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簽約,今后雙方將通過聯合申報國家級課題、構建臨床—教學數據庫等合作方式,重點攻克慢性病管理、老年照護、智能護理技術等關鍵領域難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護理指南,讓更多患者享受到精準化、個性化的護理服務。
據了解,此次合作將構建“問題導向—協同攻關—轉化應用”的閉環:共同組建科研團隊,聚焦“以患者為中心”的核心命題,例如將醫院的慢性病管理數據與學院的健康行為理論結合,開發更具針對性的干預方案;將智慧護理設備的臨床使用反饋轉化為適老化設計的優化依據。院校雙方將共享科研數據與資源,讓研究始于臨床、終于服務,實現“把論文寫在護理實踐的大地上”。
今后,光華醫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將打造三大創新機制,構建三大平臺→
三大創新機制
課程內容的“雙向賦能”——學院將把醫院的典型案例,如多學科會診中的護理決策、復雜手術患者的快速康復護理路徑等,轉化為情景化教學素材,讓學生在課堂上觸摸真實的臨床情境;醫院則將引入學院的循證護理、人文護理等前沿理論,形成“臨床經驗升華為教學案例,教學成果反哺臨床實踐”的良性循環。
師資隊伍的“雙通道成長”——實施“臨床護理專家進課堂,教學骨干駐病房”計劃:醫院選派資深護理專家擔任兼職教授,將導管維護、危重癥護理等實踐經驗帶入課堂;學院教師定期到醫院進修,參與疑難病例討論,把最新的護理理念融入臨床帶教。通過雙方進修學習,力爭打造一支“既能上講臺授業、又能下病房解惑”的雙師型隊伍,讓學生從入學起就浸潤在“學院—醫院”雙主場的培育環境中。
實踐平臺的“全周期貫通”——從大一的小學期見習到畢業前的通科實習,將繼續構建“早期接觸臨床、全程融入臨床”的培養體系,讓學生在真實的醫療場景中理解護理的專業性與人文性,例如參與慢病管理門診等特色項目,提前培育“基于證據的決策能力”和“有溫度的照護能力”。
三大平臺
學術交流平臺——每年舉辦“光華護理高峰論壇”,聚焦老年護理、中西醫結合護理等護理領域,邀請專家共議行業難題,讓基層護理工作者也能聆聽前沿聲音。
素質教育平臺——聯合開展“南丁格爾精神研習營”“護理創新工作坊”等活動,將醫院的抗疫英雄事跡、護理技術革新案例轉化為職業素養教育的生動教材,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護理人。
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臨床—教學—科研”的動態數據庫,實時共享最新指南解讀、技術標準與創新成果,讓每一位護理同仁都能在快速變化的醫療環境中保持知識更新,真正實現“一次合作、全員受益”。
圖片來源于光華醫院
撰稿:趙 立
編輯:竺嘉茹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