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不僅極大便利了市民出行,也為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了空間載體。近年來,南寧地鐵積極探索實踐路徑,從文化展示、分眾化傳播、社會參與等方面著力,為全面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貢獻力量。
南寧地鐵的主要做法
改革開放以來,各民族大流動、大融居重塑了我國各民族人口的空間分布格局,催生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樣態,城市日益成為民族工作的重點領域。以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為例,2020年全市少數民族常住人口449.78萬人,占全市人口的51.45%。
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三交”的重要場域。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連接城市中心、輻射郊區,不僅促進各族群眾在更廣闊的空間內流動、匯聚,還能有效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為各族群眾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同時,城市軌道交通形成了覆蓋城市的媒介空間,傳播功能突出。有針對性地加強軌道交通沿線站點設計,豐富車載媒體信息等,可以有效增加乘客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近年來,南寧地鐵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在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能力的同時,加強地鐵文化建設,賦能公共空間,主要做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 市民乘客踴躍參與文化角活動。圖片來源:南寧軌道交通
有形的文化展示。南寧地鐵在站臺設計與日常運營中,巧妙融合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車站裝潢融入銅鼓、壯錦等元素,車輛采用“一線一色”設計,還定期在車站或車廂內舉辦文化展,并推出特色紀念票,豐富乘車體驗。例如,南寧地鐵1號線主色調為“青秀綠”,體現南寧的“綠城”特色。3號線青秀山站設置民族文化角,站內裝飾民族團結標語,組織開展文化活動,使乘客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時,深入了解燦爛的中華文化。
有感的多元傳播。數字媒體展示與社交媒體互動,是城市軌道交通重要的宣傳策略?!叭氯逼陂g,南寧地鐵通過社交媒體賬號發布“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等活動圖文信息和短視頻,利用地鐵站內電子顯示屏播放相關宣傳片,邀請文藝工作者開展快閃演出,并通過線上直播等形式,與廣大網友分享節日的快樂。南寧地鐵還大力宣傳當地文化旅游資源,推出“三月三”尋非遺地鐵出行線路,發揮平臺優勢,為乘客前往節日相關活動地點提供引導服務。
▲ “綠色通行”地鐵520集體婚禮。圖片來源:南寧軌道交通
有效的社會參與。一是發揮地鐵場景多元化的優勢,開展公益文化活動。例如,多次承辦“520公益集體婚禮”,新人們身著傳統喜服,乘坐地鐵專列前往婚禮現場,以實際行動倡導適度簡約的婚禮儀式,收獲了乘客滿滿的祝福。舉辦“地鐵‘村’晚”,組織來自三江侗族自治縣等地的文藝團體在南寧地鐵站內進行表演。二是吸引各族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例如,南寧地鐵會展中心站作為南寧市標志性建筑會展中心的重要連接通道,連續多年開展“東盟博覽會”志愿服務活動。南寧地鐵體育中心西站“青年文明號”車組與蟠龍社區聯合開展志愿服務,志愿者深入社區宣講地鐵票務優惠政策、安全出行知識等。三是為青少年提供研學平臺。例如,南寧地鐵與中小學合作開展文化研學,開發了一系列面向中小學生的文化展覽、科普研學、周末親子活動等。
城市軌道交通做好“鑄牢”工作的著力點
深化文化賦能。地鐵是可感知的物質空間,也是可構建的意義空間。軌道交通的流動性與開放性,使其成為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理想載體。要充分利用地鐵車站空間資源,以文化創新賦能公共空間,在車站公共區、軌道區以及列車車身的廣告區增加相關內容宣傳展示,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在為乘客提供舒適愉悅的出行體驗的同時,在潤物無聲中增進文化認同。
▲車站工作人員、駐站工班人員及阿妹們到車站站臺共同引導乘客有序排隊,文明候車。圖片來源:南寧市國資委
加強多方聯動。聯合學校、社區、企業等單位,培養一批宣傳教育志愿者,在軌道交通站點或車廂內,以乘客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活動,講好民族團結故事。聯合沿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打造新型文化空間,創新推出地鐵圖書館、地鐵博物館、地鐵藝術館等系列主題展覽及文化活動。將分散在城市各處的歷史文化資源點位通過軌道交通串聯起來,為乘客出行提供指引。
推進智能化建設。科技是推動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的關鍵所在。要加大對軌道交通智能化系統的研發投入,提高日常運行準點率,改善高峰時段客流擁擠狀況,增強在大型活動期間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升服務水平。靈活運用大數據、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現代科技手段,在為乘客提供個性化的出行建議、目的地相關文化資源介紹等服務基礎上,重點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內容,例如,用VR復原站點附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場景,結合線路設計開發“云游邕州”AR互動項目。
優化交通網絡接駁保障。要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周邊地區交通網絡的銜接,優化線路布局、運營模式,促進各地資源共享和人員往來,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利用軌道交通的便利條件,推動沿線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在未來可能形成區域節點的站點打造特色文化站點,形成標志性空間景觀,為城市文明增添色彩。
【作者單位:梁辰,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任崇會,南寧軌道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本文系2021年度國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ZL21033)階段性成果?!?/p>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編輯 |牛銳 王琪
制作 |石建杭
來源 |中國民族報
覺得有用,點亮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