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趣學術;原題目:雙黃連注射液,日均費用1794元!多款高價藥,被點名整改
作者:顏陸榮
相對于化藥,中成藥規(guī)模企業(yè)更少,不少企業(yè)僅靠一兩款核心品種生存,高價更是其核心競爭力。當高價不再后,如何打造其品牌和臨床價值已經迫在眉睫。
安宮牛黃丸日均費用1898元、雙黃連注射液1794元/天,消栓丸588元/天、通關藤片(消癌平片)507元/天……多省宣布對高價中成藥動手,中成藥價格泡沫要被戳破了?
昨日(7月22日),貴州省醫(yī)保局下發(fā)開展醫(yī)藥價格風險線索核查工作的通知,由此,接連3個工作日,開展高價藥價格治理的省份達到了4個。此前,7月18日即上周五,寧夏、內蒙古同日宣布啟動對高價藥治理,昨日,山西省宣布動手。
這四省的通知顯示,價格治理線索出自于國家醫(yī)保局下發(fā)醫(yī)藥價格風險線索通報,這意味著價格風險治理是全國性行為,其他省份的價格治理正在路上,開始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貴州省附件無法打開,無法獲知涉及的產品;但值得關注的是,中成藥成為寧夏、內蒙和山西省價格治理的共同重點。其中,寧夏高價藥均為中成藥;內蒙古治理的114個藥品中,103個是中成藥,其余11個為未過評藥品;而山西省發(fā)布的23個疑似高價藥名單中,18個即78%的是中成藥,涵蓋血塞通注射液、生脈飲等多個知名品種。
中成藥之所以成為價格治理的重點,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價格過高。39健康報道過這樣的案例:孩子發(fā)燒,藥費花了300多塊,注射用阿奇霉素僅12元,中成藥則花費了197.4元,是西藥16倍,這一賬單公布后在社交平臺上引發(fā)極大關注,中成藥被點評為“價格刺客”。
2021年開始,湖北省牽頭全國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成為殺向高價中成藥的一把利刃。
藥脈通&趣學術副總王鵬表示,全國掛網共識建立以及全國即將開展的價格治理,將是對高價中成藥的又一記重擊,這也給中成藥帶來更嚴峻的挑戰(zhàn),尤其是相對僅靠一兩款核心品種生存的中成藥企業(yè),當高價不再后,如何打造其品牌和臨床價值已經迫在眉睫。
這些藥品日均服用費用高
同通用名的中成藥價格相差有多大?安宮牛黃丸是典型案例,按照日均服用一粒計算,寧夏和內蒙兩地最低日費用均為87元,在寧夏,價格最高的是黑龍江參鴿藥業(yè)生產的安宮牛黃丸,日服用費用998元/粒,比最低價高900元;愛民藥業(yè)所產安宮牛黃丸在內蒙的掛網更是高達1898元/粒,比最低價高1800多。
然而,安宮牛黃丸的高價現象并不是個例。內蒙古曝光的高價藥清單中,多個中成藥價格遠超同類產品,同品種日均服用費用價差驚人,最高有162倍之多——朗致集團萬榮藥業(yè)的血塞通注射液其日均服用費用477.6元,是最低日均服用費用2.94元的162.45倍,成為本次曝光清單中價格相差倍數最多的產品。
此外,該司的雙黃連注射液價格雖然只有該品種日均最低費用的119.6倍,但日均服用費用達到驚人的1794元;此外,河南泰豐生物的復方丹參片每日費用85.5元,也達到了同品種每日最小費用的155.45倍。寧夏則多數在10倍-30倍之間,但最高的一個品種牛黃解毒片甚至達到了338倍。
山西省并未明確給出同品種每日最小費用,但所有被點名的中成藥均被標注為紅標。根據山西省6月份發(fā)布的藥品掛網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中成藥同種藥品不同廠牌之間以日均治療費用的5倍為紅標價格,由此可以推斷,此次被山西點名的18個中成藥價格均高出5倍及以上。
在整治節(jié)奏上,除貴州外,其他三省都給出堅決的態(tài)度。內蒙古要求企業(yè)在7月24日之前提交相關價格調整情況說明。而寧夏更是雷厲風行,要求企業(yè)在7月23日前將價格調整完畢,如果在調整時間結束后仍推諉、拒絕調價的企業(yè)藥品,將面臨黃標、紅標甚至暫停掛網的命運。山西省則要求企業(yè)在7月25日前將相關藥品掛網價格調整至合理水平。
中成藥價治理,從溫和到 “動真格”
近幾年,從集采降幅的逐步加碼,到各地密集開展的價格整治,國家對中成藥價格的調控力度持續(xù)升級,推動行業(yè)從虛高定價向合理區(qū)間回歸。
在集采領域,中成藥的降價幅度早已打破溫和調整的慣性。第三批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中,部分品種降價幅度高達90%,徹底顛覆了中成藥價格抗跌的傳統(tǒng)認知。如此大的降幅不僅大幅擠壓了中間環(huán)節(jié)的利潤空間,更倒逼企業(yè)重新審視產品定價邏輯,以成本為導向重塑價格體系。
事實上,2024年12月國家醫(yī)保局官方公眾號發(fā)布的《集采引導中成藥價格回歸合理》一文,已為行業(yè)價格治理定下基調。文章以湖北省牽頭的全國中成藥集采為例,強調通過“多措并舉壓縮同類藥品價差”,針對性擠出虛高價格水分。其中明確指出價格越高、壓縮幅度越大,企業(yè)需在自身調整后的基準價基礎上進一步降價,且降幅越大,在競標評分中占據的優(yōu)勢越明顯。
另一方面,此前流傳的《醫(yī)藥價格風險線索通報(第一批)》文件明確指向高價中成藥,要求各省醫(yī)保局對“日均費用價差10倍以上且掛網價高于100元”的疑似高價品種進行核查。這一舉措為地方專項整治提供了明確指引,近期寧夏、內蒙古、山西等地密集出臺的價格調整政策,正是對這一國家層面部署的快速響應。
從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到集采政策的持續(xù)深化,再到地方的落地執(zhí)行,中成藥價格治理已是全國范圍內的形勢。曾經被視為價格安全區(qū)的中成藥領域,再也無法安穩(wěn)的高價下去了。
右下點亮【贊】【分享】【推薦】
感謝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