當雙方簽字落筆時,他笑言:“居民少跑冤枉路,施工少停一天工,比什么都重要。”
這場糾紛的妥善解決,是基層治理“溫度+速度”的生動注腳。群眾工作不是“和稀泥”,而是用專業織密法之網,用真心焐熱民心,錦旗上的燙金大字,既承載著居民對“4天高效解紛”的認可,更折射出方莊街道“矛盾不出社區”的治理效能。(王博 郭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