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通過創新的“數據可聽化”技術,將來自黑洞和垂死恒星的神秘信號轉化為震撼的宇宙交響樂。
這項成果基于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和成像X射線偏振探測器(IXPE)的觀測數據,科學家通過將天文數據映射為音符,讓人類得以“聆聽”宇宙的奧秘。
NASA發布的三種聲音處理技術分別展現了黑洞的不同演化階段。
首段旋律源自沃爾夫-拉葉星WR 124,這顆大質量恒星距離地球約2.8萬光年,正劇烈拋射外層物質,形成絢麗的星云。科學家將其核心區域的X射線數據轉化為高頻“尖嘯”,隨后逐漸演變為長笛、豎琴和弦樂的交織,WR 124最終可能以超新星爆發終結生命,并坍縮成黑洞。
第二段聲音化作品來自1.8萬光年外的雙星系統SS 433,X射線波動被轉化為起伏的音調,背景恒星以清脆的“水滴聲”呈現。
最后一段音樂來自1200萬光年外的半人馬座A星系,其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正噴射巨大能量流。X射線數據化作空靈的風鈴音效,可見光數據則由弦樂演繹。
瀟湘晨報記者何博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