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40天后,雷軍的一條微博又令其登上熱搜。
他坦言,這是自己創業以來最艱難的一個多月,情緒一度低落。但也正是這段“短暫失語”的時間,讓他重新思考了許多問題。
從上市即爆火的流量頂峰,到圍繞品控、交付、智駕功能的一系列輿論波動,小米汽車從理想照進現實,也走上了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經歷的那條“中年危機”曲線。
事實上,這一“危機”并不完全是銷量或技術的下滑,而是一個行業在喧囂之后逐漸失去敘事優勢的集體頓悟。
而就在雷軍發布那條微博后的新一周,工信部公布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征求意見稿。
這份文件的關鍵詞,不再是智能化、算力和算法,而是“碰撞”“起火”“誤作用”“可見性”“逃生”。它強調的不僅僅是設計細節的改良,更是一次監管層面對行業“安全感赤字”的集體修正。
這種修正,在某種程度來上也是對“造車”的重新定義:新能源車的下半場不再屬于高舉高打的敘事高手,而屬于真正能夠在細節中下功夫的技術型企業。
(1)雷軍“失語”,行業“糾偏”進行時
攀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痛。
用這句話來形容“消失”了一個多月的雷軍,似乎再合適不過。
雖然雷軍并沒有在那條宣告“回歸”的微博中透露自己到底從此前風波中的“得著”,但可以確認的是,小米在接下來的一系列宣傳中,“謹小慎微”無疑將是新的主旋律。
事實上,在上海車展前后,我們已能一窺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風向,已多少有點“降溫”的意味。
小米智駕出事后,比亞迪年初發布的“天神之眼”系統,后綴從原來的“高階智駕”改為“駕駛輔助”,“載客泊車”改為“下車泊入”;
又如上汽集團與華為共同打造的“SAIC尚界”正式發布,余承東站臺支持,全程沒有提及“智能駕駛”,只強調尚界第一款車在被動安全方面做了加強;
再如理想汽車發布的L6升級車型,從原本宣傳的“智駕煥新款”,變成了“智能煥新版”。理想產品負責人強調,這個版本最大的升級是輔助駕駛,而輔助駕駛最大的價值是安全;
而華為更是在車展前一天的乾崑智能技術大會上,發布最新一代“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ADS 4(參數丨圖片)”,而此前該條宣傳介紹為“高階智能駕駛”……
曾幾何時,新能源車企爭相以“智能化”“顛覆者”自居,發布會講得像科技春晚,宣傳語一個比一個浮夸。
但如今不少品牌收起了“重新定義”的高調口號,轉而將焦點放回了安全性、可靠性、工程底盤、主被動防護體系等基礎功夫。
這并非風格轉變那么簡單,更像是一場被現實倒逼出來的認知回歸。
在功夫汽車看來,雷軍的“失語期”,其實恰恰代表了整個行業集體進入“復盤期”。
失控的營銷、被誤導的用戶預期、倉促落地的技術方案,如今都需要回到一張白紙上重新評估。
而接下來的路,也許不會再那么熱血沸騰、吸睛爆點不斷,卻必須走得更穩、更真、更懂用戶的信任邏輯。
(2)“激情敘事”退潮后,“靠譜”回歸?
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猶如一場高燃大片:顛覆燃油車、重新定義出行、智能革命、一鍵躺贏的未來生活……幾乎所有品牌都在“造夢”。
為此,當我們重新審視小米SU7 Ultra風波,會發現這實際上不是孤例,但卻是一個節點式的事件。
它濃縮了這個行業長久以來被忽視的風險:“講得太滿、落得太輕”。
這就是激情敘事的代價。
當然,我們也并不是說如小米等其他新能源車企故意在泛濫制造這種“迷惑”消費者的信息,而是更像是在造車周期與品牌焦慮的裹挾下,一次不成熟的營銷“豪賭”。
而這起風波的背后,還有一個更普遍,更值得思考的的行業現象是,“智能車不是車,是終端”的邏輯正在反噬整個賽道。
尤其當越來越多跨界造車的玩家進入之后,不斷用“迭代-升級-更新”的輕量方式去覆蓋動輒百萬公里的真實使用周期。
但汽車不是手機,不是今天買了不滿意明天換。用戶花十幾萬、幾十萬買的,是一次長達五年、十年的家庭出行依靠,是一個隨時要保障生命安全的載體。
因此,所謂“靠譜”的回歸,不只是表述方式的收斂,也不只是“安全”二字的復讀,而是一個系統性的底層認知轉型。
但要注意的是,行業的糾偏不能只是指向車企“別吹牛”,也不能演化成民間“獵巫式的集體揭發”。
5月12日,因自費測試阿維塔12風阻系數并質疑其官方宣傳數據的汽車博主,發布了公開道歉視頻。然而,這件事似乎直到今天仍在不斷“發酵”。
這場“風阻門”起初頗有“正義爆料”的意味,但最終卻反轉為一次教科書式的“標準認知誤區”案例。
嚴格意義上,車企在標準測試工況下給出風阻系數,就如同油耗、電耗、續航等數據一樣,是行業統一流程下的產物。
你可以質疑“這個標準是不是太理想化”,但不能用另一個“非標準”工況得出的成績,去指責其“造假”。否則,行業只會陷入又一輪“信息失真”的陷阱。
這起事件表明:在“激情敘事”退潮之后,真正的靠譜,不止是車企少吹牛,還意味著公眾輿論也該回歸專業主義。
所以,“靠譜”的定義,也在悄然更新:不是“說得最好”,也不是“吵得最兇”,而是能不能基于事實,還原邏輯,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對整個行業乃至消費者而言,這或許是一場遲到的“成人禮”。
(3)功夫拍案
雷軍的“低谷期”,讓我們看到,一個曾以“效率之王”著稱的科技企業,在跨入新能源汽車賽道后,也不得不直面這個行業復雜而沉重的底層邏輯:這是一個慢變量的戰場,需要時間積累,需要底氣支撐,更需要長期主義的敬畏。
當行業敘事從“講故事”轉向“講事實”,當智能駕駛被主動降級為“輔助”,當車門把手都被寫進了強制性標準,曾經那套以極致速度、極致性能、極致話術為支點的造車邏輯,正在失效。
這是一次行業的中年危機,也是一次價值的回正時刻。
在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真正的“破圈力”,或許不再來自發布會上的掌聲,而是來自用戶在關鍵時刻對你說出的一句評價:“這車,挺靠譜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