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huán)球網報道,特朗普政府近期對俄烏和談進展表示不滿,副總統萬斯直言俄羅斯“要求太多”,美方警告可能退出調停。這一表態(tài)引發(fā)外界對談判前景的擔憂。
特朗普上任后,美俄關系曾出現短暫緩和跡象,但隨著俄烏和談遲遲未取得突破,美國的態(tài)度逐漸轉向強硬。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領導人會議上公開批評俄羅斯,稱其在談判中提出的條件“過于苛刻”,并強調烏克蘭已同意30天停火,但俄方認為這一提議“不符合其利益”。
特朗普資料圖
美方對談判進程的挫敗感日益明顯。萬斯透露,美國與俄烏雙方的代表會談時,前30分鐘往往被“歷史恩怨”占據,導致實質性討論難以推進。他直言,如果雙方無法直接對話,美國將難以彌合分歧。
特朗普本人也對談判現狀表達了不滿。他在回應萬斯的言論時稱:“我們正處于必須做出決定的時刻。”這一表態(tài)暗示,美國可能重新評估其在俄烏沖突中的調停角色。
特朗普曾多次承諾,若當選總統,將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然而,現實情況遠比他預想的復雜。環(huán)球網援引NBC的報道指出,特朗普近期承認,和平“有可能無法實現”,盡管他仍希望沖突盡快結束。
俄羅斯總統普京將談判停滯歸咎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稱其“阻礙和平進程”。而澤連斯基則強調,和平不能依賴俄羅斯的“贈予”,必須通過實力爭取。雙方立場的根本分歧,使得美國的斡旋空間被大幅壓縮。
俄羅斯總統普京資料圖
更微妙的是,澤連斯基即將訪美簽署稀土礦產協議,這一合作被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稱為“與安全保障掛鉤”。此前,烏克蘭曾拒絕美國的礦產協議草案,理由是“缺乏安全保障”。如今,這一議題可能成為美烏關系的新變量,進一步影響俄烏談判的走向。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此前警告,若俄烏談判長期無進展,特朗普政府可能放棄調停努力。萬斯也重申,美國“無法無限期投入時間和資源”。
特朗普政府的立場變化,反映出其對俄烏沖突的“成本評估”正在調整。一方面,美國希望展現其國際領導力;另一方面,持續(xù)的調停并未帶來實質性突破,反而消耗了政治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的“退出”威脅可能是一種談判策略,旨在迫使俄烏雙方作出讓步。但若俄烏仍堅持各自立場,美國的退出將導致談判徹底陷入僵局,甚至可能加劇沖突升級的風險。
特朗普資料圖
俄烏沖突的復雜性遠超預期,特朗普政府的調停努力正面臨嚴峻挑戰(zhàn)。美方的“撂挑子”表態(tài),既是對現狀的不滿,也可能預示著其戰(zhàn)略重心的轉移。
隨著澤連斯基訪美在即,稀土協議與安全保障議題或將成為新的博弈焦點。而俄羅斯是否會調整立場,烏克蘭又能否在美俄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決定這場沖突的最終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