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自主品牌的代表企業,奇瑞汽車近期因多重事件被推至輿論焦點。從產品安全性能的實證案例到高管失言引發的行業震動,從技術合作的戰略布局到品牌建設的縱深推進,這家成立28年的車企正經歷著轉型期的多維考驗。
車身結構強度經受極端考驗
在汽車安全領域,車身結構強度是衡量產品核心競爭力的硬指標。奇瑞瑞虎8Pro在往期真實事故中的表現,為消費者提供了直觀的技術驗證。該車型曾以125Km/h時速撞擊收費站,憑借車身結構強度保證了車廂部分的完整度,駕乘人員安然無恙。
這類極端場景下,車身結構成為保護乘員的最后屏障。奇瑞工程師團隊在研發階段采用的高強度鋼占比和籠式車身設計,在此類事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在氣囊等被動安全配置之外,車身結構的抗壓能力正成為車企技術角力的新戰場。這類真實事故案例的積累,既是對產品設計的檢驗,也為后續技術改進提供了數據支撐。
高管失言暴露競爭焦慮
5月9日吉利銀河星耀8上市次日,奇瑞汽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姚飛在“A9創始人版車主群”中的發言引發行業震動。其使用“爛車”、“二排擠得很”、“音響爛”等措辭評價競品,隨后解散群聊并將賬號設為私密。這種違背商業倫理的行為,直接觸發了企業危機。
奇瑞股份執行副總裁李學用5月12日公開回應稱,該言論違反公司《關于嚴格執行公開發言和媒體采訪活動規范要求的通知》第三條:“保持謙虛開放,不做拉踩對比。保持向友商、合作伙伴謙虛學習的態度。”涉事高管已被停止一切工作。該事件暴露出兩大現實:從市場層面看,奇瑞風云A9與吉利銀河星耀8在10萬元級混動轎車市場的直接競爭已趨白熱化;從企業治理層面,反映出內部管理機制存在執行漏洞。
數據對比更具說服力:乘聯會1-4月零售銷量顯示,奇瑞新能源車銷量15.34萬輛,僅為吉利新能源車44.06萬輛的三分之一。這種差距在風云A9與銀河星耀8的產品對標中顯得尤為敏感。
轉型期的多維布局突圍
面對市場競爭壓力,奇瑞正通過技術合作與資本運作構建新的護城河。5月8日,其與科大訊飛合資成立安徽祺聲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音效系統與音頻管理平臺研發。該合作瞄準汽車聲學技術自主化,計劃為奇瑞全系車型構建聲學技術體系,這是繼智能駕駛后的又一智能化突破。
在品牌建設維度,奇瑞5月6日集中申請“奇瑞子期”“子期和鳴”等商標,國際分類均為科學儀器。這種文化符號的商標布局,或預示其在智能座艙、人機交互領域將有新動作。資本層面,知情人士透露奇瑞正尋求香港IPO籌資約15億美元,保薦人均為中資投行,這一動作將為其新能源轉型提供資金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奇瑞全球開源計劃首個海外協同創新中心5月12日落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范圍涵蓋電動化、智能化等關鍵技術研發。這種“技術出海”模式,標志著其國際化戰略從產品輸出向技術協同升級。
提示:行業競爭加劇可能導致市場份額波動,新技術研發存在不確定性,資本市場環境變化或影響IPO進程。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營銷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