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阿富汗東北角那條沉睡百年的高原縫隙,從清末地圖里瘦長地拉出來,如今又被推上了地緣熱搜。塔利班一通急促操作,小帕米爾路說修就修,說開就開,甚至信誓旦旦喊出“年內開通”。
連60億美元的預期收入都算出來了。可中國這邊,一聲不吭。塔利班越急,中國越穩。所有人盯著的是中阿“打通陸路通道”的那一錘,可中國手里攥著的,是全局博弈的整副牌。
塔利班喊得兇,中方按兵不動:到底誰著急?
2024年1月,阿富汗塔利班政府高調宣布,小帕米爾公路全線修通,瓦罕走廊打通第一步已經完成。修路用了5個月,穿過巴達赫尚省腹地,直抵中國新疆邊界線。新聞發布會現場振奮人心,塔利班代表話講得直白:“走廊已打通,接下來就是中國那邊。”
但很快,事實冷卻了情緒。中國沒有回應。不僅沒表態“打通”,連“走廊”二字都沒出現在任何正式通稿里。外交層面保持完全克制,僅表達常規愿景:“愿支持阿富汗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戰后重建。”從語言結構到用詞分寸,處處透露的是克制、審慎、不表態。
塔利班沒松口,反倒加碼。2025年2月,阿富汗公共工程代理部長阿洪德在喀布爾與中國大使趙星會晤,瓦罕走廊成了會議焦點議題。次日,阿富汗官媒引用會后消息稿稱:“雙方同意加強設計施工溝通。”外媒跟進報道稱,中國或將正式進入技術審查階段。
但大使館發布的官方稿件卻只字未提“瓦罕走廊”。通篇強調“加強交通與互聯互通合作”,并未承認任何路線將正式開通。一個外交場合,兩種表述,一種積極,一種沉默。這場“你唱我不和”的戲碼,再次將中國的戰略定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時間進入2025年4月,塔利班政府再次放出風聲:“瓦罕走廊年內將全線開通。”阿方稱,走廊二期路段兩個月內完工,年內可實現正式貿易通車,并樂觀估算每年可帶來60億美元收入。甚至表示“中方已松口”,合作進入“倒計時階段”。
然而,這60億美元的預估,并無實質數據支撐。中國這邊,再次保持靜默。整整三個月,未有任何確認性發聲。反觀中國邊境治理匯報文件里,對瓦罕走廊的定性卻異常清晰:“邊境特殊地帶、施工條件嚴苛、安全可控性不確定,當前階段不具備開放條件。”
塔利班希望拉著中國進入現實主義框架,但中國堅持跳出“路線為王”的短視模式。誰掌控議程節奏,誰就掌握主動權。瓦罕走廊這口風,中國按得嚴,塔利班喊得響,卻始終吹不熱中方的動筆之手。
路是修了,坑也挖了:小帕米爾到底修成啥樣?
塔利班自信喊出“公路已修通”,可這條“小帕米爾公路”到底是啥水平?真能一路暢通新疆口岸?得看細節。
這條所謂“已通路段”,位于巴達赫尚省與中國塔什庫爾干縣接壤處,全長不足100公里。海拔在3700米至4200米之間,冬季長達7個月封凍,夏季只能通行兩個月左右。
建設標準為“初級級別土石公路”,沒有護欄,沒有排水系統,沒有鋪設瀝青,更沒有橋梁涵洞。換句話說,只能跑工程車,且在晴天狀態下勉強通行。
現場無海關、無安檢、無邊檢系統。既非口岸,也非貿易通道,只能算是“民間施工體驗版路線”。路邊沒有通信塔,沒有加油站,沒有應急服務,更無一處邊防常駐設施。外媒實地走訪記錄顯示,“多數地段無GPS信號,手機無法通話”。
同時,該地區地質結構為斷裂帶,2023年至2024年間共發生地震17次,其中最大震級5.1級。沿線滑坡、泥石流頻發,2024年6月一場暴雨曾沖毀其中一段公路臨時路堤,導致交通中斷7天。塔利班動員地方自救,卻因無專用機械,只能依靠人力清理,恢復效率極低。
施工資金也懸而未決。目前所有費用由塔利班地方財政支出,外界并未見到中方直接投資記錄。工程質量未經第三方審查,亦無跨國項目標準對接程序。更要命的是,該段所謂“通車”后,僅有不到10輛卡車單次運行,未建立任何通關通報機制。
中方對此路段的表態只有八個字:“積極關注,密切觀察。”沒有“合作開通”,沒有“啟動運營”,更沒有“貿易準備”。
瓦罕走廊若真要開通,所需的不是一段山路,而是全鏈條配套體系:口岸審批、邊防部署、通關系統、安全協調、國際標準對接。塔利班喊出的“開通”,在中方眼里,只是“修了條能看不能用的路胚子”。
而中國不會在風險不明的環境下貿然打開大門。安全是第一紅線,控制力是第一條件,穩定是第一任務。這不是“通一條路”的問題,而是“守住一條邊”的任務。
瓦罕不只是走廊,更是邊界試金石:中國步步為營的戰略節奏
瓦罕走廊不只是個交通通道,更是連接中亞與南亞的戰略節點,帕米爾、喀喇昆侖、興都庫什三山交匯,歷史地理文化交錯,是多方勢力交鋒的接點。
從地圖看,它能直接連通中國新疆、中亞五國與南亞腹地,是中巴經濟走廊與中亞互聯互通的潛在支線。但從現實看,它是安全死角、治理盲區、地質難題與氣候極限的合集。
北京清楚,這條走廊的“開”,不僅意味著通商,更是“放口子”。一旦對接,人員流動、貨物流通、治安事件、邊境糾紛、國際責任,全得一并扛起。這個重量,遠比一條路重得多。
2024年5月,巴基斯坦媒體《新聞觀察家》發表評論,認為瓦罕走廊若由中阿直接連接,將削弱巴基斯坦作為中巴走廊唯一陸路通道的戰略地位。該評論傳遞出區域博弈的另一層意義:中國要考慮的不只是阿富汗,還有中亞五國、伊朗、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多方影響。
北京對此的回應,始終是戰略性沉默。2025年上半年,中國邊境口岸未新增任何開放申請,瓦罕方向亦未調整邊檢站位,口岸規劃圖未出現改動。這表明:中國手里有全盤計劃,但不是現在下這步棋。
而北京的邏輯,是用戰略節奏回應局部鼓噪。瓦罕走廊要開,不會是塔利班喊開,而是條件成熟、風險可控、系統配套全面啟動時,才會由中國主導開啟。
瓦罕走廊已熱,但中方冷靜。阿方苦等多年,但北京按圖索驥。塔利班盯著“一錘定音”,中國看的是整盤落子。修一條路是小事,掌控一塊地才是根本。中國不缺路,但更要穩局。
參考資料:
塔利班稱中方對瓦罕走廊松口,或有望年內開通.騰訊網.2025-04-26.
塔利班當面重提瓦罕走廊,中方事后對此只字不提.騰訊網.2025-02-17.
【世界知識】朱永彪 胡寧:一廊連四國,阿富汗瓦罕走廊迎來新生?.世界知識雜志社.2024-06-26.
瓦罕走廊:阿富汗與中國新貿易路線的戰略影響.中巴走廊風險管理平臺.2024-05-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