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虹橋路上,車流如織,而在這條雙向六車道的邊上,一座紅白主色調的10平方米小屋非常顯眼。這個被職工群眾稱為“維權急診室”的戶外勞動者驛站(新材料園區安薪驛站),于2024年初投用,目前累計處理勞資糾紛387起,調解成功率98%,追回欠薪85.3萬元,構建起勞動關系健康生態長效治理防護網。
拉起一張長效治理防護網少不了驛站內高效運轉的調解機制和專班人馬。透過驛站明凈的玻璃幕墻,室內白墻上的“工作流程圖”與辦公桌上墨跡未干的調解記錄冊,組成了該站點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注腳。從申請到審查受理,從訴求分類到方案生成,從是否達成意見到采取對應措施,每個處置節點環環相扣。入駐站點的調解隊伍則由乾元鎮總工會、經發辦等部門的6名業務骨干組成,以“365天不打烊”的堅守全程參與工傷認定、欠薪追討等事件的跟蹤、記錄、回訪,將事件處置時效壓縮至平均6.8小時。“時間就是信任,速度就是溫度?!闭{解員曹平道出工作密碼,“每加快一小時,矛盾就可能減少一分?!?/p>
云南籍搬運工小沈的維權經歷很具代表性。2024年5月,小沈所在的原公司破產清算。因遲遲未討要到賠償金,他求助于安薪驛站。調解員蔡思杰不僅助其追回8.3萬元補償款,更聯動乾元鎮總工會啟動“再就業直通車”,通過技能評估、崗位匹配、企業對接,在72小時內讓小沈完成從失業到上崗的完美轉身。
這樣的“雙線解困”案例,在驛站檔案中有近百例。安薪驛站通過與乾元鎮總工會職工之家工會驛站的實時聯動,對接鎮域內80余家企業用工需求庫,構建“失業預警、技能重塑、精準送崗”服務閉環,讓權益保障與轉崗就業同頻共振。
基層勞動關系治理的智慧不僅是末端化解的高效處理,更體現在源頭防控的主動作為。每周,調解員們都會攜帶《用工風險提示單》《養老保險法規政策解讀》等“法治禮包”,前往園區40余家企業車間開展“流動議事會”。在機器轟鳴聲中,圍繞“勞動合同必備條款”“加班費計算基數”等議題展開的平等對話,替代了勞動糾紛時可能出現的緊張局面?!捌辗纫嫦蚵毠?,更要面向企業。”蔡思杰介紹,建站以來他們已經完成所有企業的走訪。在多方努力下,園區企業用工糾紛發生率同比下降67%,職工主動維權頻次降低52%。
當訴求響應速度跑贏矛盾發酵時間,當被動調處轉向主動預防,安薪驛站以“空間有限、服務無限”的理念重塑著基層法治治理格局,令糾紛發現在第一時間、處置在第一現場、穩控在第一防線的治理愿景照進現實。正如驛站調解員們的服務承諾那樣:“讓每一平方米都成為法治文明的刻度,讓每一聲訴求都聽見制度暖意的回響。”
(浙江工人日報記者 壽慧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