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又被拆遷新聞刷屏了,深圳有個老哥家里九棟自建房被拆,光補償款就上億,底下評論全在刷"拆字一噴,立提大奔"的老梗。
這讓我想起十年前,我老家縣城搞棚改,鄰居家里三間破瓦房換了四套電梯房,現在整天蹲棋牌室搓麻將。
可這次真別急羨慕,仔細看政策文件就知道,同樣的拆遷倆字,里子早換了人間。
以前拆遷揣著鈔票簽協議,現在包里塞滿房票。什么是房票?簡單說就是zf發的購房抵用券,想變現?門都沒有。
深圳搞試點那會兒,有拆遷戶拿著房票去換茅臺,結果被社區干部連夜追回來。這跟十年前直接往你卡里打幾百萬的玩法,簡直是燒烤攤和米其林的區別。
要說根本差別,得回到錢從哪兒來這個核心問題。2015年那波棚改,央行直接印3萬億當啟動資金,經過銀行杠桿一滾,幾十萬億砸進樓市。
當時我在北京租房,房東老太太拆了套老破小,轉身全款買了套望京大平層?,F在這輪城市更新,錢袋子換成了專項債。
去年12個省就發了一千億,今年估計要翻幾倍,這錢怎么花?重刷外立面每平米補30塊,換套電梯補貼15萬,連樓道感應燈壞了都能申請維修基金。
再說補償方式,十年前拆遷戶最愛現金安置,揣著錢沖進售樓處的場景跟搶白菜似的。
現在補償方案清一色房票+實物安置,鄭州有個項目甚至規定房票只能買指定樓盤的尾貨。
我算過筆賬,按現在的補償標準,北京二環里40平老房拆遷,拿房票最多換五環外90平新房,想套現?除非你愿意七折賣給中介。
98年房改到現在,城鎮化率從17%飆到66%,城里能拆的地皮不多了。你去三四線城市轉轉,新建小區晚上亮燈率不到三成,再拆了重建賣給誰?
現在政策明顯在收縮戰線,重點搞超大特大城市更新,像蘇州工業園那種拆整結合的模式,說白了就是好地段推倒重建,差地段縫縫補補。
這次拆遷還有個任務,給地方債降壓,地方城投現在欠一屁股債,專項債就像信用卡分期,把高息貸款轉成低息長貸。
深圳去年試點,光利息就省了6000億,這些省下來的錢去哪了?看看各地工作報告就知道,全填了地鐵延長線、社區醫院這些民生工程。
說到這您可能要問,那還拆不拆得出千萬富翁?這么說吧,核心地段的老破小還能喝口湯。
上海黃浦江邊有批八十年代筒子樓,拆遷評估價愣是比周邊新房貴三成。但這種情況越來越像中彩票,全國3900萬戶改造對象里,能整體拆除的不到5%。
更多是舊改,通個燃氣換個水管。
最后說點實在的,普通人碰見拆遷別光做夢暴富,先看看自家房子是不是2000年前建的預制板房,是不是在超大城市的城中村。
要是住在三四線城市的老破小,大概率就是刷刷墻補補路。真有幸被劃進拆遷范圍,記住三條,房票別折價賣,安置房選現房,補償協議找律師看。
前陣子杭州有拆遷戶把房票八折轉手,結果半年后房價漲了30%,腸子都悔青了。
說到底,這輪大拆遷就像中年人的體檢報告,年輕時可勁兒造,現在得查漏補缺調結構。
那些等著靠拆遷翻身的,不如多關注自家小區改造進度。指不定哪天zf就來給裝電梯了,這不比賭拆遷靠譜?
時代變了,從前那種躺著數錢的好事,終究跟青春痘一樣,過去了就不會再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