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朝鮮戰爭打到第三年,停戰談判眼看著就要簽字了,南朝鮮的李承晚卻突然跳出來搗亂。他不僅公開拒絕停戰,還擅自放走了幾萬名戰俘,擺明了要撕毀協議。事一出,中朝這邊炸了鍋,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趕緊向毛主席匯報。毛主席接到消息后,第一反應就是問:“楊勇兵團到哪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直接把戰局推向了高潮,也給李承晚狠狠上了一課。
楊勇生在湖南瀏陽文家市,家里窮得叮當響,小時候母親去世,日子更不好過。他早早就出去干活,扛過苦日子。1926年,13歲的他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算是邁出了革命第一步。
1927年,他入了共青團,1930年正式成為共產主義者,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
從那以后,他跟著隊伍爬雪山、過草地,長征路上沒少吃苦。抗日戰爭打響,他在平型關跟日本鬼子干了一仗,自己還掛了彩,可照樣咬牙堅持。解放戰爭里,他在華東和中原戰場上帶兵,戰功不少,打出了名堂。
1950年,楊勇被調到貴州,當上了省政府主席兼軍區司令員,忙著搞地方建設。1951年,他又去第二高級步兵學校當校長,琢磨著怎么把部隊訓練得更正規。1953年4月,他接了志愿軍第20兵團司令員的擔子,帶著部隊上了朝鮮戰場。那時候,毛主席還開玩笑說:“再送個‘羊’去朝鮮,美國就得服軟。”
彭德懷:硬漢元帥的傳奇人生
彭德懷生在湖南湘潭,家里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小時候母親沒了,他還出去討過飯。1914年,他跑去當兵,從小兵一步步混到軍官。1926年,他加入國民革命軍,打北伐時接觸到了共產主義。
1928年,他入了黨,還在平江搞了起義,拉起紅五軍,后來跟毛主席、朱德在井岡山碰了頭。長征路上,他帶著部隊護著中央紅軍,功勞不小。抗日戰爭時,他當八路軍副總指揮,搞了個百團大戰,把日本鬼子打得夠嗆。解放戰爭,他領著西北野戰軍,把大西北給收拾下了。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彭德懷被派去當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帶著部隊跨過鴨綠江,跟“聯合國軍”硬碰硬,把戰局給翻了過來。他的脾氣硬,作風直,部隊里都服他。到了1953年,停戰談判正緊鑼密鼓,他坐鎮朝鮮前線,盯著局勢,一點不敢松懈。
毛主席:戰略眼光定乾坤
毛主席生在湖南湘潭,家里是農民出身,小時候念過私塾,后來進了師范,開始接觸新思想。1918年,他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干活,馬克思主義在那時候扎進了他心里。
1921年,他跟著一幫人創立了中國共產黨,后來一步步成了黨的核心。長征路上,他站穩了腳跟,帶著紅軍走出了絕境。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靠著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硬是把國民黨趕下了臺,建了新中國。
朝鮮戰爭一打起來,毛主席果斷拍板出兵,說這是保家衛國的硬仗,也是幫社會主義兄弟一把。他盯著地圖,算著每一步,志愿軍能打贏,離不開他的戰略眼光。1953年停戰談判時,他坐鎮北京,掌控全局,李承晚一鬧,他立刻就有了應對。
李承晚:南朝鮮的獨裁者
李承晚生在朝鮮黃海道,家里是沒落貴族,早年在美國教會學校念書,學了英語,還信了基督教。1896年,他搞了個獨立協會,想讓朝鮮自己做主,結果1898年被抓了起來。1904年出來后,他跑去美國,1910年在普林斯頓拿了個國際法博士。1919年,他在上海當了朝鮮臨時政府的總統,四處跑著為獨立喊話。1945年,他回了朝鮮,靠著美國撐腰,1948年當上了南朝鮮的所謂“總統”。
他反共反得厲害,當政時手段硬,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朝鮮戰爭一打,他鐵了心要靠武力統一半島,根本不接受停戰。
1953年6月,朝鮮戰爭的停戰談判在板門店已經磨了好幾個月,軍事分界線和戰俘問題總算有了眉目。可就在這節骨眼上,南朝鮮的所謂“總統”李承晚坐不住了。他覺得停戰就是認輸,怕半島一分開,他的政權就沒了靠山。
6月18日凌晨,他背著談判桌上的所有人,下令放走了27000多名不愿意回北朝鮮的戰俘。這事兒直接把自愿遣返的原則給踩了,談判桌上中朝這邊氣得拍桌子,談判也卡住了。
彭德懷那時候在朝鮮開城的志愿軍司令部,接到前線報告后,立馬就明白了李承晚的算盤。他盯著地圖,看了看金城一帶的戰線,知道這事兒不能就這么算了。他連夜寫電報給北京,把戰俘被放的事兒一五一十說了,還提到這可能會讓中朝在談判里落了下風,得趕緊采取行動。電報19號早上到了中南海,毛主席一看,眉頭就皺了起來。他在電報上劃了幾筆,問身邊的人:“楊勇兵團到哪了?”
毛主席當天就召集中央軍委開會,桌上攤著地圖,金城那塊突出部標得清清楚楚。他分析說,李承晚這么干,不光是挑釁中朝,也是想試試美國的底線。得用硬招回擊,把主動權抓回來。楊勇的第20兵團那時候剛在朝鮮集結好,他接到彭德懷的電話,匯報說部隊已經到位,裝備齊了,隨時能打。楊勇還親自去前線轉了一圈,看到士兵們士氣高,工事也修得扎實,心里有了底。
毛主席一聽兵團就位,拍板說要打金城反擊戰,用軍事勝利給李承晚點顏色瞧瞧,也逼著美國老實簽字。他讓彭德懷集中兵力,把南朝鮮在金城的防線砸爛。彭德懷回到朝鮮,跟楊勇他們連夜開會,計劃用多路突擊,一舉突破敵軍陣地。
7月13日晚上,金城前線炮聲震天,志愿軍1100多門大炮一齊開火,炮彈砸過去,把南朝鮮的工事炸得稀巴爛。突擊部隊接著往前沖,一天不到就把敵軍防線撕開了,往南推了20多公里,打掉5萬多敵人,還繳了一堆裝備。
金城這一仗,打得李承晚啞了火,也讓美國沒轍。談判桌上,“聯合國軍”沒辦法,只能接受中朝的分界線方案。7月27日早上,彭德懷在板門店簽了停戰協定,前后不到10分鐘。李承晚死活不簽,可大局已定,他鬧也沒用了,戰爭就這么停了。
停戰之后,楊勇留在朝鮮指揮志愿軍,忙著駐防和撤軍的事兒。1955年,他接了楊得志的班,當了志愿軍司令員,幫著穩住半島局勢,也為中朝關系加了分。回國后,他1955年被授了上將軍銜,后來干過北京軍區司令員。1972年,他又被調去新疆當軍區司令員,一干就是好幾年,直到1983年1月6日病逝。他的軍旅生涯,給我國國防建設留下了不少東西。
彭德懷停戰后回國,當了國防部長,忙著把軍隊搞得更現代化。1955年,他被授了元帥軍銜。1974年11月29日,他帶著病逝世了。
毛主席繼續領著我國搞建設,經濟、社會政策一項接一項推,直到1976年9月9日去世。他在朝鮮戰爭里的決策,不光停了戰,也讓新中國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他的影響,歷史書里寫得滿滿當當。
李承晚停戰后日子不好過,國內老百姓早就看他不順眼。1960年,南朝鮮鬧了“四月革命”,因為他選舉搞貓膩,民眾把他趕下了臺。他跑去夏威夷流亡,1965年7月19日病死在那兒,落得個孤零零的下場。
金城戰役打贏了,不光是志愿軍的驕傲,也是我國維護和平的鐵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