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云南白藥,這個名字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
從戰場上的救命靈藥到如今貨架上的各類日用品,它早已超越了普通商品的范疇,成為一種文化象征。
誰能想到,這個百年品牌,竟因一場高層“窩案”曝光,市值一度縮水六十億,公眾的信任也隨之崩塌……
醫藥傳奇
李建國,這個名字曾與云南白藥緊密相連。他在公司深耕近二十五載,其中二十年穩坐領導席位,堪稱公司的“靈魂人物”。1999年他接手時,云南白藥還是一家產品單一、市場難以拓展的傳統中藥廠,毫無生機。
李建國可不是省油的燈,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改革。管理方面,他引入競爭機制,激發了整個團隊的活力。更令人稱道的是他的產品創新,云南白藥創可貼、牙膏等后來家喻戶曉的產品,都是在他的主導下推出的。
這些產品,憑借“云南白藥”這塊金字招牌和獨特的功能定位,一經上市便引起轟動,迅速幫助企業打開局面。想想看,世紀初那會兒,白藥年收入不過兩億多,到了2015年,已經飆升至兩百多億,增長了近九十倍!
營收更是激增156倍,即便到了2021年,依然能創造超過360億的年收益,將邦迪、佳潔士等國際大牌遠遠甩在身后。李建國也因此被尊為“中藥大亨”。
誰又能料到,這位曾帶領云南白藥攀上巔峰的功勛領袖,竟會在2023年5月,以“個人原因”突然辭職,卸下所有職務。公告墨跡未干,他就被紀檢監察部門帶走,輿論頓時嘩然。
更讓人震驚的是,這起風波中并非只有他一人牽涉其中。公司前首席運營官張志強等多位高管也相繼“消失”。他們被指控的問題,個個都像重磅炸彈:濫用職權、利益輸送、信息披露違規、違規交易……
從2023年初到2024年初,隨著調查逐步深入,這些昔日風光無限的大佬們,一個接一個接受法律審判。整個白藥的領導團隊幾乎瞬間瓦解,內部管理陷入混亂。
海外投資慘敗
事情遠不止于此。這場高層動蕩據說與一起海外并購案密切相關。云南白藥曾在2017年至2021年間,豪擲76億港元收購香港萬隆集團45%的股份。當時對外宣稱,這是為了“提升國際化水平”,同時“進軍工業大麻業務”。
聽起來很有前景,但萬隆控股的主要業務是放貸、房地產和商品貿易,與云南白藥的中藥核心業務相去甚遠。更荒唐的是,其鼓吹的工業大麻(CBD)業務,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僅為0.2%,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李建國在業績會上表示要“聚焦海外醫用市場”,但實際上,萬隆控股的CBD產品如沐浴露、唇膏等,僅在香港小范圍試水,銷售數據始終未曾公開。
雪上加霜的是,內地早在2021年就禁止化妝品中添加大麻二酚,導致國內工業大麻提取物的下游市場大幅萎縮。這筆高溢價的跨界收購,不僅未能帶來收益,反而可能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除了這次失敗的投資,云南白藥還在二級市場上炒股虧損超過15億元。這一決策的專業性和風險控制能力實在令人懷疑。
如果說投資失誤還能歸咎于“戰略眼光不足”,那么牙膏的“配方門”事件,則直接摧毀了云南白藥賴以生存的誠信基礎。2018年,有細心的消費者發現,號稱含有“云南白藥活性成分”的牙膏,成分表里竟然赫然寫著“氨甲環酸”。
這是什么?這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止血西藥,而且還是處方藥!消息傳出后,大家一片嘩然。你一款標榜中草藥概念的牙膏,為何要偷偷加入西藥來實現止血效果?你的“中藥護齦”宣傳到底有多少真實性?
更讓國內消費者不滿的是,他們發現云南白藥牙膏在國內外市場的成分標注存在明顯差異。國內版本含有氨甲環酸,而出口到美國的版本卻不見蹤影。同時,國內模糊標注的“云南白藥提取物”,在美國版本中則明確標明為“三七提取物”。
這種內外有別的“雙標”操作,讓無數消費者感覺自己被愚弄和輕視,這不是明擺著把國內用戶當二等公民嗎?一時間,對云南白藥牙膏的批評鋪天蓋地。
云南白藥集團緊急發布聲明,聲稱所有成分均符合國家法規,氨甲環酸也是功效牙膏中的常見成分,國內外許多產品都在使用。然而,這種避重就輕的解釋并未平息公眾的憤怒,反而讓更多人對其產品安全性和宣傳真實性產生更深的質疑。
許多人表示,即使成分合規,這種對關鍵信息遮掩、內外標準不一的行為,也足以讓他們對這個品牌徹底失望。
云南白藥的這場危機,并非偶然。它某種程度上就像一面放大鏡,揭示了醫藥行業長期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些年,醫療領域發展迅速,但腐敗現象也在暗中滋生,侵蝕著行業的健康肌體。
無論是藥品研發審批環節,有些企業為了走捷徑、求快速審批,不惜重金行賄搞利益輸送;還是在藥品生產過程中,個別企業為降低成本、追求暴利,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這些行為都如同懸在公眾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嚴重威脅用藥安全。
2017年的“山東疫苗案”,那些未經合規冷鏈運輸的問題疫苗,流入了多少省份,坑害了多少孩子!還有2018年的長春長生疫苗生產記錄造假事件,更是引發了全國公憤。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都在大聲疾呼:加強行業監管、整治市場亂象,已是刻不容緩!
醫療反腐,凈化行業生態,維護老百姓的健康權益,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權威數據顯示,近年來查處的醫療腐敗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都在不斷攀升,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
換帥如換刀
云南白藥深陷困境之際,原華為系高管趙強臨危受命,接手了這個燙手山芋。他上任后,雷厲風行,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果斷剝離備受爭議的證券投資業務,全力推動公司向“中醫藥+數字化”轉型,甚至與老東家華為在AI制藥領域展開合作。
2023年,在經歷了一場大地震之后,云南白藥的凈利潤回升至約40億元。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業績數字的恢復與市場信任的重建,完全是兩回事。
前者或許可以通過經營策略調整短期內見效,而后者呢?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真誠溝通,以及持續可靠的實際行動,才能一點一點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人們不禁要問,當一家百年老店的光環因內部治理失序和誠信缺失而黯淡無光時,它的復興之路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回想當年,曲煥章先生創制“萬應百寶丹”,憑借卓越療效救死扶傷,奠定了云南白藥最初的聲譽和使命。
結語
這份初心和匠心,或許正是當下風雨飄搖中的云南白藥最應該找回的燈塔。未來的云南白藥,能否真正吸取教訓,回歸醫藥的本質,重新贏得公眾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生死考題,也牽動著無數關注的目光。
信息源:
高管被一鍋端!5人虧光60億,千億中藥巨頭“底褲”都快被輸光了。“一把手”空缺354天后,889億云南白藥迎來新董事長!野馬財經2024-02-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