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農村的老物件兒可真是有意思,那些年代的痕跡里藏著咱們的鄉愁記憶。如今城市化大潮席卷,這些老物件兒正悄悄地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它們帶著歲月的溫度,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
漂亮三部曲
那個年代想打扮漂亮可不像現在隨便刷個抖音就有教程。漂亮三部曲這本寶貝可是八十年代姑娘們的美容圣經,我家姐姐藏得比金子還緊。
三塊五一本,省吃儉用大半個月才買得起,從梳頭步驟到著裝搭配,再到各種場合的妝容,事無巨細都寫得明明白白。
我還記得姐姐照著書上學盤發,頭發支棱了一圈愣是找不出哪步出了錯,急得直跺腳。
如今的美妝博主一個比一個花樣多,但那本書里的樸素審美和認真勁兒,卻是再也找不回來了
老毛衣針
俺家老太太的百寶箱里,這兩根老毛衣針可是頭等寶貝,用了幾十年還亮堂堂的。
冬天來臨前,老太太總會掏出這對寶貝,一邊嘮家常一邊手上飛針走線。針尖兒翻飛間就是一件暖和的毛衣,跟變魔術似的。
那個年代買件毛衣要七八塊,可是一家老小誰沒有三五件啊,全靠這兩根針解決。
我小時候經常看老太太織毛衣,嘴里還念叨著口訣:上針下針,一上一下,上針打棒,下針打花。現在想來那不僅是織毛衣,簡直就是在編織整個家的溫暖
手搖干衣機
這玩意兒確實是個稀罕物,特別是北方冬天沒地兒晾衣服的時候簡直是救星
我爺爺家那臺手搖干衣機,是七十年代花了三十多塊大洋從供銷社買的,放在屋后的小棚子里專門用來處理冬天洗的衣服。
使用方法可有講究了:把濕衣服卷成圓筒狀,塞進兩個滾輪之間,然后使勁兒搖把手,水就順著滾輪流到下面的盤子里。
那吱嘎吱嘎的聲音現在想來都覺得親切,三兩下就能把衣服里的水分擠出大半,剩下的往爐子邊一掛,不出半天就干了
老油梆子
俺們村老一輩人管這個叫打油的家伙,外地人可能都不知道這叫啥,反正是榨油坊的標配。
老油梆子是古法壓榨植物油的重要工具,一頭是木錘狀,敲打時發出梆梆的聲響,所以叫油梆子。
我爺爺年輕時在油坊干過活,說起這活計來頭頭是道。先把菜籽或花生碾碎,然后用草繩一圈圈纏好,摞成高高的一摞,用老油梆子不停敲打擠壓。
那壓出來的第一道油叫香油,專門留著過年炒菜用,香得很吶!村里現在基本都用電動榨油機了,這老物件兒如今只能在博物館里看見了。
打繩工具
這個在我們老家叫繩車子,是農村自制各種繩索的神器,沒有它莊稼人干不了活。
打繩工具不顯眼,但是手藝可不簡單。我爺爺家那個是祖傳的,木頭都盤出包漿了,那叫一個潤滑。
使用時需要三個人配合:一個人操作繩車子,一個人控制原料,還有一個人負責引導成型。麻繩、草繩、棉繩,各種不同用途的繩子都能打出來。
那個年代一尺繩子要五分錢,自己打不僅省錢還結實。如今塑料繩子滿大街都是,一塊錢能買一大捆,可那手工打出來的繩子韌勁兒卻再也找不到了
銅掛燈
見過這個的娃娃絕對都四五十歲了。我家那盞銅掛燈是姥爺當年結婚時的陪嫁,一直掛在堂屋正中。
那時一盞好的銅燈要兩塊多,家家戶戶都舍不得天天點,只有過年過節或者來客人才掛出來。
燈身全是純銅打造,下面是油盞,上面是罩子,中間引出一根燈芯。點燃后光線柔和,能照亮一大片地方。
姥爺說,以前選媳婦看三點:會做飯、會洗衣、會添燈油。添燈油可是個技術活,油多了溢出來浪費,少了沒一會兒就滅了。
那燈身上的花紋磕碰都不曾有,擦得锃亮,如今成了我家的傳家寶。
這幾樣老物件兒友友們還認得幾個?說實話我自己都只親眼見過仨,剩下的還是從老人們的故事里拼湊出來的記憶碎片,你家還有哪些寶貝還在用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