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江湖的風云(參數丨圖片)變幻中,小米汽車一度是眾人矚目的明珠,但如今卻陷入了信任的旋渦。
一輪又一輪輿論風暴,朝向小米和雷軍襲來。近日更是有大批小米車主,要求無損退車。
當雷軍在社交平臺坦言“最艱難時刻”時,人們發現:那個被奉為“流量圣體”的雷軍,正被自己親手打造的流量反噬。
流量從來都是雙刃劍,小米雷軍可能注定永無寧日。
1. 小米車主要求退車
處于風口浪尖的小米汽車,正在遭遇消費者大規模退訂風波。
綜合媒體報道,網上出現疑似多名小米SU7 Ultra車主的視頻聯合聲明。在約3分鐘的視頻中,幾十名SU7 Ultra車主聲明,要求無損退車。
據悉,已有網友建立退車群,進行無損退車維權的人數超過300人,甚至有車主委托律師維權。
曾經火爆異常、一車難求的小米SU7 Ultra,為何會遭遇退訂呢?主要還是那個碳纖維挖孔機蓋惹的禍。
此前,車主和網友們發現,需要4.2萬元選裝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小米在營銷時宣傳為雙風道空氣動力學設計、散熱還能提升下壓力……
但是結果既無法有效導流,也不能達到良好散熱功能,更難以產生下壓力,直接從性能配件變成了“最貴”裝飾品和擺設。
對此,小米汽車在道歉中表示“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
但是車主們認為,小米汽車存在虛假宣傳或者官方表達有誤,其自身過失應該要自己負責,而不該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2. 小米遭遇至暗時刻
更加讓人擔憂的是,SU7 Ultra 車主們的退訂之舉,僅僅是小米所面臨風暴露的“冰山一角”而已。
將時間的指針往回撥,3月底那起導致3名女大學生喪生的SU7車禍,宛如一顆投入汽車行業的重磅炸彈。
一方面,它瞬間炸開了公眾對小米汽車的質疑與批評之門,讓小米汽車智駕技術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另一方面,它甚至引發公安部、工信部等國家監管部,開始對智駕行業進行強監管。
除此之外,本月初小米被曝要求員工日均工作11.5小時,未達標者遭約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小米的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過去一個月多以來,小米負面新聞頻發,將之推向輿論風暴眼。
沉寂許久的雷軍,近日在微博上坦言:“過去一個多月,是我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情緒比較低落,取消了一些會議安排和出差計劃,也暫停了一段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
雷軍的壓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3. 雷軍注定永無寧日?
業內公認,小米非常善于營銷,雷軍更是把營銷玩得爐火純青,堪稱一個行走的“流量圣體”。
他的每一次發聲、每一次產品發布、每一次營銷舉措,都能在市場上掀起一陣猛烈的旋風,吸引著無數雙眼睛緊緊盯著。
2024年,小米汽車銷量超13.5萬輛,成為新能源實力玩家。今年前四個月,小米汽車交付量突破10萬輛,保持著強勁增勢。
這里面,小米和雷軍的營銷,以及對流量的掌控居功至偉。
可這巨大的流量,猶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為小米開拓市場、收割關注度的同時,也悄然埋下了反噬的種子。
4月份交付超2.8萬,相較于3月份的超2.9萬輛,出現了明顯的環比下滑。顯然,一系列負面消息,已經開始影響小米汽車銷量了。
雷軍曾是流量的寵兒,卻在這場危機中被流量的洪流裹挾。
智駕技術“車位到車位”,碳纖維前艙蓋的超跑性能……這些曾經的流量宣傳,最終都成了刺向自己的利刃。
愛恨本就是命運的雙面鏡,愛時有多孤注一擲、飛蛾撲火,恨時便有多決絕凜冽、覆水難收。
小米和雷軍當初享受了多大流量的紅利,如今就正在遭受著流量反噬的苦果。
任何車企都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只要小米出現任何負面消息,就會被無限放大,因為流量是永不滿足的黑洞。
如果小米以后依舊把營銷和流量,當作核心殺手锏,那么雷軍的造車之路上,就會注定永無寧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